薛梅搖了搖頭,對張旭稍感失望。
張旭原以為自己能帶來有價值的見解,沒想到卻顯得過于片面 他對自己的發言頗為滿意。
他轉向何雨順,禮貌邀請道︰“何先生,不知您對我剛才的觀點有何見教?”
眾人目光隨之聚焦。
只見一位極為俊朗的男子端坐沙發,慵懶地打量著站在中央的張旭,眼神中透著幾分戲謔,仿佛面對一個表演失敗的小丑。
起初,何雨順還期待著張旭能拋出一些深刻見解。
薛娟曾提到,此人或許真有幾分本事,若涉及他不太熟悉的領域,自己可能難以從容應對。
然而,張旭偏偏選擇了尼采作為話題。
何雨順雖對西方哲學興趣平平,但尼采卻是例外,尤其是其著作,他幾乎每本都研讀過不止一遍,對其中精髓早已爛熟于心。
當然,僅憑閱讀還不足以真正掌握尼采的思想深度。
真正的理解需要結合思考與實踐。
張旭提及的“酒神精神”,正是尼采提出的經典概念,用來形容一種獨特的精神狀態。
對此,何雨順顯然早有研究。
可以說,在尼采等眾多外國文學家、哲學家的作品剛被引入國內時,他對尼采的理解已遠超在場絕大多數人,至少是九成以上。
更有可能接近九成八。
因此,當听到張旭提議探討尼采時,他雖略感意外,卻也暗自認可對方並非毫無見識之人。
張旭發言後,何雨順眼中滿是嘲弄。
尼采怎麼會是這個意思?
如果尼采本人在場,恐怕會氣得當場揍他。
現場眾人雖有文學造詣,但對哲學了解甚少。
許多人只知尼采之名,卻從未讀過他的著作。
听罷張旭言論,多數人似懂非懂,但因他說得頭頭是道,便默認為真。
按理說,這些皆為知識分子,應有自己的見解,不易被左右。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正因為他們是知識分子,更在乎面子,愛扎圈子。
張旭提及尼采,雖眾人懵懂,仍頻頻點頭附和。
為何如此?
還不是想顯得自己學識淵博。
不然若被人發現你不識此人、未讀其書,豈不丟臉?
越是學問不精者,越愛炫耀身份,與普通人劃清界限,也更愛面子,不管是誰、哪本書,都得裝作認識。
就像鄭淵潔參加一次讀書會,听見眾人提及生僻的人名書名,仿佛不認識便是低人一等。
結果他問起是否讀過某作者的書,九成人都稱讀過。
殊不知,那作者不過是鄭淵潔隨口編出。
如今正是這般境況。
薛梅看在眼里,對這些人印象大打折扣。
她深知尼采,故而認為張旭的話是對尼采的極大冒犯。
薛梅注意到身邊有人隨聲附和時,便意識到這些人多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還未等她開口糾正張旭可能傳播的錯誤觀點,張旭已點名小沐帶來的朋友何雨順,要求其發表意見。
薛梅皺眉思索,畢竟何雨順是小沐特別帶來的人。
盡管小沐未明言二人的關系,但作為長輩,薛梅能察覺到兩人之間非同一般的情感紐帶。
在她看來,小沐的對象自然也是自己人。
若張旭僅是進行正常探討本無妨,但她察覺到他點名何雨順時帶有的敵意,即便很微弱。
她觀察何雨順,想起小沐曾提到他是工程師。
作為技術人員,雖可能對哲學略有涉獵,但絕不會深入。
加之薛梅認為何雨順年紀尚輕,未必能透徹理解尼采的思想。
而像張旭這般自詡博學之輩,實則只淺嘗輒止。
因此,她更擔憂何雨順會在自己的讀書會上失了面子。
盡管此事與己無關,但身為東道主,若場面失控,她願意介入調和。
就在薛梅思索之際,忽然听見何雨順冷哼一聲︰"不過是胡言亂語罷了。
"
此話一出,薛梅不禁愣住,目光里透著疑惑。
難道 他看穿了?
不僅薛梅如此,現場其他人亦瞬間變色。
尤其是張東,他站在張旭身後,此刻幾乎氣急敗壞,手指著何雨順質問︰"你這話到底什麼意思?"
何雨順挑眉道︰"沒什麼特別意思,只是覺得裝懂比什麼都不懂還讓人難以接受。
"
"你!"
張旭瞪大了眼,盯著何雨順,一時無言以對。
被公開斥為不如飯桶,他內心似壓巨石,啞口無言。
作為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他怎好當眾破口大罵?那本是市井混混的行徑,而非他的風格。
"我有何錯?既然是讀書會,理應暢所欲言、辯明是非。
而你這般妄下斷言、曲解原意,實在令我不齒。
"
何雨順語氣平靜,但態度堅決。
他的話讓許多人面露異色,投向他的眼神多了幾分敬佩。
在這個虛偽泛濫的時代,敢于直言的人實屬難得。
何雨順這般直抒胸臆,也算是真性情的一種體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此,一些陌生面孔雖未了解他,卻也在心底對他高看幾分。
然而,更多人並不買賬。
他們質疑︰你指責張旭曲解他人之意,那你倒說說正確的看法啊?
