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子河波濤洶涌,無法徒步涉水而過。
    于是,紅四團的戰士們利用一匹高大的馬匹,將勇敢的“雲貴川”送到了對岸。
    在樹林的掩護下,紅四團的領導們緊張地觀察著“雲貴川”攀岩的每一個動作。
    盡管他們距離敵人很近,但一塊突出的山角為他們提供了隱蔽,敵人無法發現他們的存在。
    “雲貴川”赤腳攀登,腰間纏繞著戰士們用綁腿接成的長繩,手中緊握長竿,用竿頭的鐵鉤穩穩地勾住一根粗大的樹根。
    他用力拉扯,確認牢固後,便雙手緊握竿子,開始攀爬。
    他的腳趾摳住石縫和石板,動作迅速而穩健。
    很快,他到達了竿子的頂端,像猴子一樣在那里稍作休息,然後又開始尋找下一個可以搭鉤的地方。
    在夕陽的余暉下,他的身影忽隱忽現,靈活得如同猿猴。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身影變得越來越小,直到完全消失在視線中。
    河邊的領導們屏住呼吸,仰頭凝視著“雲貴川”的身影,心中都希望他能夠成功。
    因為他一個人的成敗直接關系到整個戰役的勝敗。
    過了許久,懸崖上再次出現了“雲貴川”的身影,他已經成功登頂,並沿著原路返回。
    天色漸暗,太陽即將落山,根據“雲貴川”提供的信息,領導們決定采取兩面夾擊的戰術——正面進攻牽制敵軍,同時翻山越嶺迂回攻擊敵人的後方。
    經過周密部署,迂回部隊由信號組和一連、二連組成,而正面強攻的任務則交給了二營,其中六連擔任主攻。
    戰士們迅速投入到緊張的準備工作中,他們有的用全團的綁腿擰成長繩以備攀爬之用,有的在岩石上磨礪大刀,有的精心擦拭槍支,還有的系緊手榴彈。
    由于迂回部隊需要在凌晨三點左右才能到達預定位置,領導們商定好,一旦迂回部隊到達目的地,就發射一紅一綠的信號彈通知正面進攻部隊。
    隨後,正面部隊將發起總攻,總攻的信號是三顆紅色信號彈。
    一切準備就緒後,戰士們精神抖擻地等待著戰斗的開始。
    隨著太陽漸漸西沉,迂回部隊開始了他們艱難的渡河之旅。
    由于河水湍急,游泳顯然不是明智之選,于是他們決定利用幾匹高大的馬匹來馱渡。
    這種方式效率低下,每次只能渡送幾個人,面對幾百人的部隊,這樣的速度顯然不夠。
    時間緊迫,每一刻的延誤都可能影響整個戰局。
    幾名戰士急中生智,他們砍倒了河邊的大樹,將其橫放在河面上,迅速搭建起兩座簡易的獨木橋。
    這一創新舉措大大加快了渡河的速度,當最後一名戰士成功渡過河面,夜幕已經降臨。
    部隊一過河,立刻投入到攀登陡峭山崖的任務中。
    “雲貴川”腰間系著繩子,敏捷地攀上了崖頂。
    隨後,他穩定地將繩子系在崖頂,為後續的戰士們提供了安全的攀登路徑。
    戰士們一個接一個地順著繩子攀登,他們的身影在夜色中逐漸消失在崖頂。
    與此同時,正面進攻的部隊也開始行動。
    二營六連作為主力,負責從正面發動連續襲擊,目標是奪取峽谷上的獨木橋。
    如果偷襲不成,他們也要通過消耗敵人彈藥、牽制敵人力量來達到迷惑敵人的目的,與迂回部隊形成有效的配合。
    20名突擊隊員被精心挑選出來,他們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接近敵人橋頭陣地。
    按計劃,為了迷惑敵人並掩護正在攀登山崖的迂回部隊,六連開始對正面的敵人展開猛烈的進攻。
    狡猾的敵人利用險峻的地形和堅固的防御工事,躲在暗處,當紅軍接近橋邊時,敵人突然投下大量手榴彈,發起猛烈的反擊。
    火光在狹窄的隘口處翻騰飛舞,突擊隊員們的幾次沖鋒都未能成功。
    紅軍並未因此氣餒,他們深知這場戰役的重要性,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攻克臘子口。
    紅軍的機槍如火龍般噴薄而出,映紅了半邊天,密集的子彈如同暴雨般傾瀉在敵人的陣地上,打得岩石火星四濺。
    然而敵人卻龜縮在碉堡中,對紅軍的進攻置若罔聞,僅在紅軍發動突擊時才還擊,手榴彈在紅軍前進的道路上接連爆炸,使得戰士們難以逼近。
    上級首長得知情況後,迅速派人來前線,了解具體情況,並傳達了上級的指示︰“要盡可能采取智取,以減少人員傷亡。”
    紅軍戰士們已經奮戰了大半夜,疲憊不堪。
    更為嚴峻的是,天即將破曉,如果不在夜里拿下臘子口,天亮之後將會更加困難。
    因為國軍有五六個團的兵力駐守在岷縣縣城,僅隔一座大山,一旦敵人傾巢出動增援,形勢將更加嚴峻。
    迂回部隊至今仍未傳來消息,夜色朦朧,滿山都是一片漆黑,無人知曉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可以肯定的是,迂回部隊肯定遇到了困難,否則這麼長時間不可能沒有任何消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眼下,時間就是生命,任務緊迫,不能再拖延了,紅軍必須繼續進攻。
    這一次,槍聲更加急促,手榴彈爆炸也更加密集,山谷里回蕩著震耳欲聾的聲音。
    敵人的抵抗也愈發頑強,扔過來的手榴彈在地面上亂滾,爆炸聲此起彼伏。
    炸裂的彈片在橋頭空地上鋪了厚厚的一層,有的地方,未爆炸的手榴彈已經堆成了小山。
    紅軍戰士們接連發起了好幾次突擊,但敵人的火力過于猛烈,無法靠近橋頭,還造成了十幾名戰士的傷亡。
    領導看到攻擊無法奏效,只得命令六連停止猛攻,等待迂回部隊到達預定位置發出信號後,再一齊給敵人致命一擊。
    漆雕六日率領的火力支援小組至今都沒派上用場,這地形攻擊距離太短,火炮和大口徑機槍都用不上。
    利用此時攻擊間隙,漆雕六日帶領分身們推著安裝好75山炮炮盾的小推車在距離敵人一百米處停了下來。
    接著就是猛挖戰壕掩體,分身們力氣大,不一會就挖了一人深的射擊位,站在戰壕里,把炮盾架在前面,跟敵人的無蓋碉堡也沒有兩樣。
    漆雕六日和分身們在這里挖戰壕,敵人也不理睬,看來只要不接近橋頭,敵人就不會開火,估計也是為了節省彈藥。
    三十一名分身的掩體都挖好後,都架上捷克式輕機槍,漆雕六日則提著兩籃手榴彈進入戰壕。
    一百米左右的距離,敵人的手榴彈扔不到這里,所以他們也認為紅軍的手榴彈也扔不過去。
    漆雕六日將手榴彈擰下後蓋逐一擺放好,拉燃一顆手榴彈,手一揮猛地扔向對面的無蓋碉樓,緊接著一顆接一顆手榴彈被漆雕六日拉燃快速扔進對面無蓋的碉樓里。
    喜歡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請大家收藏︰()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