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嘮叨,大家並未感到厭煩。
無論他說什麼,只要能讓自行車歸己所有,業務員們毫不在意。
供銷社。
十幾人突然闖入,讓里面員工驚慌失措。
以為是來 的,細想又不像,誰敢如此大膽。
“同志您好,我們是來買自行車的。”
劉全有禮貌地打招呼,商糧供部門得罪不起,態度自然溫和。
好在他們采購的是自行車,不至于引發爭端。
“買自行車?怎麼這麼多人?什麼品牌的?”
女職工听到是來買東西的,原本緊繃的臉色緩和下來,但語氣依舊透著幾分不耐煩。
她可不會因為人多就改變態度,畢竟在她看來,賣東西不過是為了給這些人面子,她更希望東西賣不完,這樣她們內部還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
\"長虹,總共十五輛自行車,這是錢和票。\"
劉全有早就清楚國營店員工的脾性,不願與其計較。他們來這里就是為了買東西,一旦真鬧僵了,以後連買東西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大多數店員都這樣。
\"十五輛?\"
女職工愣住了,目瞪口呆地看著劉全有掏出一千多塊現金以及十五張票。
僅僅幾秒,她便迅速換上笑容,態度轉變之快令人咋舌。她意識到對方能拿出這麼多票,肯定有後台,得罪不起。
幾個店員圍上來,清點鈔票並核實票據。
\"同志,這是十五輛自行車。\"
幾位女職工將自行車一輛輛抬出倉庫。
過去她們可能會隨意丟擲商品,但如今絕不會這麼做。畢竟,誰也不想因態度惡劣而惹麻煩。
嶄新的十五輛自行車和對應的十五張發票擺在眼前,但這還不是結束,還需要去辦理牌照才能上路。
無視女職工們此刻的熱情,眾人推著自行車前往辦理牌照的地方。
繳納費用、登記信息、安裝牌照、加蓋鋼印,所有手續完成後,事情才算完成。
裝備齊全後,自行車就可以合法上路了。
然而,沒人急著試騎,畢竟大家都不會騎,擔心途中摔倒不僅丟臉,還可能損壞車輛。
\"等會兒回去好好練習一下,有舊車的家庭可以多加練習。\"
劉全有叮囑了幾句後帶領大家返回工廠。業務科人員一直未減員,只需在外面應付差事就能賺錢,工作輕松不少。
如今又添置了新自行車,更沒人願意離開。
當這一行人回到工廠時,推著十五輛新車,立刻引起了全廠轟動。很多工人從未見過這種場面,內心十分震撼。
廠長出手闊綽,一次購置十五輛自行車,總花費超過一千元,確實不菲。
\"業務科的福利這麼好,我們什麼時候也能擁有一輛自行車呢?\"
“別瞎想了,業務科那麼多人,咱們廠這麼多職工,怎麼可能都配車?”
工人們滿是羨慕,都想擁有一輛自行車。
工資獎金加起來五十多塊,在國營廠算是不錯的收入,但還是舍不得亂花,都攢著以防將來結婚用。
偶爾看看電影、喝杯咖啡,也是為了能吸引姑娘注意。
許大茂觀察到工人對自行車的渴望,覺得這是好事。他清了清嗓子說道︰“大家听我說,今後工廠會逐年分配指標,好好干,爭取都能騎上車。”
雖然不可能人人都買得起高檔車,但可以幫忙弄到購買憑證,偶爾還能搞到些飛鴿牌的。
許大茂注意到工人們私下議論紛紛,但他並不擔心,這些念頭仍在掌控之中。
作為廠長,他需要一輛車方便工作和接待客戶,這純粹是為了工廠的利益。
辦公室內,
劉全有匯報說︰“廠長,工人們一直在談論自行車的事,我覺得他們會因此更積極地工作。”
他補充道,年輕人收入雖高,但大多寄回家,自己手里沒剩多少。若想買車,只能靠自己掙更多錢。
近期由于加工部人員流失嚴重,利潤下降,大家的獎金也跟著減少。
家里人本就不悅,這時提起買自行車的事,無疑是火上澆油。
因此,工人們不僅要繼續工作,還要比以往賺更多的錢。
第二百一十九章
“先別管工人們的事,你去會計那兒取六萬零三百元錢,是時候把錢還給人家了。”
“沒有四合院所有人的支持,我們的工廠根本開不下去。”
許大茂將部分功勞歸于眾人,為四合院增添聲譽,以便將來遇到困難時能齊心協力。
除了名聲,實際的好處也不少,年底工廠會贈送一些禮物給院子里的人。
這不過是人之常情,沒人能說個“不”字。
如今每年春節,大家收到的東西比以前多了一些。
每人四兩花生油、一兩香油、一兩芝麻醬、一斤魚、四兩粉絲、一斤花生、半斤瓜子。
每戶三斤雞蛋、一只雞、三斤白糖、二斤大蔥等。
