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鼓樓市場與百貨大樓、供銷社有何不同?"
"很簡單,前者由企業或個人經營,而後者屬于集體所有制。"
"過去,多余的商品只能閑置家中或是贈送親友,許多物件因此積壓多年成了廢物。
今後則不同,所有閑置物品均可入市交易。"
"通過出售這些物品,你們將獲得額外收入,進而購買所需之物。"
"這種模式概括為專業術語,便是激活市場、振興經濟。"
"所謂"活",即表面意義,讓市場運轉起來,經濟自然隨之繁榮。"
"在座大多是知識分子,想必對經濟學有所了解。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張三有10元錢,買下了李四30斤雞蛋;李四再用這筆錢買了王二15斤豬肉。
大家可知這10元在流轉中發揮了多大作用?"
"20元!"
台下有人答道。
"完全正確。
不了解經濟的人不會理解這個道理。
所以貨幣要流通,商品也要流通,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產生之前提到的那種倍增效應。”
何雨柱闡述完觀點後,原本台下的質疑聲瞬間消失了。
他的言語充滿深意,讓所有人噤聲。
此刻,何雨柱如同站在高處俯瞰眾人,文采飛揚,指點時局。
就連大領導也停下腳步,心情激動不已。
本已十分欣賞何雨柱的大領導,現在更是對他刮目相看。
人間賢者,大概就是如此吧!
但大領導的贊賞也就止步于此。
隨著初期的平穩過去,何雨柱的話語愈發犀利。
“在經濟活躍之後,我們還需向內挖掘潛力。
比如我們的紅星鋼鐵廠,在兩年前列下了困境,即使再加把勁,年利潤也無法提高。
這時就需要尋找內部潛力。”
“怎麼挖掘呢?我認為有幾種方式。
首先,實施任務承包和績效獎勵。
就像我們的車間原先生產零件一萬件,那好,每個月就按一萬件承包下來,超出部分給予獎勵。”
“其次,進行技術創新。
每個車間設立技術革新小組,對提出的有效方案給予獎勵。”
“最後,如果前面的方法都不奏效,還有一個更徹底的辦法,就是改制,把國有企業改為集體企業!”
何雨柱剛說到這兒,台下又傳來議論聲。
他邁出的步伐太大,許多人感到不適,甚至有些疼痛。
但他的話還沒說完。
“集體企業也不行的話,那就改私人企業。”
這下,連大領導的臉色都變了。
如果這話半年前說出來,何雨柱早就完了。
不過,還有更加震撼的話未出口。
“別覺得我的話可怕,說句可能不妥的話,所有創新都始于打破常規,不破不立嘛!”
話音剛落,幾個听眾起身離席,匆匆離開會場。
何雨柱的話太過震撼,這些人難以承受,倉皇逃離。
電視上那個人看起來好熟悉呀。
由于前世的閱歷,何雨柱眼界開闊,具備極強的前瞻性。
他的報告堪稱國家經濟發展的指南針,若有人用心記錄,幾年後回顧定會感慨其遠見卓識。
即使如此,何雨柱的影響力已引發京城學術界、政界及企業家群體的高度關注。
不少專家學者希望拜訪他,與之交流改革趨勢;許多官員欲與其會面,探尋破局之道;更有企業家直接聯系紅星鋼鐵廠,請求借鑒其成功經驗。
當楊廠長得知這一消息時,感到十分困惑。
紅星鋼鐵廠正面臨發展瓶頸,怎會有值得他人效仿的地方?後來通過電視了解緣由,這讓他既驚訝又生氣。
廠內事務繁雜,他束手無策,而何雨柱卻在外發揮才能,令他深感被忽視。
此事也讓楊廠長意識到,或許低估了何雨柱的能力。
身邊的這位大才,自己竟未能善加利用。
次日,京城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此事,標題引人注目。
“專家直言驚人,听眾紛紛離場!”
“責任承包與績效獎勵!”
“國企轉集體,集體轉私有,究竟該堅持哪一種模式?”
同時,也有人對何雨柱的身份提出疑問︰
“一位廚師為何能為京城眾多精英授課?”