這些人多知曉張旭,對他存有印象,至于何雨順,則完全陌生。
加之他們更傾向維護熟人圈子,自然更偏向張旭。
尤其張東,他本因佷子演講得意洋洋時,被何雨順打斷,心中頓生不滿。
原以為張旭與幾位好友在角落談笑甚歡,卻不料何雨順上來便咄咄逼人,對張旭冷嘲熱諷。
身為長輩的張東實在看不下去,上前攔住何雨順,質問他是否有理有據,若真覺得張旭曲解尼采之意,不妨親自闡述何為“酒神精神”。
周圍有人隨聲附和,亦有人質疑何雨順身份。
有人猜測他是外來的訪客,亦有人認為不過是借題發揮。
薛梅听聞議論,未加干涉,她本就抱著試探心態觀察何雨順是否真如林小沐所言。
在眾目睽睽之下,何雨順不得不回應挑戰。
林小沐站在何雨順身旁,內心略顯忐忑。
她本想帶何雨順來體驗讀書沙龍的氛圍,並未期待他展現鋒芒。
然而,張旭屢次挑釁何雨順 林小沐望向他,心中隱隱擔憂。
盡管深知何雨順的學識遠勝自己,但對剛傳入國內的尼采哲學,她仍懷疑他是否了解。
若真不知,何雨順先前的回答豈不成了一場尷尬?
林小沐不安地瞥了何雨順一眼,見他鎮定自若,才稍感安心。
她清楚何雨順的性格——無把握之事絕不會貿然行事。
既然他回應了張旭,必有所準備。
此時,薛娟與劉燕寧也站在一旁,同樣焦急卻無計可施,只能靜待何雨順的表現。
薛娟眼底流露不忍,畢竟這是林小沐的伴侶。
若何雨順在此出丑,林小沐亦難逃被嘲笑的命運 這絕非她所願。
她求助般看向母親薛梅,卻只得到默許靜觀的態度。
薛娟無奈回過頭,注視著神色從容的何雨順,等待他的發言。
大廳內氣氛幾近凝滯。
何雨順環顧四周,發現多數人都在注視自己,僅少數繼續交談,但從他們的眼神來看,話題無疑圍繞著自己展開。
他淡然一笑,緩緩起身。
“尼采的思想深奧難懂,即便我也未能完全掌握,但借此反駁你的觀點卻綽綽有余。
現在,就由我為大家詳細闡述‘酒神精神’的真實含義。”
“說吧,我在听。”
張旭站在原地,雙臂抱胸,眯著眼打量著何雨順,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
在他眼里,何雨順只是個普通工程師,即便讀過尼采著作,也頂多浮光掠影,絕不可能有深刻理解。
或許還不如自己。
周圍人越多,只要何雨順稍顯荒誕,便注定成為眾人的笑柄。
那時就能讓他明白狂妄自大的代價。
當張旭暗自發笑時,何雨順已開始講述。
“在尼采哲學中,酒神精神恰恰是與日神精神對立的存在 ”
“它體現的是一種悲觀意識,是在生命無常中感悟的悲劇精神,用此麻醉自我,逃避現實 ”
“剛才張旭所言,稱酒神精神為積極態度,這無疑是大錯特錯的 ”
“不知張旭能否理解其中深意。
外在的放縱僅是表象,內核卻是你無法觸及的。
因此我說你信口開河,無知強辯,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
何雨順從容而堅定地陳述,間或引用經典,使听眾更易領會其觀點,也不忘對張旭冷嘲熱諷。
每當張旭出錯之處,他都準確指出正確方向,順便瞥向對方,諷刺之意溢于言表。
起初,眾人認為何雨順胡言亂語,毫無根據。
然而隨著旁人因他的言語陷入沉思,並仿佛領悟其中真諦,那些原本懷疑何雨順的人都意識到,這位敢于挑戰張旭的男子,恐怕並非浪得虛名。
尤其是薛娟。
她本在想如果何雨順接下來下不了台該怎麼辦,但何雨順一開口便強勢壓制了張旭,令其連連後退,無言以對。
這讓她對何雨順的印象大幅提升。
原來小沐說得沒錯,何雨順不僅技術超群,在文哲領域同樣見解獨到,僅听他的講述就遠勝張旭不止一籌。
薛娟驚訝地看著何雨順沉穩的臉龐,內心震撼不已。
這樣的男人實在太出色了。
她原以為他只是技術天才,沒想到在文哲上也有如此造詣 再加上他的外貌,若不是林小沐已捷足先登,她可能會心動。
可惜,如今他已是林小沐的伴侶,她絕不會做破壞他人感情的事,更何況那個人是她自幼至交的好友。
而最驚嘆于何雨順廣博學識的,是劉燕寧。
她曾听聞何雨順有望在一年內被評為工程師,這是何雨順對林小沐保密的事,連林小沐本人也不知情。
單憑這一頭餃,何雨順就能秒殺絕大部分同齡人。
喜歡四合院︰重生何雨柱,我坑死禽獸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重生何雨柱,我坑死禽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