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需繳稅,也不用向街道分紅,賺來的錢就分給大家。等我們償還募來的資金後,工廠未來的日子會更好。"
"國生,你的獎金是二十塊,別覺得少。等到明年大規模招工,有了幾百名員工,還愁賺不到錢嗎?"
許大茂沒有給自己發獎金,他認為這點錢不值一提。工人們可以分到一些,李國生也分到一點,食堂則只需多供給些蔬菜即可。
"老許,我都听您的。"
李國生本想推辭,但見許大茂興致正濃,此時拒絕豈不是掃了他的興?思慮再三,他還是收下了這筆錢,以後加倍努力工作便是。
獎金分配確定後,就必須發放。沒有獎勵,大家怎麼會有積極性?
為發放獎金,許大茂特意請來了閻埠貴,三塊錢的報酬讓他毫不猶豫地答應。
加工部內,閻埠貴仔細清點信封里的金額,確保無誤後按花名冊依次發放。許大茂在一旁監督。
作為廠長,他的工資已領過百元。
"孫柳成,工資三十二塊五,獎金十塊七!"
"周學利,工資三十二塊五,獎金十塊三!"
"馬永邊,工資三十二塊五,獎金九塊八!"
……
領取獎金需要一種儀式感,每個人手持兩個信封,臉上洋溢著喜悅。即使工資不高,獎金也能讓他們月收入達到四十多塊,與剛入職的大專生相比差距不大。更重要的是,他們感受到了付出與收獲成正比的滿足感。
干得多掙得多,這份收入讓人心里踏實。
“咱們廠真夠意思,才發了十塊獎金。”
“沒錯,那些落選的同事,估計現在腸子都綠了。”
“嘿,各位兄弟,今晚去東來順吃涮羊肉怎麼樣?”
……
和其他興高采烈的工友相比,馬添顯得有些悶悶不樂,而紅梅卻十分滿意。她們的工作並不算辛苦,一個月能掙三十多塊,已經很劃算。
馬添覺得錢太少,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攢夠錢呢?
“你這是怎麼了?咱們現在掙的錢已經不少了,應該知足。”
紅梅拉住馬添來到角落,表妹一臉不悅,被旁人看到多不好。
工廠對她們不錯,這個月的工資比過去三個月加起來還多。
“我不是不知足,只是這點錢還不夠用。”
馬添想了想,決定先干著,畢竟廠里確實對她們很照顧。
如果不是包午飯的話,她都想住在廠里了。
這時,許大茂看大家都聊得差不多了,便召集所有人。
“大家听我說,下個月咱們還得努力,爭取接更多訂單,多賺錢。”
“年底我們不發獎金了,改為發年貨,豬肉、羊肉、牛肉、蔬菜、水果,只要廠里有錢,我都會給大家準備齊全。”
許大茂鼓勵大家,雖然累,但工人哪有不累的。
與其發錢,不如給點實際的東西更有意義,他們也不舍得亂花錢。
特別是家境貧寒的工人,舍不得買肉,他就主動幫忙購買。
從空間里取些肉,左右手一倒,豬肉就買回來了。
價格雖比軋鋼廠時貴一些,但集體經營的工廠買肉不容易。
不過這些福利對工人們來說還是很吸引人的。
“廠長,您說的是真的嗎?”
“要是真的,那我們可就有盼頭了。”
工人們竊竊私語,敢這樣說的廠子不多。
只有國營大廠才有這樣的底氣,一般的單位想都不敢想,發點香腸就不錯了,誰還能有新鮮肉呢?
“我一向說話算話,大家可以放心。”
“各位回家休息吧,明後天放假兩天,大後天正常上班。”
許大茂說完該說的話,催促工人們趕緊回家休整。他們連續忙碌了一個月,身心俱疲,休息兩天後還得繼續工作。
加工部剛成立,許多規章制度實際上由許大茂決定。集體經營需要靈活,不必過于拘泥形式。
“國生,你也回去好好休息,多陪陪你母親。”
許大茂覺得人才不足,尤其是管理方面的人才。不過,過多的管理人員並非好事,作為集體經營,完全模仿國企並不是明智之舉。
“暫時是臨時團隊,慢慢來吧。”
許大茂並不急于求成,事情要一步步解決。雖然加工部目前干勁十足,外界仍有不少冷眼旁觀者,瞧不起這個小集體。
第168章
“老大,我還有件事想請您幫忙。我有個妹夫叫劉全有,和我情況相似,退伍回來想在京城里找份工作。您看看能否幫忙安排一下?”
