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十大財團中,米國佔四席,陰國、霓虹各佔兩席,余下兩國分別為彝國與德國。此等財團,皆具備以下三特征︰
其一,成立時間早,歷史悠久。如世界第一大財團洛克非勒財團,成立于1870年。陰國之巴克萊銀行財團成立于1962年,洛希爾集團則成立于1953年。
其二,皆集中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因發達國家特性,采用金融壟斷方式,實現盈利基礎上之復利增長。此乃關鍵所在。若無復利式增長,則無龐大規模與巨額利潤,亦無法讓財團內家族共享其利。
若不能確保財團內部的團結,這一點極為關鍵。
多數金融財團起初以石油、綢緞、運輸等行業起家,隨後轉向金融,並逐步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其影響力廣泛。實業是金融的基石,缺乏堅實的實業支撐,金融行業無從談起。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金融行業往往會成為眾多行業的主導,甚至控制並最終舍棄原本孕育它的實業。秦安深知,欲在香江組建財團,必先確保本地實業足以支撐財團起步,這也是他始終重視實業的原因。
世界十大財團內部,家族與派系眾多,通過聯姻、利益綁定、交叉持股等方式緊密相連,構成財力雄厚、人才濟濟、資源豐富的組織。單一家族難以構成真正的財團,只能算作集團。如洛克非勒財團,雖以洛克非勒家族為核心,但周圍亦簇擁著眾多家族,形成緊密共同體。三井財團亦然,雖由三井家族掌控,內部同樣有多個家族共掌大權。財團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僅憑一家之力難以維系。家族中真正有才能者畢竟有限,單憑數人之力,既無法推動財團與公司起步,更難維持其持續高速發展與穩定。唯有聯合多個家族,匯聚眾多家族之才智,方能確保財團穩步前行,影響力登頂。
因此,天庭會應運而生。秦安精選的天庭會成員及其背後的家族企業,正是他計劃組建的香江財團的未來伙伴。天庭會之初便強調成員間需交叉持股,這正是成功財團的共同特征。此次年會,秦安欲與這些家族掌權者坦誠討論香江財團相關事宜。一番寒暄後,他直言不諱道︰“各位,今日相聚,我暫不透露最重要之因。請各位猜猜,自去年底至今,我究竟賺了多少錢!”
他話畢,香江頂尖家族與企業領袖們瞬間化身為熱衷八卦的旁觀者。董一東笑言︰“這是要顯擺嗎?既然要猜,那我就先來,猜個數。”他豎起一根手指,“一百億港元。以秦兄的能力,從去年至今,賺個百多億不成問題吧?”
隨後,董一東的猜測激發了其他富豪的興趣,紛紛參與進來。包玉港道︰“換作他人說一年賺百億,我定不信。但秦兄的話,這數字似乎還謙虛了!我猜這個。”他伸出兩根手指,“至少二百億!”
“哈哈,我賭最少二百三十億!”鄭裕桐附和道。
“三百億以上,四百億以下。”李兆吉,這位股市操作高手給出了自己的預測。
“……二百三十億。我看過秦兄公司的年報,新和記黃埔年中利潤就有五十億。”另一位富豪說道。
“我猜二百八十億,沒數據,就憑直覺。”
“一百億如何?”
“我也猜一百億。阿四說的三百多億太離譜了。在座除秦兄外,咱們所有人的生意加起來,一年也難賺三百億吧?”
十余位身價超二十億港元的香江富豪,紛紛提出自己的猜測。最終,董一東苦笑搖頭,望向始終微笑的秦安︰“好了,各位也猜得差不多了。秦生,你直接告訴我們吧。說實話,好奇的不僅是我們幾個,整個香江恐怕都對此事興趣濃厚。”眾人聞言點頭。
“對,沒錯。這事要傳出去,肯定是個大新聞!”
“報道一出,和記黃埔的股價又要飆升了!”
