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兩點,舊城工業區的最後一棟廢樓仍亮著燈。那是我們新的控制節點,也是一個即將自毀的系統倉庫。
我坐在冷得發燙的鐵架服務器旁,屏幕上跳動著一條又一條壓縮完成的圖像數據。那些數據不是靜態圖片,也不是視頻,而是我們花了整整七十二小時,將編號者的基本信息、語音片段、影像資料、甚至口述的夢想與人生故事,以特定方式編碼後植入的一種視覺圖像病毒——只要它被看見,它就無法被識別,也無法被清除。
阿妹坐在我對面,雙手冰冷,一直在處理最後一批數據歸檔。我看到她的眼楮紅了,卻沒有說話。
“他們不是刪編號,他們是想刪人。”她忽然開口,聲音低啞。
我點了點頭。
“林澈那邊傳來消息了嗎?”她問。
我看了眼屏幕右下角那個不斷閃爍的紅點。
“明早六點整,全網編號屏蔽正式上線。”我說,“系統更新完之後,任何編號一出現,就會自動替換為亂碼。徹底不可見、不可讀。”
“所以我們的資料庫才必須在六點前完成部署。”阿妹說著,用牙咬開一瓶水遞給我,“一旦過了那個點,就再也無法對抗了。”
“還有四小時。”我看著她,眼里盡是疲憊和炙熱的絕決,“問你一個問題。”
她抬頭,眼中帶著一點警惕。
“如果我們失敗了,編號真的被清除了,你最想記住哪一個人?”
阿妹沉默了很久,最後吐出一個名字。
“我弟。”
她以前很少提家人,我也從未細問。可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她身上那種連死亡都無法說服的力量來自哪里。
“你呢?”她反問。
我深吸了一口氣。
“葉星。”
那個少年站在破牆前說“我實名,是因為我厭倦了匿名”的畫面,永遠烙在我腦海。他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有號召力的,卻是我們所有人中第一個為名字承擔代價的人。
時間跳到凌晨三點四十二分。
林澈發來最後一條信息︰“主系統備份區已鎖,編號屏蔽代碼已裝入主干程序,自動替換機制已完成最後測試。你們還有兩個小時一十八分鐘。”
我沒有回復。我們已不再需要確認什麼。
我站起身,走向主屏前的終端設備,插入最後一塊存儲芯片,輕輕敲下回車。
一個窗口緩緩展開,上面顯示著所有編號者的總表︰從最初的三十七人,到後來的兩千多,再到如今,我們手上共有七千四百六十六人的資料——每一個人,都附有一個正在生成的圖像編號標簽。
那不是照片,也不是二維碼,而是一種用視覺編碼重構的信息迷宮︰只有通過特定圖像解碼器,才能看到其中隱藏的真實信息;而在普通系統眼中,它就是一張普通圖片,無法識別,也無法屏蔽。
每一張圖像,都是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存在。他們不能發聲的吶喊。
“你確定這是你要留下的?”阿妹站在我身旁問。
我沒有回答她,而是緩緩在屏幕下方敲出一行字︰
“我已經準備好了,如果我的名字無法存在,那我就寫一千遍。”
接著我點了確認。
系統自動啟動圖像嵌入算法,將編號者信息一張張壓縮、植入、上傳。
這些圖像沒有存入服務器,而是被分發至三十二個開放視覺平台的臨時投稿區、代碼開發論壇、壁紙資源站,甚至兒童畫畫網站。我們將每一張圖像偽裝成風景、抽象、復古像素圖案,卻在底層嵌入了無法清除的編號者信息包。
它們像是散布出去的種子,落入網絡深處,只等有人點開。
而系統卻無法識別這些圖像,也無法一鍵屏蔽。因為它們不是文本,不是編號,而是顏色、像素與光點的排列。
這不是一次反制,而是一次穿透。
凌晨四點五十七分。
“最後一批上傳完畢。”阿妹輕聲說,聲音中藏著不易察覺的激動與疲憊,“編號圖像成功散布至全球四十六個節點,十五個雲端備份已完成。”
“還有一個步驟。”我說著,打開另一台備用機。
那台機器專門用于圖像解碼。
我啟動它,加載其中一個圖像。
屏幕上浮現出一張模糊的風景照,但幾秒後,一行行解碼信息緩緩浮現︰
qd025,宋揚,男,1998年生,因轉發一篇諷刺漫畫被編號;
被編號後無法報名研究生考試,三次求職失敗;
曾嘗試自殺一次,幸被好友阻止;
曾說︰“我不是想翻牆,我只是不想被關在里面。”
我看著這行字,忽然感覺鼻腔發熱。
他活過。他的故事,我們還記得。
“你不怕他們封殺這些網站?”阿妹低聲問。
“他們封得了網站,封不了所有眼楮。”我說,“只要有人看見,他就存在。”
五點整,我們啟動了“休眠協議”︰將編號者圖像包設置為自動循環備份,除非所有節點同時被毀滅,否則這些圖像就永遠存在。
隨後我拉下主電閘。
整棟樓陷入黑暗。
我們站在屋頂,看著遠方城市的輪廓亮起微弱的晨光。
“如果這一切都沒用呢?”阿妹輕聲說。
“那我們就再做一次。”我答,“一次不夠,就十次,一百次。”
她忽然靠過來,頭輕輕靠在我肩膀上。
“我好像第一次,真正在為一個群體活。”
我沒有說話。
天色逐漸明亮。
我們知道,還有更大的風暴在路上。編號屏蔽系統一旦上線,所有人都將失去看到“那些人”的能力。就像歷史中消失的名字,從來沒人真正記得。
但這一次,我們在編號消失前,把他們的名字寫了一千遍,寫成圖像,寫入未來,寫給所有能看見的人。
我們不是為了證明存在才反抗,而是為了不再被當作不存在。
我們拒絕放棄任何一個編號,因為那不是一組字符,而是一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