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謀國︰這個玄德太強了

第523章 四月的科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住在月亮上的嘟嘟 本章︰第523章 四月的科舉

    十二月,長安城銀裝素裹,這是漢國建立以來最安定的一年。沒有戰鼓擂動,沒有烽火連天,取而代之的是書院瑯瑯讀書聲和市井繁華喧囂。漢王劉站在王宮高台上,望著城中萬家燈火,心中感慨萬千。

    "大王,今年我漢國雖無戰事,卻做成了幾件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事。"軍師劉亮站在身側,語氣中帶著自豪。

    劉微微一笑"最讓孤欣慰的,還是四月那場科舉。打破門閥之見,讓天下寒士都有出頭之日,這才是立國之本啊。"

    回想起四月間的盛況,劉眼中閃過光彩。那是漢國第一次舉辦科舉考試,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對全天下都是頭一遭。消息傳出,華夏震動,天下有識之士紛紛側目。

    三月底的長安城,已是春意盎然。來自天南海北的士子紛紛涌入帝都,一時間客棧爆滿,酒肆喧嘩,茶館里到處可見身著各色儒服的讀書人。

    在城南最大的"金刀樓"內,南北士子正涇渭分明地分坐兩側。

    "江南山水養才子,這次文舉頭名非我江南莫屬。"一個清越的聲音響起,說話的是年僅二十的江南才子王褒。他輕搖折扇,姿態優雅,引得鄰桌幾個關中女子偷偷張望。

    對桌的河北士子楊炫之冷哼一聲"江南才子只會吟風弄月,治國安邦還得看我北地兒郎。顏兄,你說是不是?"

    被點名的顏之推溫文爾雅地放下茶盞"天下英才各有所長,何必爭個高下。倒是關中士子這次來了不少俊杰,裴文舉、薛端都是難得的人才。"

    隔壁桌的關中士子裴文舉聞言拱手"顏兄過獎了。倒是江南的沈度兄,那篇《治國策》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沈度謙遜地還禮"裴兄謬贊了。在下那點淺見,怎比得上顏兄的《安民論》字字珠璣。"

    就在文士們互相吹捧之際,武舉士子們則在城西校場切磋武藝。

    "看槍!"慕容三藏大喝一聲,長槍如蛟龍出海,直取劉雄面門。他是漢國名將慕容紹宗之子,年紀輕輕已得家傳槍法真傳。

    劉雄舉槊格擋,震得虎口發麻"好力道!不愧是慕容都督之子!"

    另一邊,皮景和與獨孤永業正在比試箭術。皮景和連發三箭,箭箭命中百步外的靶心。獨孤永業卻不急不緩,張弓搭箭,一箭射出竟將皮景和的三支箭從中劈開!

    "好!"圍觀人群爆發出喝彩聲。

    徐度與蔡路養這兩個江南武人相視苦笑。北人擅騎射,南人精水戰,在這校場上確實吃虧不少。

    四月初一,科舉正式開考。

    貢院大門緩緩開啟,六千多名士子懷揣夢想步入考場。這是漢國建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科舉考試,由當世大儒酈道元主持。酈道元站在高高的台階上,目光如炬,掃視著魚貫而入的考生們。

    "諸位,"他的聲音洪亮而威嚴,"科舉取士,為國選才。今日不論門第,只問才學。若有舞弊者,終身禁考,決不寬貸!"

    士子們屏息凝神,無人敢發出半點聲響。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苦讀十余年,就為這一刻。有的來自河北世家,有的出自寒門小戶,但在這考場之上,人人平等。

    考試分為三場首場考經義,次場考策論,末場考詩賦。每場考試持續一整日,士子們自帶干糧,在號舍中奮筆疾書。酈道元親自巡視考場,身後跟著數十名監考官,目光如鷹隼般掃視每一個角落。

    "大人,"一名監考官低聲道,"已有三人因夾帶被逐出考場。"

    酈道元面無表情"按律處理。科舉大典,容不得半點虛假。"

    號舍中,年輕的顏之推正在作答。他額上滲出細密的汗珠,手指因長時間握筆而微微顫抖。來自河北的他深知這次機會來之不易——家鄉仍在戰亂之中,能來到長安應試已是萬幸。

    隔壁號舍,沈度也在疾書。他是江南士子,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長安。想起沿途所見百姓疾苦,他在策論中寫下"治國之道,在于安民"的真知灼見。

    武舉考場更是嚴格。慕容三藏舞動長槍,虎虎生風;皮景和挽弓搭箭,箭無虛發;獨孤永業則在校場上演示兵法布陣,令考官們頻頻點頭。

    經過數輪嚴格選拔,最終只有二百人脫穎而出。放榜那日,貢院外人頭攢動,士子們緊張地尋找自己的名字。

    "中了!我中了!"有人喜極而泣。

    "怎麼會怎麼會沒有?"有人失魂落魄。

    顏之推站在榜前,看到自己的名字高居文舉榜首,一時竟不敢相信。沈度、薛端分列二三名,三人相視而笑,眼中都有淚光閃爍。

    武舉榜上,慕容三藏名列第一,皮景和、獨孤永業緊隨其後。慕容三藏看著自己的名字,心中感慨父親,兒子沒有辜負您的期望!

