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夏天,京城仿佛一個巨大的舞台,處處洋溢著奧運盛事的喜慶氛圍。
大街小巷掛滿了五星紅旗和奧運五環旗幟,志願者們身著統一服裝穿梭在人流中,整個城市煥發著前所未有的活力。
而劉光齊的出租車,成了這個舞台上一個小小的移動觀察點。
他那輛編號“京b•n7749”的復興大眾,默默地匯入四九城街頭萬輛出租車組成的洪流,成為連接這座古老都城與外部世界的一條細微卻真實的紐帶。
車身擦得 亮,車內一塵不染,座椅套是昨晚剛換的,還散發著淡淡的洗衣粉清香——劉光齊對這輛謀生的伙計格外愛惜。
起初的幾天,劉光齊對這份新工作還很不適應。
多年規律的監獄生活讓他對喧囂的街道和繁忙的交通感到些許無措。
內心多少還是有點抹不開面子,每當等紅燈時,他總是不自覺地壓低帽檐,生怕被熟人認出。
他小心翼翼地駕駛著車輛,听著車載電台里不斷播放的奧運信息和交通指引,恍惚間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窗外是高聳的摩天大樓和熙攘的人群,與他記憶中十幾年前的京城大相徑庭。
“師傅,去鳥巢。”一位中年男子拉開車門,帶著濃重的南方口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好 ,您坐穩了。”劉光齊熟練地打起空車燈,駛向北辰東路。
這是他本周第六次前往奧林匹克公園。“您也是來看開幕式的?”
“是啊,盼了一輩子了。”乘客興奮地說,臉上洋溢著喜悅,“我是粵州來的,搞到一張開幕式門票,比中彩票還難啊!
我們廠子里幾百號人就我一人抽中了,大家都說我這是走了大運!”
道路兩旁,奧運旗幟迎風招展,志願者的身影隨處可見。
劉光齊透過車窗望向那些正在指揮交通的年輕志願者,不禁想起自己年輕時也曾這樣意氣風發,那時候唱著歌和老同學任我行不知疲倦的修粵交會展館和酒店。那段歲月恍如隔世,卻又近在眼前。
劉光齊回來最怕見的是跨院的肖鎮,肖鎮算是他正宗的半個老師,他這個曾經的腐敗分子感覺給肖鎮丟了大臉。
每次車子開到跨院附近,他都快速通過,生怕撞見肖鎮。
老同學任我行任大佬請他幾次出去吃飯敘舊他都裝鴕鳥,還是任我行親自調北斗定位把這老頭堵到。
兩位老同學才算聚在一起吃了頓飯。任我行現在是軍部總裝大領導,日常挺忙的,有時候他老師肖鎮使喚他使喚慣了,也得跟在肖鎮屁股後面干活。
“光齊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這躲躲藏藏的像什麼話!”任我行當時拍著他的肩膀,聲音洪亮,“挺直腰桿做人,日子還長著呢!”
奧運會開幕前一周,劉光齊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接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來自日本的山本老先生。
山本先生頭發花白,衣著考究,手中拿著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上車後,他用流利的漢語說︰“麻煩去奧林匹克公園,我想先看看主場館的外觀。”
劉光齊有些驚訝于老人純正的漢語︰“您的漢語真好。”
“我是早稻田大學東亞文化研究專業的教授。”山本微笑道,眼鏡後的眼楮閃著智慧的光,“這是我第八次來北京,每次來都有巨大變化。
1988年我第一次來時,長安街上自行車還是主力軍呢。那時候哪能想到,二十年後的北京會是這般景象。”
車經過北四環,全封閉版本鳥巢和水立方的雄姿映入眼簾。
山本先生拿出相機,不停地拍攝著窗外景象,嘴里不住地贊嘆。
“不可思議,真是不可思議。”老人喃喃自語,“這些建築不僅展示了華夏的技術進步,更體現了一種文化自信。看那個‘鳥巢’,它沒有刻意采用華夏傳統建築元素,卻讓人聯想到華夏陶瓷的鏤空工藝。”
劉光齊有些驚訝于老人的洞察力︰“您說得對,我們很多司機培訓時也講過,這些建築是現代科技與華夏文化的結合。
就說那鳥巢吧,它的鋼結構編織就像老北京的手工藝品,既有現代氣派,又有傳統韻味。”
“2008年京城奧運會開幕式將是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縮影。”山本先生繼續說,手指輕輕敲打著膝蓋,“我研究華夏文化四十年,從未像今天這樣感受到華夏文化的活力。這不是簡單的復古,而是一種創造性轉化。”
下車時,山本先生遞給劉光齊一張名片︰“如果你有機會拉到外國游客,可以分享一些華夏文化的真實面貌。
你每天都在這座城市穿梭,你的視角是獨一無二的。”
這番話在劉光齊心中激起久違的波瀾。他捏著那張精致的名片,久久沒有發動汽車。
第二天,劉光齊在王府井接到了一對美國夫婦——布朗先生和夫人。他們是紐約的銀行家,對華夏既好奇又抱有某些偏見。
“京城比我想象中現代多了。”布朗夫人看著窗外的商業區,驚訝地說,“我以為會看到更多紅色標語和自行車。這簡直就像回到了紐約第五大道。”
劉光齊微笑著回應︰“京城確實有很多變化,但傳統文化也在很好地保留和傳承。您去看過胡同嗎?
