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一六一六

第296章 轎子的魔力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凌小蟄2025 本章︰第296章 轎子的魔力

    “龍的敵人是鳳!”膠皮和吳有性齊刷刷脫口而出。

    張真人給出的解密文檔屬于震驚體文,顛覆國人常識,過于聳人听聞,讓兩位客人難掩炸雷之驚訝,繼而互相看上一眼。經這一眼,膠皮突然意識到身邊這位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醫學專家游山回來後換了身干淨衣服,發髻梳得嚴絲縝密沒一根雜毛外展。這人有潔癖呀!而自己可有些邋遢的,和這位兄台在一起倒是能酸堿中和。

    啊呸!穆慧芸你亂七八糟想什麼呢。

    膠皮旋即關門打狗,把不合時宜的荒唐之想打了個魂飛魄散。

    得虧機緣交匯穿越成功,身為穿越人士當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有足夠的背景和能力跟這個‘鳳’過過招呢。膠皮正暗自想著,有道童慌慌張張跑來報告一個不幸的消息,洪師也為燒龍頭香不慎失足跌下懸崖,好在被山下樹冠托住,性命當無憂。

    怎麼這麼不小心呢!老洪為人不急不躁的,做事極穩當,會不會被人暗害哦!

    道童所持拂塵隨著他的頭一起左右搖擺,龍頭岩上那麼多雙眼楮都看到了,並非有人故意加害。只因龍頭香處香客眾多,排在洪師也身後之人嫌他事前麻煩,先磨磨蹭蹭正衣冠,點香時又屢點不著,惱他耽誤功夫便要插隊。洪師也不讓,急急爬上去搶佔下,伏著點香時不慎跌落。

    張真人惱了,“荒唐!萬壽宮豈不知他是我武當貴客。為何不清場,為何不安排道友相助?”

    那道童道︰“我也有此一問萬壽宮。是貴客不欲攪擾並未表明身份,故萬壽宮不知。”

    膠皮和吳有性又一同雙雙站起,異口同聲道︰“人現在何...”

    我們的吳神醫發覺自己搶了領導的戲,旋即閉嘴。如此膠皮得以急切發問︰“我家老洪人現在何處,快帶我去。”

    因老洪突發意外,此玄之又玄的龍鳳之爭奇幻故事暫停播講。

    先有武當道班的主動示好,梁山迅速做出滿分回應,膠皮親赴武當訪問。隨後武當方面又給出積極反饋,張顯虛真人率楊洋等真人與梁山訪團一道啟程,回訪梁山。如此高規格的頻繁互動乃向外界釋放消息︰武當山之雙邊友誼升溫很猛、關系很鐵。

    武當訪問團代表的故宮里那位,張顯虛真人實打實的朱由校白手套,身份之尊、地位之高不容有絲毫怠慢。外事負責人老洪重傷臥床不起,無法下地理事,腦袋卻沒閑著,口頭交代了一些接待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項,讓穿越眾特事特辦,不走老套的接待流程,以最高規格、最不費錢的、具有梁山特色的接待方式,予以展現最大的熱情和最高的重視︰走出家門到村口迎接,就跟迎接新娘子一般隆重就對了!

    武當貴客經神農架走神農溪水路而來,瀟灑領著房安東、李冰等人北上巴東官渡口碼頭恭迎,碼頭處鋪設20長迎賓紅地毯。另有特別安排,將地頭里真武塑像請到了位于沐撫司城司令部的曹少宿舍兼辦公室最顯眼處。

    碼頭迎接之規格沒啥說的,武當一行人無比滿意。至于真武大帝像的請置位置則有諸多失策,需要幫著糾正。位置顯眼是顯眼了,可規矩呢?楊洋真人直言曹少不曉風水規矩!怎麼能把真武大帝像置于窗台處正對房門!

