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軍加快了進攻步伐,對于清國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西路軍繼續向西控制江漢平原,以江漢平原為中心向四周輻射。
南路軍的進軍速度沒有那麼快,因為南方多山,道路難行。
不過在大漢海軍的幫助下,大漢陸軍能從各港口登陸,齊頭並進之下,速度也不算慢。
十一月中旬,大漢軍跨海進攻羊城,兩廣總督李翰章撤至南寧。
清軍實在太拉胯了,即便是守城戰,死掉幾個人後就會全線崩潰。
即便憑借桂省的地形優勢,清軍也僅僅拖了一個月,一路上大漢軍踫到的清軍都是一觸即潰。
十二月底,南寧城破,兩廣總督李翰章出逃,沿小路逃亡至貴省。
本來他想跑長沙的,但在半路上他就得到了大漢軍已經攻佔湘省的消息,轉而向貴省逃跑。
往前幾天,大漢軍已經圍困住了長沙。象征性抵抗一下之後,巡撫帶著親信跑了。
自此,華東、華中、華南被湯瀟逸捏在了手中。
雖然還沒有進行改造,不能立刻發揮價值,但也讓清國失去了三大重要財稅地。
“大人,咱們必須得停一停了,至少等新兵訓練完成,或有人去接管治理。”
徐希顏憂心忡忡的看著湯瀟逸。
大漢軍已經佔據了十一個省瓊州屬于粵省管轄),打這些省傷亡和消耗都不大。
整體上清軍對大漢軍造成的傷亡,真沒有因趕路造成的非戰斗減員多。
但將兵力分散到是一個省,還要維持魯省、華北前線、琉球嗎軍事存在,還要維持地方秩序。
他們手中的兵力是真不夠,且被分的太散了。
甚至前線出現問題,只能選擇撤軍,而非固守。
“地方秩序需要重新組建,這需要時間去訓練隊伍,暫時沒有人能接管。”
湯瀟逸搖了搖頭。
其實最優選不是訓練一支警察隊伍去接管城市,而是讓軍隊就地轉業。
因為湯瀟逸要重構地方秩序,除了文職人員,更重要的是需要充沛的武力。
沒有改革是不流血的,利益受挫的地方豪族地主們一定會反抗。
如果沒有充沛的武力,那才是人間慘劇。
“對了,資金已經到位了,接下來將陸軍擴充到一百萬人。”
“注意軍隊的質量,即便是暫時招不滿也不要濫竽充數,還有加快軍官、士官的培養……”
隨著地盤越來越大,需要的人手也越來越多。
一百萬,百萬大軍,對于湯瀟逸來說只是一個開始。
沒有足夠的地方控制力量,要控制這一千多萬平方公里,超過四億五千萬人口。
還要防備北方龐大的蒸汽壓路機。
一百萬軍隊,遠遠不夠。
如果可以,湯瀟逸想把陸軍人數擴充到300至400萬,但還是那句話,人手不足。
這次不說軍官,甚至老兵都不夠。
只能一步一步來。
“大人,有個消息,應該算好消息。”
劉一鳴氣喘吁吁的跑進辦公室,神情中充滿疑惑。
“怎麼了?沙俄帝國打過來了,還是東瀛聯合艦隊出動了?”
湯瀟逸半開玩笑的說道。
“都不是,大人,剛剛電報局收到巴蜀榮縣電報局的通電。”
劉一鳴把電報遞給湯瀟逸︰
“榮縣獨立,成立大漢巴蜀軍政府……”
這事兒湯瀟逸有印象,大革命時,第一個扛起大旗的就是榮縣。
正是因為榮縣,和保路運動會清國才會把鄂軍調往巴蜀,鎮壓起義。
進而造成鄂省空虛。
這算什麼?
歷史的修正作用?
但三鎮現在在他手上呀!
“這個大漢巴蜀軍政府向我們發了電報,說要一起推翻清國,恢復華夏河山。”
劉一鳴不知道湯瀟逸復雜的心情,繼續說著,
“但問題是巴蜀不止一個聲音,光起義規模可觀的,就有榕城、鹽城、山城三處,其余如酒城也頗具規模。”
“現在巴蜀亂成了一鍋粥,我們是不是介入一下?”