    漢王劉得知科舉結果,龍顏大悅,下令長安大慶三日,新科進士御街夸官。

    這一日,長安御街上人山人海,百姓爭相一睹新科進士的風采。顏之推、沈度、薛端騎馬走在文進士最前方,身著緋紅官袍,帽插金花,英姿勃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看!那就是顏狀元!" "听說他來自河北,真是才貌雙全!" 少女們向他們拋灑花瓣,眼中滿是傾慕。

    武進士們更是威風凜凜。慕容三藏一身戎裝,胯下白馬,宛如戰神下凡;皮景和手持長槍,目光如電;獨孤永業則顯得沉穩內斂,但眉宇間自有英氣。

    "漢王萬歲!"

    "新科進士千歲!" 歡呼聲此起彼伏,整個長安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劉站在皇城樓上,看著這一幕,心中感慨"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矣!"

    他轉身對酈道元說,"酈公辛苦了。此次科舉公平嚴格,為國選得真才,功在千秋。"

    酈道元躬身道"大王聖明。科舉取士,確是國家長治久安之道。"

    當晚,未央宮中大擺御宴,款待新科進士。金碧輝煌的大殿中,歌舞升平,觥籌交錯。

    劉舉杯向眾進士敬酒"今日諸位高中,乃國之幸事。望諸位日後勤政愛民,不負孤望!"

    眾進士齊聲應諾,飲盡杯中酒。宴會氣氛熱烈,士子們相互敬酒,暢談抱負。

    就在這時,武探花獨孤永業突然起身,走到御前躬身道"大王,臣有一事稟報。"

    劉微笑問道"獨孤探花有何事?"

    獨孤永業深吸一口氣,聲音清晰有力"臣其實本姓劉,祖籍中山劉氏,與大王本是同宗。"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

    "什麼?獨孤探花姓劉?"

    "這是要攀龍附鳳啊!"

    "高中探花還不滿足,竟想與大王認親!"

    士子們紛紛怒斥"無恥!"

    "不要臉!"

    "寒門子弟好不容易有個出頭之日,竟想出這種法子攀關系!"

    獨孤永業面不改色,似乎早已料到這種反應。劉微微皺眉,心中不悅莫非又來一個打秋風的窮親戚?這些年冒充宗親的人可不少。

    就在氣氛尷尬之際,軍師劉亮突然起身,快步走到獨孤永業面前,仔細端詳他的面容"你你母親可是姓李?娘家在範陽?"

    獨孤永業眼中閃過驚喜"正是!大人如何得知?"

    劉亮激動地轉向劉"大王!他可能真是宗親!臣的表弟劉靜當年娶範陽李氏,生有一子。後來劉靜病死,李氏改嫁獨孤氏,孩子也隨之改姓"

    劉亮仔細詢問了獨孤永業的生辰、母親名諱、家鄉細節,最終確認無誤,轉身向劉稟報"大王,他確是劉靜之子,臣的遠房佷兒!"

    大殿內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著這戲劇性的一幕。

    劉沉吟片刻,突然大笑"好!好!沒想到科舉不僅為國選才,還讓孤找回了失散的宗親!"

    他起身走到獨孤永業面前,拍拍他的肩膀"從今日起,你恢復本姓,就叫劉永業!孤封你為玄甲騎督,望你不負劉氏之名!"

    劉永業熱淚盈眶,跪地叩首"臣劉永業,謝大王恩典!必當竭忠盡智,以報大王!"

    眾進士見狀,紛紛上前道賀。剛才還斥責他的人,此刻都換上了笑臉。這就是世態炎涼,但劉永業並不在意——他終于找回了自己的根。

    劉看著這一幕,心中感慨人才乃國之根本,無論是寒門還是宗親,只要有真才實學,都該得到重用。這次科舉,不僅選拔了人才,更凝聚了人心。

    宴會繼續,氣氛更加熱烈。新科進士們暢飲暢談,憧憬著未來。而劉永業坐在席上,看著高居龍椅的漢王,心中暗自發誓定要輔佐這位明君,發揚我中山劉氏!

    喜歡北魏謀國這個玄德太強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魏謀國這個玄德太強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北魏謀國︰這個玄德太強了》,方便以後閱讀北魏謀國︰這個玄德太強了第523章 四月的科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北魏謀國︰這個玄德太強了第523章 四月的科舉並對北魏謀國︰這個玄德太強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