    完成祭拜鉗工以及給真武塑像重塑金身之後,訪問團團長張顯虛在正式會談中給予了梁山司高度評價,並致以感謝有二︰出兵出錢平定西南;推廣豐產作物戰天斗地。梁山方面對此做出的回應是︰為朝廷效力義不容辭;玉米紅薯等豐產作物實則應當感激遠在阿墨利加大陸的殷商先民,是他們培育出了這兩個抗干旱糧食作物。更有當代內地的有識之士先行引入,梁山不過進行了育種改良,實不敢冒功。

    有始有終,且終場比始發更能體現深厚情誼和緊密關系。雙方人員經過三天的接觸成為了無話不談的親密戰友,對彼此的尊重卻不因這份熟悉和親密有所懈怠,反而是愈加的隆重。武當貴客依舊走水路回,穿越眾四人集體恭送客人到官渡碼頭,目送客人航船走遠。

    瀟灑認為武當對梁山為期三天的訪問圓滿成功,他送給張顯虛真人的告別語是︰“以後兩家定要常來常往。”回頭告訴同伴們,從張顯虛的雲游鞋爬上鯉魚背的那刻起,正如膠皮判斷的那樣︰穿越眾與大明天子正式進入蜜月期,梁山戰略安全無憂矣。

    何為蜜月期?說的是梁山做好心理和物質準備,正式成為皇家黑手套,兩家聯手對付那個神秘暗黑力量,所謂內懲國賊、外抗強敵。

    當然了,即便蜜月中的小情侶也是免不了鬧個小別扭小情緒,張顯虛真人在訪問期間假楊洋真人之口批評了曹少輕慢神明之舉。膠皮看出來了武當高層的分工︰董事長只管給人戴大紅花,得罪人的事歸執行董事執行。而曹少也看出來了,趙果敢沒白死,二團的戰場表現特別是婁山關一戰實在過于驚艷,一舉打掉了大明天子的傲嬌。所以他心情愉快,即便被人家說兩句也渾然不在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看到殷照雲欣慰的笑容,膠皮打趣道︰“依你看,你家長們此行對我們的接待工作還滿意吧。”

    殷照雲舔著嘴唇笑笑,對穿越眾說道︰“那自然是相當滿意。張真人見諸位領導只騎自行車不乘轎子之舉,背地里尤為贊許。”

    不是!老子身上辣麼多的光環,爾等非要視而不見是吧!就特麼盯著公務用車上糾纏不清了。

    不坐轎子這事算老生常談了。只是沒想到武當高人和奢崇明會是一樣的反應,別的觸發不到他們的神經,只選擇讓轎子下沉到心靈深處。

    不坐轎子咋就成高尚標簽了!轎子有啥好的!當然了,轎子有最頂級最舒適的空氣懸掛,顛簸感全無,所謂頂級雲輦,乘坐體驗遙遙領先。但前提是你得花高價聘請訓練有素的轎夫,比買輛腳踏車花費多得多哩。且這玩意兒慢!篤悠悠地急死個人,哪有騎車暢快。

    別,別。你殷照雲不用給老子上課。泰森我兩世為人豈能不知各種緣由。話說老早當年兩廂的法蘭西富康車賣不過三廂的德意志桑塔納,知道為何麼?最大的原因在于三廂車形同轎子,照顧到了中國有錢人的普遍心理。

    啥心理哩?

    這麼說吧,後世的車子就是當世的轎子,交通工具之外被賦予了別的內涵,那就是排面、身份。

    轎子這個人力交通工具是國人一大發明。轎子從車輛演變而來,《明史•輿服志》載︰轎者,肩行之車。因此轎子又稱為‘肩輿’,其字面意思就是扛在肩膀上的車廂。

    坐轎子出行始于魏晉時期,是種相當有排場的出行方式,普通人根本就坐不起。到北宋時,轎子取代馬車的趨勢開始出現,其過程較緩慢,因為受到了士大夫階層的抵制。北宋官員出行多騎馬乘車,極少數特殊情況下才會乘轎。像王安石、司馬光,他們就認為轎子是一種野蠻的交通工具,轎子以人代畜,野蠻而荒唐。可是,道路沒有鋪裝、車輛沒有避震,坐車出行也是種受罪。到南宋,朝廷南逃江南後,一來更加缺馬,二來南方道路條件比平原為主的北方惡劣得多,很多地方車馬難以通行。所以此時官員出行短途用轎、長途乘船,坐轎子不再被士人們視為不道德。轎子終于盛行開來,抬轎子的人越多越有排面。