還有蔬菜、酒之類的東西,一應俱全。
單身的人得到的東西相對較少。
大家都努力攢錢,就是為了年底可以揮霍一番,奢侈一次。
許多東西都是按人頭分配的,家里人口越多,就越劃算。
那些投資了的,現在拿回雙倍,年底買年貨的錢自然就有了。
投入少的,也不能怪別人,畢竟他們自己投入得少。
劉全有拿著批條立刻前往財務室領錢。
六萬多元的現金數了許久才清點完畢。
六萬元用牛皮紙仔細包裹,剩余的三百元裝入大信封中。
“劉主任,我們廠的情況是越來越好了。”
會計給了這麼多錢,心中很是歡喜。
這是大家湊的錢,本來就應該歸還,欠債的感覺並不好。
現在好了,債務還清了,廠里沒有任何負債,只要不出差錯,絕不會倒閉。
要知道,集體企業一旦面臨倒閉,就需要工人們共同出資挽救工廠。
沒人願意掏錢的話,工廠就只能關門,這一點跟國營企業完全不同。
小作坊廠做事都得小心翼翼,只有許廠長能干成事,其他小廠還在申請牌照。
\"這不用多說,都是廠長的功勞。\"
劉全有打算年底跟廠長提議辦個年會,熱鬧一下。關鍵是除了他沒人能主持,討好廠長總比沒動作強。
下班後,許大茂坐車回家,帶了六萬多塊錢,家里人肯定等急了。听說加工部賺錢,大家都眼紅,幾塊錢在當時可不算少,豬肉才八毛九一斤呢。
十分鐘後,車開進胡同,停在四合院門口。許大茂下車,拿著紙包和信封。
\"光福,別急著回廠,先去蜀香飯店買菠蘿咕�K肉、干煸牛肉、椒鹽田雞腿和松鶴樓的松鼠桂魚,今晚我要和家人好好吃飯。剩下的錢給你。\"
許大茂掏出十塊錢和幾張票給劉光福,自己也得享受一下。
\"放心吧,許哥,這事交給我!\"
劉光福算了算,還剩下一兩塊,挺開心,覺得司機這份工作不錯。
汽車飛馳而去,劉光福興沖沖去買菜。
許大茂剛踏進院子,就看到不少人,都不在屋里。大冬天的,這樣很反常。
閻埠貴站在家門口,遠遠看見許大茂手里的東西,眼尖的他立刻猜到是錢,不是醬牛肉。
\"大茂,你這是?\"
閻埠貴想問又不好意思,他是老師,不能太直接。
\"三大爺,剛買的醬牛肉,您聞聞。\"
許大茂把紙包遞過去逗他。
\"去去去,別耍我,這不是醬牛肉。\"
閻埠貴琢磨了一陣,心急如焚,非常想知道具體是什麼。
看起來很像,這厚度至少五萬以上,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錢。
閻埠貴難以置信,雙眼直勾勾地盯著許大茂,等待答案揭曉。
“絕無虛言,六萬塊,給三位的,其他人的也已備妥。”
許大茂拍了拍裝錢的牛皮紙袋,迅速分發鈔票,分完便打算回家吃飯。
每位老人分到一萬塊,數目看似不少,可考慮到他們的年齡和辛苦積攢的半生積蓄,這筆錢顯得尤為珍貴。
“嘩啦”一聲。
“大茂,你沒騙我吧!”閻埠貴咽了口唾沫,一年白賺一萬塊,實在太幸運。
多年來省吃儉用才攢下這些錢。
“快去通知老易和老劉,我們這就分錢。”
話音未落,閻埠貴拔腿就跑,速度之快完全不像接近六十歲的人。
“老易!老劉!快來!分錢啦!”
一邊跑一邊喊,興奮得不得了,這一萬塊可比電視值錢多了。
隨著閻埠貴的吆喝,整個院子的人都知道了,許大茂來還錢了。
說實話,當初相信他能辦好工廠的人寥寥無幾。
如今真把錢還回來,還真有點不好意思。
但不好意思歸不好意思,錢還是要收的,畢竟不是小數目。
中院和後院的鄰居們也紛紛涌向前院。
盡管天氣寒冷,大家絲毫不覺得冷,全都跑了出來。
“大茂,這麼冷的天,有什麼事趕緊說吧。”
易中海裹緊外套走出屋外,掃視了一圈眾人。
時間長了對身體不好,趕緊把事情交代清楚,讓大家回家休息。
“三位長輩,這是你們的錢,總共六萬塊,我都清點過了。”
許大茂打開牛皮紙袋,露出里面的鈔票,全是全新的“大團結”。
所有人都瞪大眼楮,從未見過如此多的錢。
“我來!”
閻埠貴搶步上前,錢捆得整整齊齊,一摞正好是一萬塊。
老易和老劉各拿兩摞,剩下的兩摞歸自己。
六萬塊錢,三位大爺各分到兩萬,其他人看後心生嫉妒,情緒波動明顯。
三位大爺手握巨款,旁觀者看得眼花繚亂,甚至有不適感。
“我們先回去吃飯,剩下的錢你來分配吧。”
易中海清楚地意識到,大家對老哥仨產生了羨慕之情。此時無需多言,回家享受美食才是正事。年紀漸長,他只關心養老之事,該得的錢一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