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一六一六

第265章 婁山關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凌小蟄2025 本章︰第265章 婁山關

    “要我說,這首《婁山關》磅礡霸氣,不比唐代李太白的《憶秦娥.蕭聲咽》差。同志們,軍委和柴主席可不會光是寫詩詞喊口號,還有實惠的。”指著抬進來的兩筐餅子說道︰“後天就是中秋佳節。軍委司令員特意給你們送來平台小食堂做的月餅,全部150個,一個不留全部給你們一連。”

    餅子來自小食堂,那可是御膳房出品啊!李又熙伸手去翻月餅筐,餅厚料足泛著油光,餅子上還壓著餡料說明,有五仁的、百果的、豆沙的、獼猴桃泥的、芝麻泥的、蓮蓉咸蛋黃的。就是沒有泡菜餡的,為什麼不包泡菜餡呢!

    又見月餅,又是一個中秋。這場大戰已經整一年,該結束了!

    婁山關,南距遵義城50公里,在遵義、桐梓交界處。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萬歷年間三大征之一的播州平叛中,明軍曾與播州宣慰使司楊應龍激戰于此。今天,梁山軍要在此截住叛軍北上之路予以全部殲滅。西南平叛打太久,該畫上句號了!

    叛軍有提前移動。根據情報判斷,一連必須在72小時內強行軍158公里,命令只帶干糧彈藥,立刻出發。

    接到命令,一連118名官兵星夜啟程,48小時里走了98公里。戰士們晝夜行軍沒怎麼休息過,李又熙算了下時間和路程,接下來的24小時走剩余60公里問題不大,于是下令全連休息2個小時,抓緊時間睡覺。

    一連官兵大多來自魚木寨、鶴峰兩個地區,從小走慣的山路,打小練就了鐵腳板。一個晝夜趕100里路還真不算啥大事!但你要考慮到全連帶了2個基數的彈藥和整整60箱手榴彈,行軍負重是平時的3倍。李又熙暗自為自己的部下伸出大拇指︰一連,牛逼!

    戰士要抓緊時間睡覺,軍官是沒有資格休息的,他們得代替戰士們值哨巡邏。還有半個小時,李又熙也要抓緊時間打個盹,太累了。這個時候,在如雷的鼾聲中傳來急促的馬蹄聲,隨之而來的還有團部通信員慕容學農的喊聲︰“李連長在哪?我找你們李連長。”

    慕容學農拼命追來是有緊急軍務,他帶來了壞消息︰水東軍3000人馬正趕往婁山關,現離婁山關只有不到100里地了。團長命令一連加快行軍速度,最慢必須在明天早上5點之前先敵佔領婁山關。明天早上5點。通信員看了下手表︰“還有18個小時。”

    18個小時要走120里山路!時間就是戰機,時間就是勝利,時間就是一切。現在一分一秒都尤為寶貴。

    李又熙留戰斗負重大行軍速度慢的迫擊炮排按原定計劃行軍,命令全體戰士扔掉鋼盔、脫掉防刺服、扔掉背包里其他不必要負重,輕裝跑步前進。到了後半夜,老天存心和一連過不去,下起雨來。冰涼的雨點子透過樹葉把烏江岸邊的山路淋得又濕又滑,天上沒了月亮看不清楚腳下的路,戰靴踩到石頭上容易打滑,稍有大意就會摔個人仰馬翻。戰士們太困太乏了,有的人實在熬不住坐下休息,這一秒坐下,下一秒就能睡著。而更多的人練成了邊走路邊瞌睡的本事,腦子處于混沌之中,兩條腿機械地本能地靠著微末而強大的意志力驅動。很多人就在這種無意識的狀態下走著走著腳下打滑摔在兩米之下的烏江河灘上。得虧河水不大且不急,人沒被沖走,反而被涼水浸到臉和身體後會清醒些。班排長們忙前忙後,拍醒神志不清的,扶起坐地耍賴的,幫忙分擔負重大的,催促掉隊的,還要大聲叫喊著為戰士們鼓勁加油。

    河對岸的人家被吵醒,隔門窗縫望過去,對岸有條稀疏的火把連成的長龍在緩慢移動,從頭看不到尾。

    區區一百號人前後拉開3里多長,6個小時才走了20多里地,繼續這種狀態一連就認栽了!李又熙心里明白,現在部隊處于疲勞極限中,咬牙熬過去,行軍速度會大大加快。到亮出獨門暗器的關鍵時刻了,“命令,把紅粉給我發下去!”

    所謂紅粉就是辣椒粉。辣椒是賺錢利器,辣椒種植始終僅限于梁山封閉型農場,尚未解密,全部產品都以粉末包裝狀態對外供應。

    紅粉效果堪比白面,一口含嘴里叫人肚內燎火額頭起汗,把瞌睡蟲趕遠遠地。

    婁山關有水東守軍60余人,守關把總于大前天得到軍中好友放出的信鴿,嘴里含橄欖枝的和平鴿︰宋氏已在大方被梁山軍滅族。

    當他打著哈欠看見梁山軍奔著關城悶頭悶腦爬坡而上時,立馬喝令守城軍士把纏在火繩槍上閃著火星的火繩擰滅,飛腿把身邊張弓以對的弓手踢翻。弓手手一松,羽箭朝天飛出,落在一連戰士眼門前。萬幸、萬幸,差錯並未導致報復。梁山軍只顧著爬山,對飛在跟前的箭熟視無睹,‘吭��輟 掀喚酉縷孛僕放塴0炎芤丫 梢暈諾攪荷驕舫齙母粢箍誄簦 琶ε芟綠 綴途棵嗆狹Υ蚩 孛擰D切├荷驕遼 芄 械吶萇瞎羋ュ 械娜酉錄縞峽傅南渥櫻 械木偷仄訟攏 刮摶蝗死聿撬0炎懿鏌於話玻 駒讜 夭恢 耄 範磷拋約壕律鬧凶釵 奶頻木 br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總算有個靠牆半躺的梁山軍歇勻了氣後過來打招呼,“敢問你有鍋子碗筷不?能幫忙下碗面條不?我這2天沒吃上熱食了。不行了不行了,要死了!”

