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

第98章 西征1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溫暖WN 本章︰第98章 西征1

    1936年5月5日,紅軍總部向南京政府、各軍隊、黨派、團體和報館發出了《停戰議和一致抗日》的通電。

    國民政府卻執迷不悟,不僅拒絕了紅軍的議和請求,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對根據地的圍攻和進犯。

    他們企圖摧毀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消滅紅軍。

    在軍事上,國民政府采取了重重包圍、分割“進剿”的策略,步步為營,企圖各個擊破紅軍。

    在政治上,國民政府進行反共宣傳,推行保甲制度,建立“肅反會”,實行連座法,企圖破壞紅軍的基層組織和群眾組織。

    在經濟上,國民政府加緊封鎖,禁止一切工農業品運入根據地,企圖破壞紅軍工農業經濟。

    面對這種情況,中共中央于1936年5月14日至17日,在廷川大相寺召開了紅軍團以上干部會議。

    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擴大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紅軍應到甘肅、寧夏等無堡壘地區進行外線作戰。

    同時,會議還討論了二、四方面軍的北上情況,提出了出動部隊西征連接二、四方面軍,實現三大主力紅軍會合的任務。

    大相國寺會議總結了東征的收獲,布置了西征的任務。

    漆雕六日率領的機炮團在東征過程中,連克14座城市,功勛卓著,收獲驚人,敘功升任師長也理所當然。

    會上有領導批評漆雕六日集體意識不夠,喜歡獨立行動,經常帶著火力支援小組撇下機炮團魯莽出擊。

    漆雕六日大大方方地承認了自己經常犯這些毛病,坦誠自己為了抓住戰機頭腦一熱就不管不顧地出擊,根本不適合擔任高級指揮員。

    漆雕六日這種態度讓批評他的領導都有點不好意思。

    鑒于機炮團先前讓出了36門火炮,此次東征又弄回48門山炮,還帶回兩萬多新加入紅軍的礦工輜重部隊,馬匹眾多,最後讓他擔任炮兵混成旅的旅長,

    干得好就提師長,干不好,還是經常犯集體意識不夠的老毛病就回去當團長。

    不過這個炮兵混成旅的配置可不簡單,下轄兩個步兵團、一個54門火炮的機炮團、一個輜重團、一個騎兵團,加上旅部直屬警衛營一共8000人。

    這人員配置相當于一個師,重火力配置都超過一個軍了,這也是總部對漆雕六日努力作戰的獎賞,但鑒于他私自行動的毛病多、資歷淺,暫時以旅長過渡。

    漆雕六日根本就不想當什麼師長、旅長,管的人一多麻煩事就多,他在意的是系統級別的提升,系統才是他的根本。

    師長、旅長的職位他毫不在乎,最好是當個連長,只帶自己的分身隨時可以出動搞賊心值升級,打完可以毫無顧慮地撤退,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根本沒有敵人能奈何得了他。

    為了保住他有系統的秘密,以後他還是會帶著分身們私下出擊,這沒法改,最多回去當團長或當連長。

    大相國寺會議分析了西征的有利條件。

    包括地域遼闊、敵人兵力分散、駐軍與國民政府有矛盾、可與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可變被動包圍的不利形勢為外線作戰的有利形勢、可發動甘、寧一帶群眾開闢新根據地等。

    會議決定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分左右兩路西進,炮兵混成旅擔任戰略預備隊。

    同時,決定成立紅軍大學,抽調大批紅軍老干部到校學習,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為今後的紅軍發展做準備。

    這個決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些學員在領導部隊作戰、創建革命根據地、擴大軍隊規模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1936年5月18日,西征行動正式啟動。

    19日,紅十五軍團從延川王家坪出發,穿越安塞、靖邊,越過長城,深入綏遠邊境的寧條梁。

    紅七十五師曾試圖夜襲小板橋鎮,但未能成功。

    隨後,軍團政治部敵工部與寨子及天主教堂的神父、民團頭目進行了成功的談判,我軍撤圍,敵軍開城迎接,並贈送了糧食和布匹。

    此後,我軍分路向西推進。

    七十八師攻佔了定邊,消滅了馬鴻逵的一個騎兵營和全部保安團,俘虜了三百五十多人,繳獲戰馬一百八十匹。

    七十三師則攻佔了寧夏的鹽池,同樣消滅了馬鴻逵的騎兵營和一部分反動武裝,並在當地發動群眾,建立了革命政權。

    七十五師試圖襲擊安邊,但未能成功,而七十三師則進佔了同心城、紅城水、下馬關等地,協同圍攻韋州,由于敵軍騎兵的增援,紅軍未能佔領韋州城。

    7月上旬,七十三師和七十五師會合,從同心城出發,轉移到海原東、靈武南、金雞一帶活動,開闢新的根據地。

    七十五師攻佔了予旺縣城,而七十三師則進入予旺地區休整,發動群眾,創建根據地。

    不久,紅軍集中在豫旺地區進行整訓,組建了軍團直屬騎兵團,並動員和布置迎接二、四方面軍的到來。

    同心城地區是回民聚居區,回族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此時國軍在寧夏在政治上推行保甲制,十戶一甲,十甲一保,還有聯保制度。

