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的是實話,要不是老楊一家都精于算計,就憑那點工資,頓頓玉米面也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這也是為什麼老楊一有空就去挖野菜、釣魚的原因。
    相比老楊家,李家的日子要輕松得多。
    李家不僅拿到了五百塊的撫恤金,小芳頂崗後也得到了特別關照,工資比實習生高一些。
    李家要不是頓頓讓老人孩子吃白面饅頭,也不至于在李東去世一年後,就讓全院再次為他們捐款。
    張阿姨自然也對趙家的境況了如指掌。
    趙家幾乎一貧如洗,眼下趙老頭又身陷囹圄,家中斷了經濟來源,趙小妹只能忍饑挨餓。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何師傅並非不明事理之人,他剛才僅贈予趙小妹幾斤玉米面的情景,在張阿姨腦海中揮之不去,愈發讓她覺得何師傅慣于做表面功夫。
    “大伙兒想想,這種情況下,哪里還存得下錢糧?今天,我提議大家再次為趙小妹捐款,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鄰里間應當守望相助,先幫她渡過眼前的難關。至于往後兩年誰來照應她,大家稍後再各抒己見。現在,咱們先行動起來捐款。”
    何師傅不敢再任由眾人漫無邊際地議論,直截了當地提出了捐款,這是最實際的做法。
    “我先帶個頭,捐五十塊!”
    他聲音響亮,仿佛生怕屋內的王主任听不見。
    畢竟他既要每月補貼王大力八十塊,又要贍養年邁耳聾的老太太,此番忍痛捐出五十塊,實則是為了樹立威信。
    然而,他這一舉動並未激起他人的響應。
    所幸,王大力站了出來。
    何師傅都表態了,他豈能落後。
    “我就捐兩塊吧,你們也知道我的現狀,只能盡這點綿薄之力了。”
    他邊說邊把錢遞給何師傅,兩人交換了一個心領神會的眼神。
    王大力的捐款同樣沒引起太大的波瀾。
    其他人皆  ,日復一日,不是給張家捐款,就是給趙家解囊,他們心中已頗有微詞。
    何師傅未曾料到會是這般局面,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還有人要捐嗎?我得提醒大家,咱們院子以往能評上先進,靠的就是人心齊,互相幫助……”
    何師傅又開始老生常談。
    先是陳述現狀,接著自我表率,最後道德施壓。
    此情此景,眾人面面相覷,為了爭取大院榮譽,為了多那半斤肉票,他們開始動搖,陸續捐款,但大多是些零星小錢。
    “李剛,你也該表示表示吧?”
    楊二毛吊著一只胳膊,捐款時還不忘提醒李剛。
    “沒錯,李剛,你現在享受著八級工程師的待遇,月薪比何大爺還高,現在何大爺捐了五十,你的捐款總不能少于這個數吧。”
    李婉也附和道。
    兩人頗有些夫唱婦隨的意味。
    其他人跟著起哄,這無疑是道德  李剛。
    李剛反駁道︰“你們剛才誰說我不是這院子的一份子?現在又讓我捐款,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再說了,你們自己都只捐一毛兩毛,還好意思要求別人捐多少?教導別人之前,還是先管好自己的事兒吧。”
    不過既然張阿姨也在場,他便象征性地捐了五塊錢。
    五塊錢對他來說不過九牛一毛,但他也不會傻到多捐。
    見無法從他身上佔到便宜,楊二毛和李婉也就不再言語了。
    捐款結束後,總計僅得六十元二角一分。
    那一分出自  氏之手。
    其中,五十七元的大頭由孫國華、吳立強和陳文遠貢獻,而余下三元二角一分則來自院中其他居民。
    此番對比,鮮明地映照出院內人心的凝聚程度。
    孫國華的臉色瞬間陰沉了許多。
    “既然眾人皆已解囊,老孫,我認為這些錢應足夠閻芳度過今年。況且,她幾位兄長年中便會獲釋,屆時閻芳便無需再由大家供養了吧。”
    劉海泉提議道。
    “我支持劉二叔的看法。”
    “劉二叔怎麼說,我便怎麼說。”
    此番,眾人竟出奇地一致,意見毫無分歧。
    孫國  言,無言以對。
    恰在此時,孫國華家的門扉開啟,張科長緩步而出。
    “居委會張阿姨怎麼也在此……”
    眾人皆驚,呆若木雞,不知所措。
    不少人暗自懊悔,早知如此,方才便該多捐一些。
    “張科長!”
    劉海泉強顏歡笑,上前問候。
    “你們這院子,真是不錯啊,這便是我一直向街道推崇的紅星一號模範大院?”