劉一鳴知道湯瀟逸的想法是盡可能保存各地方的元氣,所以才有這個說法。
劉一鳴不太理解這一點,因為他做地方主官也就做了一兩年,而且重心依舊在工業建設上。
但他知道湯瀟逸重視,那就夠了。
巴蜀亂起來,地方注定會元氣大傷,這是湯瀟逸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劉一鳴才有這個問法。
“兵力不足,西路軍已經撤回了先頭部隊,我們暫時無力繼續西進。”
“容後再議吧。”
湯瀟逸擺了擺手,無需多言。
西路軍曾嘗試從水路進入巴蜀,也確實深入了一段距離。
巴蜀也是清國的重要財稅地,同時西接高原,南連顛省,是他們的戰略後方,地位重要。
但地形確實過于復雜了,起初清軍沒反應過來,西路軍還能沿著水路向上。
但隨著清軍反應過來,在江兩側的山上架設了幾門大炮,封鎖了江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水路便被封鎖了。
雖然能靠陸地進攻解決這個問題,但隨著局勢的發展,兵力越來越緊張。
得不到補充的西路軍最終決定先撤出來,畢竟他們要控制江漢平原、警惕北方的進攻。
並且還要向南方進攻。
真沒有兵力再分出去了。
解決湖廣後,按計劃,西路軍應該從貴省進入巴蜀,但目前還沒打進去,就要被叫停了。
兵力不足,兵力不足呀!
…………
湯瀟逸在感嘆兵力不足,清國也同樣深感兵力緊缺。
“一群廢物,平日里,一個個耀武揚威的,怎麼該用的時候,一個個都不吱聲了?合著都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平日里不管是朕,還是朝廷,都沒有虧待各位吧?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就算要權,朝廷也給了。”
“給了這麼多,最後怎麼樣?一萬人打一千人都打不下來,你們就是這麼報答朕的?朕要你們何用?!”
里啪啦∼∼
小皇帝,不對,現在是青年皇帝氣昏了頭,把太監端著的茶杯一下子就摔了出去。
“臣奴才)罪該萬死,皇上息怒……”
皇帝生氣了,大臣們一溜煙兒就跪了下去。
下面跪著一大堆各種文武大臣。
“朕要的是你們干巴巴的兩句話嗎?朕要的是軍隊,是殲滅叛賊,收復東南,還大清一個朗朗乾坤!”
皇帝氣得發抖,轉頭看向鐵帽子王之一︰醇親王。
也就是皇帝的親生父親。
同治皇帝病死或者被殺死),因為年紀小身體差,沒有留下子嗣後代,絕嗣了。
然後才有皇帝繼位,其生父是醇親王。
“醇王,征兵聖旨和作戰計劃都擬定好了嗎?”
皇帝正值青年,正是敢打敢拼敢闖的年紀,怎麼能忍受被人欺負呢?
他要進攻,並在為此做準備。
“回皇上,征兵聖旨已經擬好了。”
醇親王從懷中掏出奏折,
“按制,在旗之家,必抽一丁,從京八旗、關外八旗、蒙古八旗等家庭中抽一人為丁。”
“再從北方各省募戰兵二十萬,輔兵十五萬,補齊百萬大軍,定可保我大清江山。”
“戰法參考了沙俄帝國顧問、德意志帝國軍官團、淮軍和湘軍的建議。”
“兵分兩路,一路攻魯地,奪回威海衛,鎖住渤海,確保京畿無恙。”
“之後大軍轉回內陸,沙俄帝國和德意志帝國會提供一些內河戰艦,我們可以順著運河一路南下,直搗淞滬。”
“叛軍必定慌亂調集軍隊前來,但那不過是螳臂當車,真正的殺招在另一路。”
“另一路從西邊出發,從關中直撲襄陽城,叛軍大部已經調往淞滬,必定讓守軍固守,蜀軍再沿江而下,從叛軍背後殺出。”
“此戰,定可一戰而定湖廣。”
“叛軍一旦受挫,軍心動搖,朝廷自然能分而化之……”
醇親王還在洋洋得意的說著他的戰略,突然一個侍衛著急的找到領侍衛內大臣,他面色古怪的看了醇親王一眼。
猶豫了一會兒後,領侍衛內大臣出列跪下︰
“皇上,奴才剛剛得知,巴蜀已反,榕城、山城已經被反賊攻佔。”
“巴蜀總督正在調集蜀西軍和藏兵,兩廣總督守著劍門關請關中派兵南下,同時請求朝廷盡快發兵。”
醇親王的笑容凝固了。
或者說,整個大殿中的氣氛都凝固了。
醇親王說了半天,其實大家最看好的,就是襄陽這一戰。
至于威海衛,確實,這個想法很好,非常好。
控制了威海衛,就能重新控制渤海灣,杜絕大漢軍海路登陸津門的可能。
但是,北洋艦隊已經被大漢軍收入囊中了,南洋、閔水師、粵水師三只艦隊早已經給了大漢軍。
也就是說,清軍要在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爭奪一個要塞城市。
這個難度有點太大了。
而且就算能打下來,大漢軍只要在撤退前炸了這些岸防炮,那這個戰略計劃依舊完不成。
唯一的勝算就是在襄陽擊敗大漢軍,重新爭取民心,讓湯瀟逸治下不穩。
可惜,現在不穩的是清國朝廷了。
一眾大臣低著頭不做聲,在想什麼,誰也不知道。
“哈!哈!哈……”
醇親王見狀,知道必須立刻救場。
不然,也就不用打了。
“好啊!好事啊!”