“從廚房走到副廠長的位置,這其中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當晚,何雨柱家的電視又被搬出來供鄰居們使用。
何雨柱慷慨大方,早就將電視存放在鄰居大爺家中,方便大家隨時觀看。
這會兒,傻柱陪著妻子冉秋葉去角落談心,也沒耽誤其他人愉快地看電視。
電視剛擺好,新一輪爭論便開始了。"每日一吵”
成了慣例——大家總要為選什麼節目爭執一番。
但結果大多一樣,電視劇總是笑到最後。
今晚也不例外。
電視剛打開,有人提議看新聞,有人想看京劇或黃梅戲,還有人堅持要看電視劇。
還好現在時間尚早,電視劇還未開始播放,于是其他節目得以輪番登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爭奪電視遙控權的焦點通常出現在老年男女之間。
二大爺為代表的男性群體,總是強調自己關心國家大事,堅持要看新聞。
一些年輕人也對此表示支持。
最終,他們決定鎖定新聞頻道。
今天的遙控權掌握在閻解曠手中。
爭奪遙控權的過程相當漫長。
起初,閻解成和劉光福這兩個成年人佔據主導。
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的興趣發生了轉移,于是逐漸將遙控權交給了閻解曠、劉光天以及棒梗兒。
棒梗兒初次嘗試看電視時曾被誤會產生誤解,之後大家都感到歉意,所以允許他加入。
由于丟失了小槐花,棒梗兒有一段時間沒有參與。
然而,作為半大小伙子,他在兩個月後還是被小當拉回來一起看電視了。
從此,棒梗兒幾乎每天都來,而且通常是最早到的一個。
如今,電視基本上由他和閻解曠負責搬運。
即便過去了好幾個月,閻解曠每次換台依舊充滿期待。
很快,頻道切換到了北京新聞。
今天的專題新聞聚焦于市場改革。
這個主題雖然宏大,但開始是從日常的柴米油鹽聊起,大家都還能理解。
特別是當鏡頭轉向鼓樓農副產品市場時,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哎呀,這不是老陳家的兒媳婦嘛?就在那里賣雞蛋呢,看看她,跟人討價半天,真沒出息。”
“那個那個,右邊那個,對對,是我同學王天福,音譯)這小子家還有桃子,下次叫他送我幾個。”
“我今天也去賣東西了,會不會拍到我啊?”
二大媽忽然插話。
“快找找,快找找!”
眾人目不轉楮地看著屏幕,尋找二大媽的身影。
但畫面突然變黑,從鼓樓市場切到了另一個場景。
“嘿……”
大家略感失望。
畫面變成了一個大禮堂。
“這是什麼地方啊?”
“以前沒來過吧?”
“看起來像是開會的地方。”
“這你們都不知道啊?”
二大爺擺出一副博學的模樣。
他一直關注時事,經常听廣播,也在新聞里見過,一眼就認出了這個地方。
禮堂寬敞明亮,顯然是部委專用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第一會議室。
“這地方是部委級別的大禮堂,所有重要會議都在這里舉行。
我猜昨天應該開了個什麼大會,現在是要傳達會議精神。”
“大家看起來都精神煥發啊!”
二大爺斜睨了說話的人一眼,“能不精神嗎?能來這里開會的,隨便跺跺腳,京城都會震動的大人物呢。”
“和我們廠里的高層領導平起平坐的都有好幾位。”
“真是的,二大爺可是專家啊!”
“那當然,二大爺可是新聞的忠實听眾,听了這麼多年了,這方面他是行家!”
“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還需提升啊!”
旁邊有鄰居半開玩笑地說道。
二大爺兩年前好不容易當上鋼鐵廠風紀組主任,但沒多久就被許大茂取而代之了。
這確實是因為他的理論能力高于實際經驗。
“小伙子,你還不成熟,別亂動!”
時光流逝,二大爺早已釋懷,有人調侃他也毫不在意。
“好好觀察這些人,記清楚他們的臉,以後要是踫見了打招呼,也算是給家族增光的事。”
“快看快看,大領導好像坐在下面了!”
“在哪呢?在哪呢?”
能在電視里看到熟悉的人,院子里的人都十分興奮。
“最前面,最前面。”
二大爺點頭道︰“我沒說錯吧,大領導經常在這里出現。”
“二大爺,大領導坐在台下,那台上的人豈不是更厲害?”
“不錯,你小子還挺懂的,沒錯,就像我們廠開會一樣,平時廠里大會,領導們坐在上面,員工都在下面。
但要是有外來的上級領導來,有時候連廠長副廠長都要坐到下面去,這就要看級別了。”
“這麼說,台上坐著的那位不得了啊!你們覺得會是那位嗎?”
有人悄悄指了指鏡頭的方向。
二大爺晃著腦袋道︰“很有這種可能!”
“快看快看,鏡頭切換了。”
“好像是一位帥氣的年輕人,是個小伙子!”
“對啊,怎麼感覺有點眼熟呢!”
會議尚未開始,鏡頭轉向主席台,隨後又移開了。
“我怎麼看那個人有點像柱子?”
“你是不是搞錯了?柱子怎麼會出現在那里?”
“肯定是昨晚和他那些朋友玩得太瘋,現在大概還在睡夢中吧!”
大家哈哈笑起來。
院子里傳來陣陣笑聲。
“你們別笑啦,我也覺得挺像柱子的!”
“真的嗎?不會吧?”
“我也看到了,那件衣服我確實見過!”
“沒錯,今早阿華喊他時,他還穿著一套挺精神的新衣服,我還以為他是去參加婚禮呢!”
“這太奇怪了,他怎麼可能坐在那兒?”
“老二,讓我掐一下,咱們是不是在做夢?”
閻解成在閻解放的大腿上用力掐了一下。
“哎喲,疼死了!”
閻解放一把推開大哥的手。
喜歡四合院︰重生何雨柱,收拾許大茂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重生何雨柱,收拾許大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