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陪在他身邊,只能成為他的外室。
這在國內或許難以被接受,但在港島卻十分常見。
婁曉娥自幼受西方文化影響,對此倒能坦然接受。
只是心中仍有些許遺憾,畢竟這意味著要與別的女人分享自己的愛人。
她輕輕嘆息了一聲。
何雨柱緊緊擁抱著她,用行動表達了對這個善解人意女子的感激。
港島新通的成立,使原本人員就短缺的新通更加面臨人才匱乏的問題。
由于體制的局限,早期的新通無法向社會公開招聘。
憑借中科院的背景,在內部高層的支持下,新通從中科院內部招募了一批技術人員。
然而,這批人員雖為高端人才,但因專業領域的限制,在非技術領域並無明顯優勢,且多為中老年人,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
即便如此,許多人仍不願放棄穩定的研究院工作。
在領導的默許下,這些人得以保留原職,才敢加入新通嘗試新機遇。
與如今復雜的招聘流程相比,當時的招聘方式極為簡樸。
許多人僅憑路上的一次閑聊便決定入職。
大家彼此熟悉,無需繁瑣的考核程序。
大規模招聘則通過在中科院牆上張貼公告,吸引感興趣者主動報名。
公告內容直白,既無宏偉規劃,也無煽情標語,典型內容如下︰“經所領導批準,本公司計劃招聘15名員工,包括34名管理人員、56名業務員及其他崗位人員56名。”
盡管這些員工的專業能力稍顯不足,但他們勤勉踏實,能吃苦耐勞,完全符合新通初期的發展需求。
胡蘭便是其中一員,當時48歲,是新通最早的銷售員,“研究員站櫃台”
的故事即以此為原型。
隨著新通業務擴展及港島分部的設立,從中科院引進的人才已逐漸難以滿足需求。
新通公司早期的員工雖勤奮務實,卻對新事物反應遲鈍,也不熟悉管理。
在公司內部,每年的務虛會上,只有何雨柱和張琴發言,其他人多保持沉默。
這種局面在公司初創時並未造成太大問題,反而因團隊凝聚力強而增強了執行力。
然而,隨著公司發展,何雨柱和張琴意識到個人精力有限,若不引入管理與業務型人才,公司擴張將受阻。
于是,何雨柱決定向社會開放招聘通道,首次通過《青年報》發布社會招聘廣告。
廣告風格依舊簡潔,但已蘊含濃厚的激勵意味。
“加入我們,一起創業!”
這一口號吸引了眾多優秀大學畢業生的關注,報名人數超過500人,其中280人通過筆試,120人進入面試環節。
最終,新通錄用了58人,包括18名研究生、37名本科生及3名大專生。
特別令何雨柱欣慰的是,他一直看好的兩位年輕人——楊為和郭慶,在這一年順利加入公司。
他們曾在eg時代立下汗馬功勞,也是老牛悉心培養的重要人物。
此次招聘不僅滿足了公司用人需求,更可視為對老牛的一次反擊。
何雨柱清楚,若是老牛也知曉 ,定會深感遺憾。
盡管自己是穿越者,但他並不盲目自信于自己的管理水平高于老牛。
畢竟,老牛作為第一代企業家中的佼佼者,能力不容小覷。
不過,何雨柱也有自身優勢,他憑借穿越經歷,對社會發展趨勢及各類人才了如指掌,這為他的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許多成功人士的情況,他都心中有數。
楊為和郭慶都是何雨柱看重的人才,他對兩人都很了解,清楚如何安排他們的位置發揮特長。
最初,楊為的表現並不搶眼,而郭慶卻迅速嶄露頭角,得到公司高層注意。
在一次重要的誓師大會上,何雨柱委派郭慶邀請一位副國級領導出席,郭慶不負眾望完成了任務。
隨後,何雨柱讓郭慶擔任公關部副經理,而楊為雖開局不利但展現潛力,何雨柱相信他的長遠發展會更好。
這次招聘不僅引入優秀人才,還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多家媒體贊揚新通公司,甚至其他企業紛紛前來取經。
何雨柱樂于分享經驗,他認為有能力就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正是這些舉措,讓新通公司和他個人的名字再次廣為人知,帶動了全國範圍內的大學生招聘熱。
機場,南航a701航班剛落地,梁槐帶著助理和兩位保鏢走出機艙。
自內地改革開放以來,梁家一直在探討是否到內地投資,僅投資可行性報告就準備了十多個版本。
然而,因梁家前任負責人梁老爺子年事已高,思想趨于保守,導致決策遲遲未定。
梁槐接任後,迅速推動改革,並最終敲定了內地投資計劃。
此前與何雨柱的會面,讓梁槐對內地投資更加充滿信心。
盡管她從經濟和政治層面認可了投資的可行性,但對與內地企業家的合作仍存疑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內地市場龐大,但許多企業家的思想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這使得合作面臨諸多挑戰。
這也是梁槐遲遲未涉足內地的原因之一。
通過與何雨柱的交流,她對內地企業家有了全新認識。
雖然在實戰能力上,何雨柱難以與資深企業家相比,但在理論知識和對未來趨勢的判斷上,卻讓人刮目相看。