李國生很想幫自己的妹夫一把,盡管加工部剛起步,前景卻很樂觀。
集體經營的最大難題是如何爭取訂單,就像軋鋼廠那樣,本身就有下屬工廠,根本無需對外接單。也是因為許大茂有人脈,換了其他人恐怕做不到。
“國生,實話跟你說,我們廠現在急需管理人才,但不能隨便招人。這樣吧,明天你帶他來我家,咱們再商量。”
許大茂白天沒事,晚上卻很忙。五萬台電視好不容易從李主任那兒拿到手,又轉送給婁董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每次送貨都要換地方,為了安全起見。好在婁董事那邊已經開始收到一些票證,形勢明顯向好,將來做生意會更便利。
此外,許大茂還得抽空去牛奶店幫忙,白天人多不方便,晚上過去比較合適。
要是被人看到說閑話就不好了,畢竟當上廠長後,巴結他的人越來越多。
目光都集中在許大茂身上,想去店里幫忙都要格外謹慎。
听到許大茂的話,李國生松了一口氣。畢竟他已經盡了力,妹夫能否進廠,還得看他的造化。
京城雖大,但生活不易。全家人住在這里,讓李國生倍感壓力。房租、伙食、水電費,樣樣都需要花錢。目前大姐、妹妹和劉全有都沒工作。幸好母親有些積蓄,否則僅靠李國生一個人,根本難以支撐整個家庭。
雖然京城的工資比海濱市高,但物價也略高,綜合來看差距不大。不過,京城的許多商品比海濱市更容易買到。基于這些考慮,李國生認為來加工部是個正確的決定。
京城不同于海濱市,他在這里不敢冒險投機取巧,風險太大。
看著李國生離開,許大茂想起他提到的妹夫。他心中暗想︰“通常情況下,好人周圍總會有一些不靠譜的人。”
許大茂相信李國生的人品,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也信任那個叫劉全有的。即使急需人才,也不能盲目錄用。好在這家伙已經成家了,不然實在令人不放心。
這時,馬添見許大茂身邊無人,趕緊跑來找他。"哥,給我換個別的工作吧。"馬添是山里的孩子,她不怕辛苦,只是之前習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做這種單調的工作。而且,一個月三十多塊的工資,夠自己花銷,卻存不下多少錢。
"馬添,在廠里要注意形象,稱呼廠長,至于工作問題,先這樣干著,等工廠壯大了,一定給你換份更好的崗位。"許大茂糾正她的稱呼,提醒她別亂喊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關于工作,加工部沒什麼特別的崗位,辦公室也只有許大茂偶爾能坐。廠里實行多勞多得的原則,不像國營企業那樣固定分配,干活多才掙得多。
"你可別把我忘了。"馬添立刻信了這話。作為一個山里的孩子,她的想法很簡單,一旦認定的事,就不會改變。既然選擇了相信許大茂,她就不會再懷疑。
工廠安排妥當後,許大茂回家休息去了。臨走前,給了閻埠貴三塊錢。
"大茂,這我就不客氣了。"
閻埠貴把錢收了起來,雖然老易、老劉他們不願收,但他必須收。錢這種東西,哪有嫌少的,都是靠一點一點攢起來的。
"三大爺,工廠已經停工了,咱們一起走回去吧。" 許大茂干脆利落地提議,與閻埠貴一同散步回家。這個地方離大院不遠,坐公交反而不如走路方便。許大茂推著自行車,邊走邊與閻埠貴交談,慢慢回到了家。
四合院表面上平靜無波,但實際上很多人都在關注許大茂何時歸來。首先,他們都出了錢,不管金額多少,不可能完全不上心。其次,這個小集體很新鮮,這是京城的第一個嘗試。像鄉下的公社是大集體,而他們這樣的街道小廠更像是個小集體。大家對最終能達成什麼結果都很好奇。
大院里,許大茂和閻埠貴先後進門。
"喲,許廠長回來了。" 劉成從屋子里走出來,想要了解情況。畢竟家里出了錢,關心一下也很正常。
"許廠長,加工部的情況如何?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劉成既希望加工部賺大錢,又不希望它賺太多。真的賺大錢的話,工廠每年不送些東西過去就說不過去了。
"劉成,我來告訴你,這家工廠賺了不少錢,一個月接了五萬多份訂單,扣除所有開銷後,純利潤就有兩千塊呢!廠里每個月還能發放大約十塊的獎金……"
閻埠貴主動告訴劉成這些,雖然這不是他的錢,但看著就讓人高興。而且一年後,他自己也能賺到一萬塊。
"真是厲害,許廠長,所以我們大家才佩服您。"
"我早說過,有本事的人做什麼都能成功!"
劉成並不太在乎面子,看到許大茂明顯得意了,便趕緊夸贊他。面子在他眼里不值錢,家里兒子女兒的工作也是問題,考不上大學。高中生在京城里找工作不容易,要是加工部真的這麼好,能進去就是好事。
"這都要感謝大家的幫助,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知青的工作安排問題,而不是單純為了賺錢。"
許大茂始終保持清醒,從不忘喊口號。
口號是必須的,強調為集體奉獻,而不是總想著掙錢。
在廠內隨意提及,在外則要說些高大上的口號。
“這事別提了,我先回去了。”
許大茂推車離開,剛起步,遲早還得坐車回來。
那時才真算風光,還堂堂正正。
“該回了,您休息去吧,慢走!”
劉成送別時殷勤的樣子,讓閻埠貴也看不過去。
“劉成,你在軋鋼廠都待著,怎麼對加工部這麼上心?”
閻埠貴只關心錢,加工部規模小,他並不太放在心上。
若非許大茂提起,他根本不會在意。
“三叔,您真是老了,現在工作不好找,我覺得京城人口越來越多,以後肯定還是錢最要緊。”
劉成想觀察一下,要是加工部沒問題,就想讓兒女中一個進去。
世上沒那麼多傻子願意動腦筋,聰明人才會這樣做。
“你這話我愛听,錢確實重要。”
喜歡名義︰拒絕梁璐,靠鐘小艾鎮漢東請大家收藏︰()名義︰拒絕梁璐,靠鐘小艾鎮漢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