    張阿姨並未理會劉海泉,徑直面向眾人。
    眾人紛紛垂首,不敢與張阿姨對視。
    “紅星一號四合院,二十余家,總共捐款六十元零二角一分,其中大部分是三人所捐,其余二十戶,合起來只捐了三元二角一分,這一分錢吶,真可謂神來之筆,將這大院的風貌刻畫得栩栩如生。”
    “若非我今日親眼目睹,簡直難以置信,在我心中一直和諧融洽、互幫互助的一號四合院,竟是這番模樣。一個皮球,你踢給我,我踢給他,誰也不願接手,生怕吃了虧。”
    張阿姨言及此處,重重一嘆。
    “捐款並非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踐行有難同當、相互扶持的精神。作為鄰居,能幫則幫,若幫不了,便請居委會出面協調,居委會解決不了便找街道,街道再不行,還有上級部門。
    而你們,卻對此置若罔聞,敷衍塞責,認為捐了一次款,便已是莫大的善舉,再見之時,恨不得避之唯恐不及。”
    張阿姨望向  氏︰“方才,閻芳向賈家求助,卻被賈家拒之門外,我親耳所聞,簡直難以置信。”
    氏移開視線,秦婉如低下了頭。
    張阿姨又看向孫國華。
    孫國華瞬間如赤身  ,滿面羞赧。
    “至于孫師傅的做法,大家想知道嗎?”
    她這一問,眾人心生好奇。
    身為資深八級技工,昔日的領頭人物楊伯伯,能否為社區挽回些許尊嚴?
    眾人的視線不約而同地聚焦于楊明輝身上。
    那熱切與期盼的目光,悉數傾注于他。
    然而,楊明輝卻如同置身于公開羞辱之中,周遭之人皆在等待著他如何收場。
    盡管這並非生死攸關,卻足以令他羞愧難當。
    “張主管,我們的確有失,應受責備。但我們始終以楊伯伯為榜樣,他才是社區的真正楷模。”
    “對,楊伯伯是典範,他不僅照顧著聾啞的王奶奶,還深夜給趙家送去面粉,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
    “楊伯伯最能代表我們社區的真實風貌,他引領我們不斷前行。”
    一人諂媚,眾人附和。
    但他們未曾料到,這些言辭,對楊明輝而言,無異于一記記響亮的耳光。
    胡志國在一旁听著,差點笑出聲來。
    “八五三。”楊明輝輕咳一聲,道︰“大家別亂說,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仍需改進。”
    這話,在旁人听來,不過是自謙之詞。
    “楊伯伯,您就別客氣了,在社區里,您就是最受尊敬的。”
    “我們可以不支持任何人,但不能不支持您,您是社區的精神支柱。”
    這些看似真摯的話語,此刻听起來,卻是如此虛偽。
    楊明輝自己都听不下去了。
    他只想說,真心感謝你們的“好意”!
    張主管見楊明輝尷尬至極,這才對眾人道︰“那我就講講楊師傅是如何處理的。”
    眾人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地聆听張主管的講述。
    “起初,我看到楊師傅提著一袋糧食給閻小芳時,我對他還挺欽佩。”
    這話,引得眾人紛紛點頭。
    楊明輝就是這麼心地善良,這就是他們心目中的楊明輝。
    但張主管話鋒一轉。
    “令我驚訝的是,他給的竟是玉米面,而當我出現後,他又改口說要給白面。楊師傅,您能解釋一下當時的想法嗎?”
    楊明輝聞言,臉色驟變,面部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起來。
    “我剛才忘了家里還有白面,後來才想起來。”
    “哦,原來是忘了,這也說得過去,畢竟年紀大了,記性不好。但閻小芳說你給閻家的都是白面,你怎麼說的?讓孩子別貪心,給什麼就收什麼,對吧?如果我今天沒來,你是不是就想不起家里還有白面了?”
    張主管毫不留情地復述了楊明輝剛才的話。
    瞬間,引起一片嘩然。
    “楊師傅怎麼能這樣,這明顯是哄騙孩子啊。”
    “我難以置信這是趙伯伯的作風,他若首先想到有白面,定會慷慨相助。”
    眾人對此皆感難以置信。
    這還是他們一向認知中那位大公無私、關愛老幼,滿口道德倫理的趙伯伯嗎?
    趙文遠此刻只覺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我今日前來,並非為了揭露誰的秘密,更非落井下石說風涼話。關于閆小芳的事,院里已籌集了款項,明日我會在居委會再次召開會議,商討如何確保她的基本生活。”
    張負責人言罷,心中五味雜陳。
    她感覺趙文遠辜負了她的信任。
    即便趙文遠今日率先捐了五十元,但在她心中,揮之不去的仍是那幾斤玉米面饅頭和哄騙閆小芳的情景。
    真是道貌岸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