何雨柱能將那些頂級企業家所掌握的管理知識迅速吸收,加上他豐富的閱歷,即便在全球範圍內也難尋對手。
不過,他在企業管理經驗方面仍有不足,需要進一步歷練。
梁槐在與何雨柱交談中並未涉及實際操作層面,因此對他頗為欣賞。
她在觀察何雨柱後,誤以為內地企業家普遍具備這樣的水平,于是決定前往內地考察。
當時,內地對外宣傳不多,梁槐一行初到此地,幾乎如同盲行。
出發前,她僅了解到京城兩家知名酒店分別是京華達飯店和新華賓館,前者歷史悠久,後者更具現代感。
最終,梁槐選擇了新華賓館。
據情報顯示,這家賓館與何雨柱關系密切,且距離其住所較近。
當得知梁家預訂時,新華賓館方面也十分欣喜。
盡管該賓館生意興隆,但多以國內客戶為主,國外客人寥寥無幾。
梁家作為頂級大家族,馬華在接到前台匯報後極為重視,立刻安排秦淮茹專門對接梁槐。
梁槐對京城並不熟悉,但隨著出租車靠近新華賓館,她隱約覺得周圍的環境似曾相識。
她努力搖搖頭,試圖甩開腦海中的雜亂思緒。
內心充滿疑惑,明明自己與內地、京城毫無關聯,卻莫名對內地及京城產生親近感,甚至懷揣向往之情,這種感覺毫無邏輯可言,令一貫理智的梁槐感到驚訝。
很快,車輛抵達鼓樓市場。
梁槐饒有興致地打量著街道兩側密集的店鋪和攤位,這里的情景與幾年前的港島頗為相似。
當時港島的大企業不多,小商鋪和攤販卻隨處可見,整個場景活力十足。
如今鼓樓市場也是這般景象,熱鬧非凡,充滿生機。
壓抑近十年的人們終于找到謀生之道,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
不久,自行車停在新華賓館門前。
馬華與秦淮茹帶領眾人早已等候在此,門童迅速上前為梁槐開門。
新華賓館借鑒了不少港島賓館的風格,雖在專業度上不及港島,但已初具規模。
梁槐懷著好奇打量四周,緩步下車。
她的助理替她支付車費,並額外給予小費。
司機起初以為助理算錯了賬,正準備退還多余的錢,卻被助理示意作罷。
司機雖見慣世面,仍因豐厚的小費而喜出望外。
同樣,助理也給了門童小費。
除馬華外,其余人見門童收到高額小費,無不心動不已。
這份收入相當可觀,心中暗忖或許該考慮換個工作方向了。
秦淮茹緊隨馬華左右。
作為一位漂亮女性,梁槐的第一反應便是注意到秦淮茹。
她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絲迷茫,覺得眼前的女人與自己記憶中某人的氣息相似,甚至比初次遇見何雨柱時更為明顯。
梁槐愈發困惑,不明白為何來到京城後,會有這麼多奇異的感受。
在相互介紹之後,馬華親自帶領梁槐進入賓館。
隨後將梁槐交予秦淮茹,由她帶領前往房間。
梁槐對秦淮茹頗有好感,兩人有說有笑地乘電梯至九樓。
梁槐預訂了一間總統套房,內設臥室兼工作區,外為會客廳。
到達目的地後,秦淮茹詢問梁槐還有無其他需求,得知沒有後準備讓他獨自休息。
然而,梁槐對秦淮茹充滿興趣,邀請她留下來稍作交談。
馬華早已交代過,這段時期秦淮茹需全程為梁槐服務,無論是在賓館還是外出,只要有需要即可。
既如此,秦淮茹自然樂意留下。
梁槐對京城、鼓樓市場及其周邊事物充滿好奇,不停地提問。
幸而秦淮茹經過近一年的歷練,加上本身口才不錯,應對得頗為從容。
二人交談一個多小時,氣氛愈加融洽,彼此都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
“秦姐,我覺得我們一見如故,您就像我的姐姐一樣,以後我可以直接稱呼您為秦姐嗎?”
“可以呀!”
秦淮茹並無異議。
在馬華眼里,梁槐是位重要人物;而在秦淮茹心中,此人更是高不可攀。
不曾想對方如此隨和親切,令她喜出望外。
“那我也稱呼您為小槐好了!”
听聞此言,秦淮茹頓時怔住。
她忽然想起自己的小女兒槐花,那個十數年前失蹤的小女孩。
秦淮茹也不明白為何此刻腦海中浮現出這個畫面。
即便面對梁槐,她也難以控制情緒波動。
眼眶瞬間泛紅,淚水悄然滑下。
小當如今在家里的地位有所提升,這讓賈張氏感到自己漸漸失去了成就感。
秦淮茹和小當總有說不完的話,但賈張氏卻很少能找到話題與他們交流。
這天秦淮茹還未回家,難得小當主動找賈張氏聊了一會兒,讓她十分高興。
“奶奶,您覺得傻叔現在過得怎麼樣?”
“還能怎麼樣?就是個只顧自己享福的。
家里那麼有錢,卻從來不肯幫幫我們。
你忘了小時候的事嗎?我們連飯都吃不飽,而他家天天大魚大肉,也不給我們送點過來。
呸!”
賈張氏朝著何雨柱家的方向啐了一口。
“奶奶,您別提那些舊事了。
撇開兩家的關系不說,您覺得何雨柱這個人怎麼樣?”
賈張氏沉思片刻說道︰“人倒是不錯,有錢又疼家人。
你看他對冉秋葉和何曦多好。
就連那位大領導,退休後他也一直照顧得很好。
喜歡四合院︰重生何雨柱,收拾許大茂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重生何雨柱,收拾許大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