    這人揚起的手里捏的東西把總認識︰梁山軍的酸菜牛肉方便面!

    “3月前,在老家有貴軍用一包這玩意兒從我老婆手里換了個帶毛豬蹄,老子用刀把子狠狠揍了那敗家娘們一頓。”

    “哦,這樣啊。那我替我們的同志向你賠不是。”再拿出一包泡面給到把總,“沒多帶,就剩這包了,賠給你。”

    李又熙對水東把總說︰“這是證明信,拿好了千萬別丟,能保你全家平安。這張是白條,我們不白吃你們的咸魚肉干還有你家的蹄膀,拿了白條回去以後找我們部隊要錢。”

    “這怎麼好意思,那豬蹄又不是你們吃的。”

    “拿著吧。都是梁山軍,認賬。”

    把總將兩張紙折起收進繡花小包,妥帖塞進袖口袋,暗中夸耀自己識文斷字,因為紙條上所寫與那梁山軍的連長所說無大差異。由此也須夸贊梁山軍做事公道。那便拱手告辭了。

    把總領著60軍兵準備回家,卻被叫住,說路上兵荒馬亂的,讓他們領了各自的兵器再走。如此心細與大度不由得把總與水東兵感觸良多,把總漢語水平較高,口語表達亦不差,感動之余說下此不恰當的話語來︰“貴軍仁義之師,必定橫掃天下無人能敵。”

    說者無心,听者有心。後來,把總覺得兩包方便面換個豬蹄膀也不算吃太大虧,回家後沒有拿白條去找梁山軍兌現,塞在箱子底留作了紀念。再後來,他關于梁山軍橫掃天下的言辭被當年隨行之人向當地官府告發,說他有叛逆造反之心,被關了半年大牢。再後來時局大變,為梁山坐過牢的把總被任命為大方縣縣長。大方縣首任縣長莫西阿魯,在縣長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30年,到58歲退休。退休後應縣政府請求負責籌建大方縣革命歷史博物館,首件館藏品便是36年前李又熙寫給他的那張已經發黃變脆了的白條。開館之日,應莫西阿魯縣長邀請,已經是中華大明聯邦亞洲軍區司令員的李又熙特地從司令部駐地新明堡君士坦丁堡)不遠萬里專程趕來出席了博物館揭牌儀式。次年,莫西阿魯應李之邀去新明堡小住,在伊斯蘭聖地孔亞停留游玩時遭突厥地下極端組織恐怖襲擊不幸身亡!這是後話了。

    將婁山關和平交出實不至于讓李又熙對莫西阿魯如此看重,他的面子這麼大,在于告別前給了李又熙一個錦囊妙計,一條事關一連及李又熙自身生死的正確建議。

    婁山關前谷底狹窄,城牆也不高,水東大軍攻到城牆下就算用尸體填也能摞上關城打通突圍之生路。想要守關,必須要有機槍布置在兩翼山頭,盡可能把攻擊部隊消滅在半道上,盡可能不讓水東軍抵近城牆。

    呦,這位專業人士,居然知曉機槍要布置在兩翼。看來水東氣數已盡,把這麼個大能人放在山溝溝里喝山風。“城牆正面不放機槍麼?”“那什麼,機槍就是你口中的連珠槍。”

    “自然要布,打遠不打近,不然水東兵峰難以抵擋。正面連珠槍壓陣,兩側的往中後縱深打,制住後續。”

    由此話不難判斷,在莫西阿魯的認知里,連珠槍本應置于陣前正面迎敵,所以他才會建議布置幾挺機槍到側翼。而在于李又熙,按照操典上的常規火力配置,機槍是要布置在側翼的,正面一般不放機槍。

    一連比預定時間提前了整整40分鐘到達婁山關。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做好各項戰斗準備。此戰將是一連歷次戰斗中少有的守城防御作戰,包括李又熙自己在內對陣地防御作戰經驗不足。他匆匆爬到一側山上勘察戰場地形,遂從善如流,采納了莫西阿魯的建議,做出了正確的火力部署,沒有按慣例把機槍陣地布置在兩翼山頭,留了3挺機槍在關樓正面。這項改變在戰斗中被證明無比的英明,倘若沒有這正面的3挺機槍,婁山關必被敵人第一波次的全軍突擊所攻陷!

    在石棉縣大渡河口,年僅十八歲的宋大順站在山頭目睹了清軍圍困太平天國石達開之戰。至此他開始思考,如果再有軍隊被困于此該如何絕處逢生。72年後,又有一支軍隊被奔騰洶涌的大渡河攔住了去路。當一個姓毛的年輕人找到垂垂老矣的宋大順討教計策時,他道出了用一輩子時間想出的答案︰急行軍去瀘定。

    在那個壽命不長的年代,宋大順一口氣活了九十多歲,上天讓他如此高壽就為等來天命之人。而就是這六個字挽救了那支軍隊、挽救了種花家革命,改變了種花家命運。

    小人物不會改寫歷史走向,但卻能改寫歷史進程。宋大順如是,莫西阿魯亦如是。

    喜歡大明帝國一六一六請大家收藏︰()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265章 婁山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265章 婁山關並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