    到明清,轎子因其安穩舒適受到有錢人的喜愛,有錢人都愛坐轎子而非馬車。有個說法是‘無轎不成官’。明清兩代尤為明顯,清朝讀書人的人生四大理想︰戴官帽、坐官轎、留著作、娶小嬌。其中乘坐官轎更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古代多的就是規矩了,轎子也不例外。老百姓只能乘坐兩人抬小轎,轎身上不能有過多裝飾。官員根據品級可以使用4人抬最多不超過8人抬的大轎。于是轎子不再僅僅是交通工具,成為身份地位的具象化表征。說到轎子,第一時間想到的必定是八抬大轎,正是婚禮使用的大轎,有錢人家會自備轎子和轎夫,至于普通老百姓就只能前往‘轎行’租賃,出嫁之時一定讓女兒家坐一回轎子。沒有轎子參和,這婚恐怕就結不成的。可以說轎子比今天的結婚證還重要。如此,普通百姓一輩子也有一次乘坐8抬大轎的機會,不過只有正妻才能乘坐八抬大轎,小妾或者是繼室無此資格。這種8抬大轎就是花轎,只能用于嫁娶,如日常出行乘坐就是僭越,是要問罪的。

    當然了,不出意外的話那一定是要出意外的。萬歷朝首輔張居正曾有過一頂32人抬的轎子,不,那不是轎子,那叫做房轎。

    坐轎子舒服是舒服了,排面是排面了,弊端也是大大地。其一,導致中國的車輛制造技術嚴重倒退,從西周到民國還是兩個輪子,沒有軸承沒有減震裝置。其二,致使朝野不重視道路鋪設。貴人都坐轎子,車好不好,路修得是否平整,對于做轎子的人關系不大。

    既然人們十分在意轎子的深刻內涵,那麼有必要用事實來教育那些不明真相的朋友們︰穿越眾也是貪圖享受之輩。交通工具升級這個事是不是也該上上發條了。講真,膠皮頂頂不喜歡騎馬了,她的女性的屁股太柔,沒法像男人們那樣習慣騎馬。騎車就更不雅觀了,裙角飄飄地走光嚴重。她對泰森說道︰“那什麼,我很向往坐著奧迪a6行駛在柏油馬路上。”

    才a6,不是瑪莎拉蒂,不算過分呢。泰森回道︰“車子是一定要搞的,先把公共交通工具整出來。其實我早就琢磨造車、鋪路這個事了。”他看向殷照雲,“小殷,考考你,老祖宗可曾有過計里程收錢的車子?”這話問得,好比老外問國人︰中國有沒有好吃的。

    秦漢就有出租車了,叫做‘記里鼓車’,利用齒輪轉動來計算出行距離。設計制作都經過精密計算,尤其是車輪的直徑大小,車輪轉動一百圈便是行駛2里。齒輪的旋轉由車輪帶動,計程齒輪的轉動速度很慢,每公里轉1圈。與此同時,車上有特制的‘鼓槌人偶’,齒輪每轉1圈牽動人偶敲擊1次鼓槌,通過這種方式,乘客與司機都能知曉行駛距離。記里鼓車對行駛路面有較高要求,所以只在大城市存在。

    待到了唐朝,朝廷開始整修道路,催生了‘油壁車’的出現。油壁車由六匹或者八匹馬拉,封閉式車廂開有窗,既保證乘客隱私又不妨礙觀景。唐朝的新娘子特別喜歡油壁車,常用它做婚車。

    宋代公交車叫‘街車’,小型街車可容納六人,大型的坐十人以上,這樣分攤下來車費還是蠻便宜的。

    至于當下麼,殷照雲很遺憾地表示全國各地並無專門運營的公交車輛。“林司令,期待我們梁山的記里鼓車、油壁車,還有那什麼柏油路早些現身。”

    喜歡大明帝國一六一六請大家收藏︰()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296章 轎子的魔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296章 轎子的魔力並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