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的困境,干部團的高層迅速趕到陣地前沿,研究出了一套應對石頭攻擊的戰術。
    同時,政工人員也以身作則,沖到前線進行宣傳鼓動工作,激發戰士們的斗志。
    而漆雕六日和他的分身們也沒有閑著,他們開始架設火炮,準備在下一次沖鋒時提供火力支援。
    這次漆雕六日和三十一名分身一共牽著96匹馱馬出發。<2重機槍外,其余的74匹馱馬都裝滿了炮彈、機槍彈好和糧食。
    他們一共攜帶了740發炮彈,雖然數量不多,但漆雕六日和分身們的炮術精湛,每一發炮彈都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盡管敵人仍然瘋狂地射擊和滾石頭,但干部團的沖鋒號依然嘹亮。
    前衛連在團部的指揮下,戴著鋼盔,靈活地躍進。
    每當石頭滾下時,他們都能迅速閃向石壁,待石頭滾過去後,又迅猛地向前沖鋒。
    在漆雕六日的指揮下,分身們開炮支援進攻,首發炮彈就命中了正在扔石頭的川軍,頓時讓敵人死傷慘重。
    趁著這個機會,干部團的戰士們迅速推進。
    當敵人意識到危險時,已經來不及組織第二批石頭滾下了。
    前衛連的尖兵排迅速躍進至隘口約100米的一個火力死角集結。
    這時,川軍開始瘋狂射擊,但干部團的機槍也毫不示弱地回擊,後面的部隊則從左右兩側迅速跟進,形成夾擊之勢。
    在山崖里,“噠噠!”的機槍聲和“嘩啦!嘩啦!”的石頭滾落聲交織成一首壯烈的戰歌。
    干部團的戰士們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
    他們知道,只有戰勝眼前的困難,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滾石聲與槍聲交織,卻未能阻擋干部團戰士的堅定步伐。
    分身們精準的炮擊,給川軍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漆雕六日親自操縱2重機槍封鎖敵人的射界,四挺大口徑重機槍精準射殺敢于冒頭的敵人。<2重機槍凶殘的火力嚇壞了,川軍往往剛冒頭射擊,頭顱就會被重機槍打爆,碎裂的顱骨和腦漿噴得到處都是。
    這下無論長官怎麼驅趕威脅都不露頭了,只是把槍伸出去亂打,妥妥的非洲打法提前誕生了,這樣的射擊哪有什麼準頭!
    川軍軍官心急如焚,只能命令士兵們拼命扔手榴彈。
    沖鋒號劃破天際,前衛連的勇士們勇猛如虎,從火力死角中躍出,奮不顧身地沖向隘口。
    漆雕六日命令操縱火炮的分身們加速射擊,兩門火炮以每分鐘30發驚人的射速傾瀉炮彈。
    短短兩分鐘內,120發炮彈呼嘯而出,數百名川軍喪命,為攻擊隘口提供了有力支援。
    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前衛連終于奪得了隘口的控制權。
    川軍被干部團前衛連擊潰,退向通安,干部團乘勝追擊,直逼通安鎮。
    前衛營迅速突入街道,川軍被迫逃向後山,由于兵力分散和敵情不明,前衛營主動退出街道,佔領鎮外山頂,等待主力支援。
    川軍見紅軍撤出街道,便重新奪回了幾個據點。
    不久,干部團主力與漆雕六日的火炮支援小組趕到,重整旗鼓,進行新的戰斗部署。
    此時,他們得知川軍兩個團正準備反攻,形勢異常嚴峻。
    紅軍總部領導親臨現場,焦急地指示︰“總部機關已過河,若敵人反攻,我軍退卻,中央將陷入危險,務必打退敵人!”
