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這個合作是楊愛民促成的,因此現在廠里把這一塊的工作交給他。
楊愛民領著人出來接貨,順手遞給宋海建一個飯盒,“這是給你的。”
宋海建接過時,飯盒還是熱乎的。
“是什麼啊愛民哥?”
“食堂做的早飯。”楊愛民壓低聲音,“我跟後廚的張師傅關系好,他專門給我留的,你拿回去讓你媽她們嘗嘗。”
宋海建頓時意外,“不要錢嗎?”
“我送你的。”楊愛民豪爽道,“之前不是答應你,不得讓你吃虧嗎?昨天我爸說你看在我面子上讓價了……小子,你對哥講義氣,哥也不會虧待你,以後每天哥都給你捎早飯。”
這還真是……
宋海建樂了,發自內心地感謝他︰“愛民哥,謝謝你!我這個哥沒認錯!”
“那是當然了。”楊愛民得意地摸摸鼻子。
出來一看,還有個小姑娘。
楊愛民下意識以為是宋海建的妹妹,“今天把你妹也帶來了啊!不過你妹看著比你還高呢?”
“不是,她是我鄰家妹妹,叫蒲十三。”宋海建介紹道。
“哦!”楊愛民恍然大悟。
這時,蒲十三站了起來,揚起一個燦爛的笑容︰“哥哥好,叔叔好,伯伯好。”
楊愛民和身後兩個食堂的工人都笑了。
“ !老弟,你們大隊的小孩都怪有禮貌。”
宋海建嘿嘿道︰“那是我長征伯和蘭姨教得好。”
“不錯不錯。”楊愛民贊許地點頭,听得蒲十三暗暗高興,自己表現好了,說不定還能讓廠里的人多關照下媽媽和阿建。
當楊愛民詢問今天的生蠔夠不夠四百個時,蒲十三認真地回道︰“我阿姐數了三遍,數出來是四百五十個生蠔,而且阿姐讓我們專挑大的撿,里面也沒有那種小不點的生蠔。”
楊愛民覺得好玩,“哦?你阿姐懂的怪多。”
蒲十三驕傲地昂起腦袋︰“當然啦!我阿姐已經讀四年級,後年就能上初中了,她成績又是最好的,數到一千都沒問題。”
小姑娘一言一行異常生動,讓人很難不心生好感,楊愛民哈哈笑︰“行,那我就信你一回。海建,今天先給你記四百五十個的賬。”
宋海建提議︰“你們還是點一點。”
楊愛民不以為意地擺擺手,“沒事,等會兒張師傅會親自點數的。”
鑒于宋海建家庭困難,所以廠里特批,每日當場結清貨款。
楊愛民點出二塊二毛五遞給他,也不擔心廠里吃虧,如果數目有問題,就從下次的貨錢里扣。
雨傘廠就有這個底氣,絲毫不怕宋海建不認賬。
拿到了錢,牽掛母親的宋海建立即向他們告辭,然後帶著蒲十三朝鎮上衛生所走去。
看著他倆的背影,楊愛民忍不住嘆氣。
“這小子命真夠苦的……相比之下,我還真該燒高香了。”
搖搖頭,楊愛民也轉身回廠區。
沒走出多遠,宋海建就問︰“十三,你累不累?”
蒲十三點頭,“我腿好酸,手也好酸。”
宋海建朝推車示意︰“那你坐上去,我拉你走。”
“算了,我還能走。”蒲十三擦了擦汗水,“阿建,真沒想到生蠔也能賣錢,這東西在我們村都沒人稀罕,供銷社也不收。”
“所有東西都有它的價值,就看你能不能挖掘了。”宋海建說著,把飯盒遞過去,“這是愛民哥給的,吃吧。”
這下蒲十三就不客氣了,開開心心地接過飯盒,揭開盒子露出里面的包子、雞蛋。
“哇!這個愛民哥也太好了吧!他送了你這麼多包子,雞蛋也有兩個哎!”
宋海建不禁咧嘴打趣︰“看到吃的你就這麼高興?”
“阿建,你這話說的好奇怪,誰看見這麼多好吃的能不高興啊?”蒲十三一臉費解,“那他還是人嗎?”