醇親王笑了好一會兒才停下來,臉都笑紅了,
“如此一來,反賊定然猜不到我們會從巴蜀進軍,甚至猜不到我們會進攻襄陽。”
“既然猜不透,反賊定然不會過于重視西路大軍,到時候咱們十萬甚至二十萬大軍壓下。”
“在湖廣的反賊不過區區一兩萬人……”
“十倍乃至二十倍的兵力優勢,就是一人一口,也能咬死他們!”
“優勢在我!”
…………
京師,一座精致的四合院中,一個高大的老頭正在寫字,身後站著一胖一瘦兩個中年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士成、項城啊,軍中最近如何呀?”
李大人一邊寫著字,一邊問道。
“回大人,各軍已經招募了不少人手,軍中缺額已經補齊,但……要是和反賊硬踫硬,怕是不堪大用。”
聶軍門彎著腰拱手,憋了半天憋出一句不堪大用。
北洋各軍補充了新兵,但和大漢軍的情況差遠了。
大漢軍有新兵訓練營,北洋各軍沒有,都是自己募兵後自己訓練。
另外不提軍械後勤一類的,因為沙俄帝國“援助”了一些。
就比士氣,北洋新敗,而且是大敗,士氣低落,畏東瀛人如虎,而大漢軍卻多次戰勝東瀛人,甚至以少勝多。
雙方的信心士氣就不是一個級別。
光一個士氣問題,就夠聶軍門頭疼了。
“回大人話,卑職以為,成立練兵處,編練新軍刻不容緩。”
“正好趁著這次招募了大量新兵,還沒有染上惡習,可以直接訓練。”
袁統領硬著頭皮說著。
李大人的手停頓了一下,然後又繼續寫。
見狀,項城開始匯報情況︰
“沙俄帝國答應的物資正在運來,槍械是不缺的,火炮一千個人分不到一門,還得增加。”
“另外,軍糧雖然已經備好,但由于漕糧不通,今年北方的糧食是有缺口的。”
“若是不能妥善解決,明年的軍糧、財稅,怕是都成問題。”
袁統領負責的是後勤工作,哪怕李大人很器重他也是一樣。
寧靜,良久的寧靜後,李大人才打破這個氣氛︰
“不錯,加緊練兵吧。”
“醇王爺的作戰計劃,你們知道嗎?”
李大人放下筆,等墨水干了一些後,將字拿了起來,掛在一旁的棍子上晾曬。
听到李大人的問題,二人一低頭︰
“卑職有所听聞,若是能騙到反賊,確實可行。”
項城先說道。
聶軍門還等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連忙附和。
清國朝廷上午開的會,下午都傳遍了。
在項城看來,這個計劃是取決于大漢軍的重視力度和防衛力度。
而他這個沒參加這個會的,今天都听到了,這不正是清國的含金量嗎?
“是啊!若是悄悄的進行,大漢軍定然會被打一個措手不及。”
聶軍門有些懊惱的拍了拍腦袋。
李大人又追問了幾句,然後先一步離開自己的書房。
等李大人走後,二人才看清楚李大人寫的什麼。
“勢?什麼意思?讓我們聚勢嗎?”
聶軍門愣了愣。
項城一點就通,神色復雜的看著那幅字。
喜歡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請大家收藏︰()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