“不用報道就已經熱度不減。現在和記黃埔市值超千億港元,香江上市公司前五名,其余四家加起來都比不上新和記黃埔。”
“確切說是一千二百八十五億港元,早上開盤時我查過了。”
“是啊,我覺得到明年底,新和記黃埔市值或能突破二千億港元……”
眾人議論紛紛,討論愈發熱烈。董一東心中無奈,他們這些在香江備受尊崇的人物,在秦安面前卻如普通八卦者一般。
在秦安面前,我們這群人,無論是資產還是能力,都顯得平凡無奇,仿佛普通人一般。正因如此,我們在他面前才有此表現,這是顯而易見的對比。董一東見狀,打圓場道︰“各位,別再議論了,我們還沒弄清楚秦安這一年的確切收入呢。”眾人聞言,這才停下,面帶好奇地望向秦安。待眾人安靜下來,秦安輕笑搖頭︰“蕾生猜得最接近,我確實賺了100億。”此言一出,眾人既驚訝又略感失落。
100億的利潤,在1979年這個時代背景下,無疑是個天文數字。畢竟,當時年營業額能破百億的寥寥無幾,如包玉港和鄭裕桐之輩,也不過是營業額過百億,利潤更是遠不及此。在場富豪中,去年毛利超20億的也是屈指可數。畢竟,1979年的香江,還未成為國際知名的金融中心,他們中的大多數也尚未躋身百億、千億富豪之列。
即便放眼整個香江,幾千家企業與銀行中,或許只有匯豐能年賺百億以上,而這得益于其特殊地位、政策支持及百年先發優勢。正常企業難以望其項背,就連怡和財團眾多公司之和,年利潤也未能達到這一水平。然而,盡管100億港元對香江富豪而言是個驚人的數字,但在場眾人,除秦安外,卻流露出一絲失望。
他們為何失望?只因听說秦安去年僅賺得100億港元。要知道,全香江除匯豐外,無人能年利潤破百億,而秦安做到了這一點。這本應令人敬仰,但他的盟友們卻感到失望,听起來頗為荒謬,但事實如此。若換作他人有此成就,他們定會奉其為神人。
面對秦安,眾人竟感到一絲失望,似乎他的成就未及預期。
自秦安嶄露頭角,資本市場上的輝煌戰績已將他捧上神壇。
猶如普通士兵率萬人凱旋,會被尊為軍事奇才;而韓信、項羽般的傳奇人物,即便有此戰績,也被視為理所當然,除非他們以寡敵眾,方能令人瞠目。
秦安正處于這樣的境地。
他洞悉眾人心思,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在眾人開口前,他輕描淡寫道︰“自去年年底至今,我盈利約100億,單位是美元。”“換言之,去年我總計賺了108.56億美元。”
美元二字一出,香江精英們瞠目結舌。
108.56億美元的數字,讓所有人啞口無言,震驚不已。
在這個時代,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畢竟,1978年的香江,所有企業的gdp總和僅約297億美元,且這是國民生產總值,非個人所得。
秦安聲稱的年度利潤,竟超過了香江gdp的三分之一!
換算成港元,按當時匯率,大約是650億港元。
這數目,是匯豐銀行去年財報利潤的兩倍有余!
即便是見多識廣、日後被譽為香江首位國際億萬富豪的包玉港,此刻也失聲驚呼︰“108億美元?秦先生,你沒開玩笑吧,去年你賺了百多億美元,還是美元?!”
秦安肯定地點點頭。
“我明白這數字令人震撼,甚至有些離譜。但事實如此。今年還剩一個多月,一切順利的話,或許能突破120億美元。”
“120億美元……”連董一東這樣的梟雄也難以保持平靜。
若換作他人,聲稱去年盈利120億美元,即便是匯豐銀行董事長沈粥,董一東也會不屑一顧。
120億美元,在這個時代,等同于21世紀後的1200億,甚至2021年後的5000億!
這是何等的天文數字!
然而,盡管秦安的話讓董一東難以置信,他卻莫名覺得,秦安所言非虛。
董一東願意相信。
連霍一東這類梟雄、包玉港這樣的世界船王都表現出了同樣的反應,香江的其他富豪更是手足無措。
秦安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如今,金錢對我來說只是數字。我更關心的,已非每年的盈利,而是我的影響力,全方位的影響力。”
對他而言,賺錢已演變為一場數字游戲。他此刻渴望的是在各領域擴展自己的影響力,因此考慮組建財團,集結各大家族的力量,將自己的影響力滲透到每一個行業。
“正因我變成了這樣,所以我希望聯合在座的各位,以及香江那些有原則、有根基的商人,共同成立一個香江財團!”他坦白了此行的目的。
香江財團,這是一個宏大的設想。
廣義上,後世的香江四大家族,每一家都可視為財團。但狹義上,他們僅算作財閥家族,尚未達到財團的標準。唯有多個家族、企業、財閥聯合起來,方能稱為財團。財閥代表一族,企業以盈利為目標,但財團則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每個財團都在其國內爭取控制權。如米國的魚人財團,通過內部聯合,改變了國家的政治走向。又如霓虹的幾大財團,因內斗而未能升級產業,導致高科技產業落後。
自天庭會成立以來,秦安便計劃組建一個立足香江、影響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的組織。他期望在新世紀,背靠崛起的內地,成為世界統治家族之外的一股新勢力。而財團,正是他實現目標、擴大影響力的關鍵工具。
“在座的各位應該都了解那些霓虹、米國、歐洲的財團。”他說,“這些財團聯合後,幾乎掌控了各自的國家。那麼,香江的各位,包括我,是否也能效仿那些外國人、霓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