宋海建︰我竟無言以對。
雨傘廠和衛生所離得不是很遠,走了二十多分鐘,他們就到了。
推車不能拉進醫院,好在這推車破破爛爛的,也沒人會偷。
兩人還沒走到病房門口,一直關注外面動靜的馮玉芬,已經听見了蒲十三嘰嘰喳喳的聲音。
馮玉芬心里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
“芬姨,我來看你啦!”
蒲十三一進來,就瞧見了靠坐在病床上的芬姨,當即雀躍地打招呼。
馮玉芬滿臉欣喜︰“哎,十三妹來了!今天你和阿建一起去送貨的嗎?”
“是啊。”蒲十三走到近前,關心地問她︰“芬姨,你好了嗎?呼氣吸氣還難受嗎?”
“不難受了,就是胸口還有點疼,剛才醫生來檢查過,說是瘀血還沒化開,叫我再輸一天水,等瘀血散完就能回家了。”
馮玉芬說完,看向兒子,“家里還好吧?”
“家里進賊了。”宋海建也沒隱瞞母親,將自己回家後看到的事情告訴她。
得知房契和地契都在,馮玉芬也是一陣慶幸。
“幸好當時听了你的話,把東西藏那里去了,不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先不說這個了,吃飯吧媽,這是愛民哥送我的,路上我和十三吃過了,這些都是給你留的。”
宋海建打開飯盒遞了上去,馮玉芬接過,“這麼多?那你有沒有好好謝人家?”
“放心吧媽。”宋海建起身,“我去給你打水。”
蒲十三則是像只小喜鵲似地嘰嘰喳喳,說起了昨晚她們撿生蠔,還有海蘭海生晚上想媽媽睡不著,最後要阿奶給她們講故事來哄睡的趣事。
听得馮玉芬逐漸展露笑顏。
李嬸子一家都是熱心腸的,在她出事後,不但不嫌海蘭海生麻煩,還對姐弟倆很關照。
當然,這種短暫的幫助,相信村里不少人都願意提供……但肯定沒人會像李嬸子這樣給孩子們講睡前故事……
有了這些熱心善良人們的幫助,馮玉芬這一關很快就度過去了。
出院後,礙于醫囑,馮玉芬不得不和兒子輪流上工。
于是宋海建清晨要去送貨,回來要替母親參加搶收,一直到傍晚時分,母親接棒,他去趕海……
本就處于生長期的少年,加上如此巨大的消耗,胃口自然大了好幾倍。
但馮玉芬絲毫不心疼這點米糧,兒子上工時她在家做飯,不僅很舍得放米,而且還去找里人買雞蛋,保證兒子每天都能吃飽飯,還能補充到營養。
這就導致一個月下來,秋收結束了,宋海建不但沒憔悴,反而一下子躥了不少個兒。
就連錢包,也鼓了不少,畢竟宋海建這段時間以來,一直是一個人賺兩份錢的……
從十月底開始的秋收,持續了整整一個月,歷經搶收、脫粒、曬谷、交公糧這一系列流程。
終于,大隊圓滿完成了今年的任務。
隊上便開始按照工分分糧。
今年是個難得的豐收年,交完公糧後還剩下不少糧食,按照工分來分的話,每家能分不少。
前提是那戶人家不要太懶。
至于一些沒了壯勞力,只剩老弱婦孺的家庭,大隊也是有補貼的。
像宋海建家,除了馮玉芬憑工分分到的糧食,還能得到一份救濟糧。
可這次到手的糧食,要撐到明年夏收分糧,按照以往的情況,這點糧食依然是遠遠不夠的。
但現在,馮玉芬不慌。
因為,她兒子正在給她清點家里的“存款”。
“這個月賣生蠔進賬六十六塊錢左右,供銷社那邊賣海鮮是七十六塊八,加起來是一百四十二塊八。”
宋海建在《家庭賬本》上記好賬目,把錢推到母親跟前,“媽,你點點看。”
喜歡八歲小娃,開局漁村趕海把全家寵上天請大家收藏︰()八歲小娃,開局漁村趕海把全家寵上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