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時期,有三位楊姓宰相,有一天,這三個人一起去妓院狎妓,並美其名曰“三羊開泰”。
此三人到了妓院,居然還端著官場的架勢,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這時,走來了一名妓女,說道,我有辦法讓各位大人放松,不必那麼緊張。
三人同問,什麼辦法?
這名妓女說道,我最近在看一本書。
一談到書,三位宰相大人立刻來了興致,問道,你還看書?最近看的是什麼書?
妓女答道,《烈女傳》。
三位宰相听到後,哈哈大笑,說道,汝真為母狗也。
豈不知,被說成母狗的這名妓女,也不示弱,對這三位宰相說道,我為母狗,則汝為公猴。
公猴,公侯的諧音耳。
三日後,六扇門把四大鴻的背景資料,擺在了崇禎帝的御案之上。崇禎帝看完了六扇門的背景資料,心里有了底,唯一可惜的是,折了個溫僑。看來,除了鴻源之外,那三大鴻都沒什麼問題,可以向它們借貸。
到了晚間,崇禎帝以明宗宗主的身份,發出了一支響箭。
這次來的人是謝魁。
崇禎帝給了謝魁兩點指示,第一,要六扇門徹底調查溫僑之死,是否真的和鴻源有關。第二,叫六扇門盡快找到《連山》。
崇禎帝雖然相信,溫僑在岳州城的花魁大會上和田掌櫃結了仇,但這並不代表溫僑的死一定就是鴻源所為。也有一種可能,田掌櫃說不定是哪個秘密江湖組織的人,只是誤打誤撞當上了鴻源當鋪的掌櫃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鴻源很可能替溫僑的死背了黑鍋。
甦小紅真是厲害,胡編亂造的溫僑死因,居然能讓崇禎帝也跟著想了這麼多。
一件事情的邏輯推理是否正確,源于這件事邏輯推理的基礎條件是否真實。如果連推理的基礎條件都是假的,得出的推理結果哪怕再符合邏輯,也都是空中樓閣。
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四》︰“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一個人,駕著馬車往北急馳,踫到一個路人說,他要去楚國。
路人道︰“楚國在南方,你怎麼朝北走?”
這人道︰“沒關系,我馬快。”
路人道︰“馬雖快,可非去楚之路。”
這人道︰“我帶的路費、干糧多。”
路人道︰“路費、干糧雖多,可非去楚之路。”
這人道︰“我駕車技術好,不用擔心。”
這可真是越準備充分,離楚國越遠啊!
沒錯,這個成語就是南轅北轍。邏輯推理的基礎條件不對,就算再推理,也是南轅北轍。
《連山》,崇禎帝越來越覺得這本奇書的重要性了。如今國事日漸艱難,如果真的能得到《連山》,那不正好可以對如今的國運,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嗎?
如果有了《連山》,朝廷沒錢,可以讓它有錢;餓殍遍野,可以讓它五谷豐登;遼東戰局,可以立刻扭轉乾坤;農民起義,全部消滅于股掌之中。
這可真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可是,如果《連山》真這麼神奇,那豈不是誰能得到它,就等于得到了天下嗎?如果不是自己親自得到《連山》,那這天下必然會拱手讓于他人。
人都是貪婪的,想到這里,崇禎帝又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如何能保證《連山》是自己親手所得?
下面的,崇禎帝不敢想了,想想都是一場命運的賭博。
翌日清晨,吃過了早飯,崇禎帝立刻就來到了平台辦公,他坐定的第一件事,就是問王承恩,四大鴻哪家在京城的勢力最大。
“回皇爺,鴻和錢莊在京勢力最大。”王承恩答道。
“王承恩,朕考慮了一下上次田氏說的話,覺得向四大鴻借貸的事,可行。”崇禎帝故作輕松地說著,畢竟朝廷管民間借貸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皇爺,恕奴婢冒昧,這管民間借貸的事,您就不再考慮考慮了?”王承恩提醒道,“畢竟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朕已經考慮過了,國庫沒錢,恰恰說明,這銀子都藏在了民間。既然民間有錢,那為何不用?”崇禎帝說道,“寧遠兵變,只給了二十萬兩,還差六十萬兩。而且,這毛文龍一听寧遠兵變朕給了銀子,立刻就給朕上了一道奏折,張口就要餉銀八十萬兩。”
崇禎帝苦笑道︰“六十萬兩加上八十萬兩,這就是一百四十萬兩啊!不向民間借貸,為之奈何?”
王承恩知道,崇禎帝內帑的銀子足夠,只是不舍得用罷了。既然崇禎帝這麼說,又有前車之鑒,他完全沒必要再給自己找事,提內帑之事。
“那皇爺的意思是?”王承恩試探地問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借貸啊!”崇禎帝說道,“這就是朕的意思。”
“奴婢的意思是,怎麼個借法?”王承恩解釋道,“是以朝廷的名義,還是以皇爺您的名義?如果以朝廷的名義,就相當于是國事;如果以皇爺您的名義,就相當于是私事。”
崇禎帝想了想,說道︰“朕借貸,當然是為了朝廷了,是國事。借貸之事,不要以朕個人的名義,要以朝廷的名義。”
“皇爺,您身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恐怕您就算以朝廷的名義去借,這鴻和錢莊也會把借貸之事算在您的頭上。”王承恩說道,“畢竟借據上要蓋上您的玉璽啊!”
“王承恩,你多慮了。這玉璽是玉璽,私人印章是私人印章,畢竟有大不同。”崇禎帝不以為然地說道,“先借一百四十萬兩銀子,把遼東的燃眉之急解決了再說。還不快去辦?”
“皇爺,既然以朝廷的名義借貸,奴婢建議,還是讓閣老出面比較好,畢竟閣老代表著朝廷。”
“嗯,你說的有些道理。”崇禎帝沉思了一下,問道︰“你以為該派哪位閣老去比較合適呢?”
“這個,全憑聖斷。”王承恩猶豫了一下,說道。
“那就派周道登去吧。”崇禎帝想了想,說道,“此人年紀較大,而且資歷也夠,又是閣老,代表朝廷去見鴻和,那可是給足了鴻和面子。對了,再派一個內官跟著,帶上朕的聖旨,以示佐證。王承恩,這就得有勞你跑一趟了。”
一听自己要拿著聖旨,跟著周道登同去,王承恩心中連連叫苦,說道︰“皇爺,您離開奴婢怎麼行?況且,奴婢去了,豈不是皇爺太給鴻和面子了?這再讓他們以為……”
“朕明白了。”崇禎帝打斷了王承恩的話,“那就派上次去岳州宛氏傳旨的那個胡中官,讓他和周道登同去吧。”
“是。”王承恩一動不動地答道。
“王承恩,你還杵在這干什麼,還不傳旨去?”崇禎帝催促道。
“皇爺,這民間借貸是需要抵押的。”王承恩喉結動了一動,說道︰“皇爺,您打算拿什麼抵押給鴻和?”
喜歡山水行記請大家收藏︰()山水行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