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

第38章 主力部隊的行進路線1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溫暖WN 本章︰第38章 主力部隊的行進路線1

    紅軍的堅決突圍行動出乎國軍的預料,他們未曾想到紅軍會毅然決然地放棄多年經營的根據地,全軍撤離甦區。

    為此,國民政府精心策劃了四道封鎖線,並制定了一石多鳥的堵截策略。

    第一道封鎖線位于安遠與大余之間,以桃江為天然屏障,南北綿延約120公里。

    第二道封鎖線設在韶關的仁化縣,國軍分兵兩路對紅軍形成夾擊之勢。

    第三道封鎖線位于良田和宜章之間。

    第四道封鎖線則是險峻的湘江。

    前兩道封鎖線由粵軍負責把守,而後兩道則交由湘軍和桂軍共同防守。

    粵軍作為南路“剿匪”軍,主要任務是阻止紅軍南進。然而,國民政府在北面集結了50個師的龐大兵力,意圖將紅軍逼入粵境。

    一旦十萬紅軍進入廣東,粵軍將難以抵擋,屆時中央軍將不得不入粵“剿匪”。

    為了阻止紅軍和中央軍同時進入廣東,粵軍既要對抗紅軍,又要防範中央軍。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決定進行長征轉移。

    紅軍擁有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五個軍團,加上一些護衛隊,總人數約八萬六千人。

    他們從江西瑞金、古城等地出發,踏上了漫長而艱苦的兩萬五千里長征之路。

    1934年10月16日,紅軍在夜幕的掩護下渡過于都河,向西挺進。

    10月20日,紅軍主力部隊相繼抵達南路“剿匪”軍設立的第一道封鎖線,位于安遠與大余之間,部隊沿著長洛、牛嶺、雙芫、仁風圩一帶展開。

    粵軍在贛州以東、桃江以南地區構築了第一條封鎖線,包括大埠、王母渡、韓坊、古陂、新田、版石、安遠等地,表面上是為了阻止紅軍西進,實際上是為了防止紅軍進入廣東。

    粵軍的兵力部署如下︰

    第四師駐守贛州、南康;

    第二師部署在大埠、王母渡、信豐;

    第一師則駐扎在韓坊、古陂、金雞、新田、版石;

    第二獨立旅負責安遠的防守。

    紅軍決定從王母渡、韓坊、金雞、新田等地突圍,以突破粵軍的封鎖線,進入湘南地區。他們的具體部署如下︰

    1、紅一軍團擔任左路先鋒,負責攻克古陂、金雞、新田等地,隨後向安西、鐵石口方向攻擊前進。紅九軍團緊隨其後,負責保護左翼的安全。

    2、紅三軍團作為右路軍,負責攻佔韓坊,然後向大塘方向攻擊前進。紅八軍團則負責跟進,保障右翼的安全。

    3、紅軍的第二、第三縱隊則居中策應,紅五軍團擔任後衛,負責掩護紅軍主力部隊的安全。

    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擔任了先頭部隊的前鋒,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為主力部隊開闢前進的通道。

    1934年10月21日晚,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對古陂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並順利佔領了古陂,同時第一團也成功攻克了金雞、新田。

    紅三軍團的攻擊並不順利,他們付出了千余人的傷亡才攻下了韓坊。隨後,紅軍總部縱隊開始進入合頭地區。

    1934年10月22日,紅一軍團成功擊敗了重石、版石的粵軍,使得粵軍不得不向安西潰退。

    粵軍並不想和紅軍硬拼,因此主力部隊撤向了安遠、南康,為紅軍讓出了一條前進的道路。

    同日,紅三軍團佔領了桃江以東的坪石,紅八軍團則在坪石以北的王母渡越過桃江,繼續向前推進。

    1934年10月23日,紅一軍團在坪石以南與紅八軍團並肩前進,直逼桃江。

    紅九軍團則負責監視安西和安遠的敵人,而紅三軍團則順利佔領了大塘埠。

    到了1934年10月24日,紅軍主力已經控制了桃江的各個渡口。

    當晚,各軍團的先頭部隊陸續在信豐渡過了桃江。紅三軍團攻佔了梅嶺關、中站,紅一軍團第二師則佔領了烏徑,為紅軍總部縱隊的前進提供了堅實的掩護。

    在信豐木橋鎮附近,年僅25歲的獨臂師長洪超不幸中彈犧牲。他是紅軍長征出發後犧牲的第一位師長,戰友們將他安葬在信豐縣白石圩村一個山坡下。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敵人第一道封鎖線繼續向前推進,在此次戰斗中,3700余名指戰員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國民政府的一紙電令發到北路軍的營帳,命令中明確要求︰“除進剿部隊外,所有守備部隊應全力推進築碉工程,確保與前線部隊保持緊密的聯系。”

    國民黨的軍隊開始調動,企圖將中央紅軍圍堵在汝城、城口以東的狹窄地帶。

    在仁化、城口、汝城、沙田一線,國民黨的第二道封鎖線已經悄然布下,如同一道巨大的鐵幕,試圖將紅軍的去路封鎖。

    而在這道封鎖線的另一側,紅軍的戰士們正默默地準備著突破的計劃。

    在南路的大庚、南雄地區,國民黨“圍剿”部隊正在緊張地集結,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這片土地上,等待著進攻的時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與此同時,湘軍的主力也在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其中第六十二師的主力更是直接向汝城進發,意圖與北路軍形成夾擊之勢。

    而在遂川地區,中央軍的四個師的力量也在悄悄集結,他們企圖在紅軍還未進入湖南之前,從側面發動攻擊,給紅軍一個措手不及。

    在崇義新溪的紅軍總部內,紅軍的決策者們正在緊張地商討著對策。

    他們決定要搶得先機,命令紅軍必須在11月1日之前,突破由沙田到城口的國民黨軍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進入預定的沙田、汝城、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紅軍進行了精密的部署。

    三軍團被分為左右兩個縱隊,其中四師作為右縱隊,從崇義出發,經過黃竹洞、左亭、集龍,直撲汝城。

    而軍團的主力則作為左縱隊,從左溪、穩下、關田、文英、熱水一線出發,同樣向汝城前進,意圖一舉突破國軍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

    蒙蒙細雨讓山路變得泥濘不堪,戰士們時常跌倒,渾身沾滿了泥水,仿佛泥鰍一般,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中,他們的目光依然堅定。

    與此同時,紅九軍團也從青龍圩出發,依舊緊隨紅一軍團之後,堅定地向著目標前進。

    他們知道,只有突破封鎖線,紅軍才能有更多的生存和發展的機會,他們不畏艱難,不懼困苦,只為了心中的那份信仰和理想。

    喜歡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請大家收藏︰()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方便以後閱讀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第38章 主力部隊的行進路線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第38章 主力部隊的行進路線1並對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