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湯瀟逸忙著組建海灣石油公司的時候,北方的戰局終于也走到了盡頭。
在雙城子一類的城鎮當中固守待援的沙俄帝國軍隊還好,雖然失去了外來補給,但自身還有些庫存。
就算武器彈藥沒了,至少糧食還是有的,也能住在屋子里,不必害怕風雨。
被分割于野外的沙俄帝國軍隊,才是真正的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地步。
而且,隨著時間步入秋季,氣溫雖然沒有降低到零下,但夜晚也已經稱不上暖和了。
缺乏御寒的衣物、被服,缺乏提供熱量的食物,被包圍的士兵們只有兩個選擇。
第一,撞向華夏帝國士兵建立的堅固包圍圈,拼一個突圍的機會。
但突圍出去,也不代表就能得到補給,沙俄帝國陸軍的統一指揮體系事實上已經消失,後勤體系自然也一樣。
那麼,只剩下第二個選擇。
投降!
“過去一周,我們接受了約六萬人的投降,另外還俘獲了一萬三千多人。”
“繳獲的武器裝備、物資馬匹等不計其數,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地方安置俘虜和戰利品了。”
“而且我們還在大踏步前進中。”
徐希顏又感到了幸福的煩惱,
“陛下,我們迫切的需要人力、運力,將俘虜、繳獲的部分物資向內陸轉移。”
“參謀部計劃打通沿江一線,讓汽船能趁著封凍之前沿江而上,運送物資和人員到海邊,轉乘海船。”
“這是最快、最省力,也是唯一的辦法。”
再等下去,到十月左右,最北方的突出部就會迎來降雪,最遲到十月底十一月初,就沒辦法行船了。
哪怕是小汽船。
“這樣的話,沙皇會發瘋的吧?”
湯瀟逸看了一下河流走向,龍江入海口在北方的廟街,真把沿江地帶打了下來,就是將整個東岸分割包圍。
海參崴也在這個包圍圈里,沙皇的太平洋艦隊自然也就被包圍了。
以尼古拉二世的脾氣,不大發雷霆才怪。
不過……
“來得及嗎?從地圖上來看,廟街距離戰線最前沿,也有幾百公里的距離。”
“輕裝行軍,怕是也得個把月。”
尼古拉二世生不生氣,對湯瀟逸影響都不大。
反正雙方的仇可不淺。
之所以湯瀟逸沒和他對掏,也不是湯瀟逸忘了,而是時機不對。
一方面,雙方作戰的大部分地方,人煙稀少,物資匱乏,戰爭成本很高,但戰利品卻無法短期內兌現。
像呂宋群島、蘭芳,不僅本身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也能用于種植橡膠、棕櫚、糧食等重要作物。
這些產出也能通過成本低廉的海運運出來。
就算湯瀟逸現在把西伯利亞拿來了,能干啥?種玉米?
還是花大價錢,組織大量人手,前去開礦,開成本高的多,一年只能開采幾個月半年,然後運輸困難的礦?
這些礦的價值是有的,但現在的華夏沒那麼多本錢。
所以,湯瀟逸現在需要專注于其他方向,能夠兌現的方向,以便積蓄力量。
另一方面,沙俄的情況並不好,雖然不至于病入膏肓吧,但湯瀟逸知道其已經進入倒計時。
到時候能撿便宜,沒必要現在投入太多。
“陛下,沙俄帝國陸軍的主力已經被我們消滅,其余主要野戰力量也被我們盯著。”
“沿江一線,幾乎沒有什麼有組織的軍隊存在。”
“我們需要注意的只有少數警察、民兵組成的游擊隊。”
徐希顏提交了作戰計劃,
“如果派一支混成部隊在廟街登陸,他們會裝備大量的馬匹,北方集團軍群也將繳獲的馬匹利用起來。”
“雙方沿著江邊城鎮前進,速度上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讓汽船跟著陸軍推進。”
“裝備大量馬匹的陸軍在機動性上也沒有問題,能有效的消滅游擊隊,控制主要道路。”
“而且這些地方地廣人稀,冬季氣候寒冷,我們控制了主要道路後,只需要一個冬天,游擊隊自己都會消失。”
徐希顏是仔細分析了沙俄帝國在遠東的可用兵力後,才同意將這個計劃匯報給湯瀟逸。
沙俄帝國的野戰兵力要麼固守在重要城市,要麼進了華夏陸軍的戰俘營。
或者回歸了黑土地。
剩下的兵力,沙俄帝國根本不可能調動,不然那些城市和重要道路節點,可就成了不設防的。
那樣子的話,對華夏反而更好。
所以,派一支輕裝部隊敵後登陸,在陸軍計劃上完全是可行的。
之所以要匯報給湯瀟逸確認,是因為其中最難的不是組建混成部隊,不是快速推進,也不是應付游擊隊。
而是跨越到敵後去登陸。
廟街在北方,海參崴的北方,沙俄帝國太平洋艦隊母港的北方。
要敵後登陸,就必須通過鯨海,漫長的運輸線就這麼暴露在沙俄帝國太平洋艦隊面前。
想要完成這個計劃,必須要有海軍護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沙俄帝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理,到時候也許就會爆發海軍大戰。
海軍主力肯定得北上,防備發生海軍決戰。
但此時的華夏海軍很忙,在檀香山,在南海,都有重要任務。
龍威龍武沒動,也是因為他們既要負責兜底,又要防備東瀛。
“海軍主力有其他任務,哪怕是福寧都去不了。”
湯瀟逸看了兩遍作戰計劃,又看了看蜿蜒的龍江,
“不過也不是沒辦法,國內的快速郵輪都抽給你,福星號能為你們護航。”
“我會讓海軍布置水雷陣,暫時限制沙俄帝國太平洋艦隊的行動能力。”
“同時讓戰列艦隊北上佯動,吸引沙皇的注意力。”
“你們趁著這個時間,應該能完成兩次運輸。”
“敵人已經不多了,注意把御寒物資放在首位。”
“另外……”
湯瀟逸合上計劃書,龍江出海口,對開發北方的戰略價值還是不小的,
“既然運力不足,後面暫時可以不要這麼多俘虜了,不然冬天運不出去,還得靠軍糧養著。”
湯瀟逸看了科技點,還差十幾萬,相當于只完成了一半。
主要是俘虜太多了。
那不行呀,打這場仗的目的,就是為了殺人拿點。
大規模殺俘影響不好,而且把已經到手的俘虜送去修鐵路,明顯比之後重新俘虜來的方便。
反正戰斗還沒結束,沙俄帝國陸軍還有個十來萬人,總能湊夠的。
喜歡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請大家收藏︰()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