    實施保甲公約,要求家家戶戶在反動政府擬定的公約上簽字畫押。

    同時,還成立“國民兵團”,規定每戶男丁二抽一、三抽二,窮人家十五歲到五十歲的男人都參加“國民兵團”訓練。

    在經濟上,捐稅項目多達三十一種,此外還有清鄉費等二十幾種。

    1936年,寧夏災情嚴重,但仍限一個月內交上田賦。

    紅軍西征時,特別注重對待回民的政策。

    在紅軍向西挺進的征程中,我們穿越甘肅和寧夏,這兩個省份的廣大地區居住著眾多的回民。

    回民人口佔到了當地總人口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他們的力量與影響力不容忽視。

    因此,紅軍必須全力爭取並幫助回民群眾站在抗日和反國民黨軍閥的戰線上。

    為了回族的自治與解放,塑造西北新的偉大局面,這是紅軍當前最迫切、最重要的政治任務。

    在對待回民的問題上,紅軍始終堅持回民自治的原則,回族的事務應由回族自己來解決。

    為了確保與回民群眾的和諧關系,紅軍制定了三大禁令︰禁止駐扎清真寺,禁止吃大葷,禁止毀壞回文經典。

    同時,還提出了四大注意事項︰講究清潔,尊重回民的風俗習慣,不準亂用回民的器具,注意回漢兩大民族的團結。

    同心城地區和豫旺縣是紅軍較早進駐的地方。

    在建立甦維埃政權的同時,紅軍打擊土豪,解放窮人。

    紅十五軍團的各師、團地方工作部的部長和工作同志們,每到一地都會深入村莊,了解民情,發動群眾。

    馬海德同志和斯諾隨紅軍行動,後來斯諾寫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記》。

    馬海德是敘利亞人,他積極幫助紅軍做回民工作。

    當地的阿訇听說他是阿拉伯人,也信仰伊斯蘭教,對他非常熱情。

    因此,他在為紅軍爭取回族群眾的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紅軍還積極幫助回族組織自己的武裝力量,如同心縣回民游擊大隊、回民馬青年任總指揮的江湖教國游擊隊等。

    這些武裝力量在保衛家鄉、抗擊敵人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八月底,由于對東北軍和西北軍統一戰線的成功,紅二、四方面軍順利地通過臘子口,進入甘肅南部的慶德、隴西地區。

    紅十五軍團奉命派騎兵團從北側襲佔會寧,途中殲敵一個團,控制了郭城釋和會寧地區,保證了二、四方面軍北上道路的通暢。

    根據紅軍總部的戰略計劃,紅十五軍團于九月集中行動。

    按照七十三、七十五、七十八師的序列,西出並南下,向西蘭公路挺進,協同兄弟紅軍一軍團作戰。

    粉碎了敵人對我二、四方面軍的圍追堵截計劃後,七十五師的一個團在十月上旬抵達會寧城,與四方面軍的三十軍會師。

    不久後,軍團主力在打拉池與四方面軍總部會合,緊接著紅一、二、四方面軍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會師。

    在國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下,放任日本帝國主義繼續侵佔我國領土,國民政府以“圍剿”紅軍為名,壓迫非嫡系部隊進攻紅軍,企圖讓紅軍和非嫡系部隊兩敗俱傷。

    在靖遠、會寧地區,國軍集結了第一軍、第三軍、第三十七軍、第六十七軍和騎兵軍,共五個軍的兵力,分四路向紅軍主力發起追擊。

    面對強大的敵軍,紅軍總部制定了作戰方針︰

    逐次轉移,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對國軍嫡系第一軍進行殲滅性打擊,同時牽制第三軍、第三十七軍,相機打擊,以期日後爭取他們參與抗日。

    對于不願繼續內戰、有抗日意願的六十七軍和騎兵軍,紅軍則積極開展統戰工作。

    紅十五軍團奉命掩護二、四方面軍東進陝甘甦區,在會寧以北地區進行了積極的運動防御作戰。

    在三天的時間里,他們在十五里範圍內多次戰斗,成功阻擊了第一軍等八個師和一個騎兵旅的進攻,之後,轉移到同心城、王家團莊一帶,準備打擊進犯的敵軍。

    敵人以兩個師在正面吸引紅軍的注意力,主力則分兩路向紅軍側後遷回,形成了包圍態勢。

    鑒于已完成掩護任務,他們擺脫了敵人的合圍,轉移到予旺地區,等待殲敵時機。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圓滿結束。

    喜歡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請大家收藏︰()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方便以後閱讀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第98章 西征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第98章 西征1並對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