    于是,干部團決定向川軍控制的制高點發起全面攻擊。
    鑒于時間緊迫,天色漸暗,他們決定同時從兩個方向發起進攻。
    在機關槍、迫擊炮和漆雕六日兩門75山炮的掩護下,紅軍戰士們頭戴鋼盔、手持刺刀、腰纏手榴彈,向敵人陣地發起了猛烈沖鋒。
    5月4日下午4時30分,沖鋒號再次響起,紅軍戰士們的沖殺聲與炮火聲交織在一起,震撼著整個戰場,在那一刻,大地顫抖,人心激蕩。
    漆雕六日果斷下令,打出所有的炮彈。
    敵人在這猛烈的攻勢下,無法抵擋,開始潰敗。
    紅軍迅速佔領制高點,左右夾擊,緊追不舍。
    最終,他們插入敵群,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肉搏戰。
    刺刀閃爍,敵人紛紛倒下,血流成河。
    那些未能成為刀下亡魂的,都成了紅軍的俘虜。
    戰斗結束後,夜幕降臨。通安戰斗的勝利,不僅掩護了紅軍總部,更為他們北渡金沙江天險提供了保障。
    紅軍1軍團和3軍團在龍街和洪門渡的渡江行動並未成功,于是他們折返回來,選擇了皎平渡口作為新的渡江點。
    皎平渡的水流同樣湍急,無法架設浮橋。紅軍主力到達後,盡管只找到了七條木船,但他們面臨的是數萬人的渡江任務。
    為了有序渡江,紅軍總部成立了渡河司令部,晝夜不停地指揮部隊渡江。
    漆雕六日看到渡江進度緩慢且存在危險,便與三十一位分身一起,從附近山民那里高價購買了木板和竹子,制作成了十幾條簡易木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們首先運送機炮團過江,然後協助其他部隊渡江。
    最初只有18個船夫,後來增加到了37人。
    紅軍每天付給船夫五塊大洋,並提供一天六頓飯的待遇。
    這些船夫從未見過如此善待他們的軍隊,因此有些人在渡江後選擇加入了紅軍。
    在中路紅軍渡江的同時,左右兩路的紅軍也在盡快向皎平渡靠攏。
    由于1軍團距離皎平渡較遠,直到5月7日才趕到渡口。
    此時,負責殿後的紅5軍團正在與趕來的國軍激戰。
    他們利用地形優勢,成功阻止了敵人的進攻,並掩護了3軍團和1軍團的順利渡江。
    5月9日,紅5軍團也順利渡過了金沙江。
    至此,所有紅軍都在5月9日之前成功渡過了金沙江。
    紅軍總部對干部團和漆雕六日率領的火力支援小組進行了表彰和嘉獎。
    自那時起,干部團的英勇之名不僅在紅軍內部傳頌,更令敵人膽寒,尤其是川軍。
    每當他們看到頭戴鋼盔的干部團戰士,都會不戰而逃。
    有紅軍領導曾幽默地提議︰“下次若再遇川軍,我們每人頭頂煮飯的黑臉盆,定能嚇得他們落荒而逃。”
    外界對干部團的兵力有所誤解,實際上,金沙江搶渡時的先頭部隊僅80余人,參與通安戰斗的也不過700多人。
    盡管有人將干部團比作“御林軍”,意指其保衛總部的重任,但實際上,他們在這一方面的職責並不突出。
    紅軍總部選擇干部團搶渡金沙江的原因在于,當時1、3軍團分列左右,總部周圍缺乏主力支援,唯有干部團近在咫尺。
    機炮團主要負責火力支援,而5軍團雖人數較多,卻正全力抗擊敵軍追擊。
    因此,這一艱巨任務才落在了干部團的肩上。
    干部團在通安鎮休整兩日後,體力有所恢復,便奉命向會理縣城進發,以配合紅3軍團攻城。
    會理城防堅固,川軍一個師的兵力駐守其中。
    紅軍連續數日猛攻,卻未能攻克。
    即便在城牆下埋設炸藥進行爆破,也未能取得突破。
    機炮團的輜重隊因山路崎嶇,行進緩慢,尚未趕到。
    面對這一困境,紅軍總部審時度勢,意識到雖然渡過金沙江暫時擺脫了敵軍的追擊,但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襲江以東的這片狹小區域內,紅軍仍面臨極大危險。
    喜歡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請大家收藏︰()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