前門那邊還保留著老北京的風貌,四合院、糖葫蘆、皮影戲,一樣都不少。”
“還沒有,但我們計劃去。”布朗先生說,調整了一下領帶,“說實話,來之前我對華夏有些擔心,但這里的氛圍很開放友善。人們都很熱情,志願者英語說得很棒。”
車經過故宮紅色宮牆,布朗先生突然問︰“司機先生,華夏人為什麼對奧運會如此重視?在我看來它只是個體育賽事。”
劉光思考片刻,回想起前一天山本先生的話︰“奧運會對華夏來說不只是體育比賽,它是一個向世界展示真實華夏的機會。
就像2008年京城奧運會開幕式,它將是對華夏幾千年文化的總結,並向全世界傳播著華夏文化的精神。我們等這個機會,等了一百多年。”
布朗夫婦點點頭,若有所悟。當車抵達目的地時,布朗先生多付了車費︰“謝謝你分享的見解,這比官方宣傳更有說服力。祝你今天愉快!”
幾天後,劉光齊又遇到了一位不同的乘客——來自非洲剛果的體育代表團成員。
他們穿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一路上歡歌笑語,車廂里洋溢著歡快的氣氛。
“京城,好!”一位運動員用生硬的漢語稱贊道,露出雪白的牙齒,“道路寬,建築漂亮,人們熱情!”
劉光齊通過後視鏡看到他們臉上的興奮表情,不禁也被感染了︰“祝你們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咱們華夏有句老話︰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成績重要,但參與更重要。”另一位運動員說,比劃著手勢,“華夏幫助我們建設體育場館,培訓教練員。這是真正的朋友。華夏和剛果,好朋友!”
奧林匹克中心區到了,運動員們下車前熱情地與劉光齊合影留念︰“我們會記住京城的熱情!謝謝您,司機先生!”
8月8日開幕式當天,京城沉浸在一片節日氣氛中。
從早到晚,劉光齊接送了一撥又一撥前往鳥巢的觀眾和嘉賓。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自豪和期待的笑容。
傍晚時分,他接到了一位特殊的乘客——一位坐在輪椅上的殘奧運動員。
小伙子雖然雙腿不便,但精神抖擻,眼神堅定。
“我很幸運能夠參加開幕式。”年輕運動員說,自己熟練地操控著輪椅上車,“華夏為殘奧會做了大量無障礙設施改造,這體現了對社會每一個成員的關懷。這些天我去了很多地方,幾乎沒有遇到障礙。”
劉光齊注意到京城確實發生了許多細微而深刻的變化︰地鐵站安裝了直梯,公共場所有了無障礙衛生間,人行道設置了緣石坡道。
這些變化他平時未曾特別注意,但今天經這位乘客一提,顯得格外醒目。
將運動員送到鳥巢指定入口後,年輕人在付車費時說︰“謝謝您,師傅。體育的魅力不僅在于競爭,更在于它能夠讓人們超越分歧,團結在一起。今晚將是證明這一點的偉大時刻。”
夜幕降臨,開幕式即將開始。劉光齊收車早早回到南鑼鼓巷。
院子里,鄰居們幾乎都聚在了何雨柱家那台最大的電視機前。
桌上擺滿了花生瓜子和北冰洋汽水,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喜慶的笑容。
他和老街坊們擠在一起,看著屏幕上那場無與倫比的表演。
當擊缶而歌的場面出現時,全院人發出了驚嘆,環形裸眼3d和現實增強技術完美應用。
其實京城是有兩個所謂的“鳥巢”的,一個是懷柔創新研究院的體育活動中心,京城人現在叫小鳥巢。
如今新修的奧體中心的國家體育場叫大鳥巢,今天舉辦活動的的國家體育場是可以全液壓封閉起來的,也可以開合。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它有一組機械龍鳳雕塑是懸浮在體育場上空的(永久懸浮哦)。
那就是主火炬,到時候點火就更有意思從太空會精準打來強光和地面點火手共同點燃。
“看!那是咱們華夏的缶!”何雨柱大聲道,激動地拍著大腿,“2008年的時候,張導用現代聲光電的技術手段展現傳統文化。這個創意太棒了!既有古韻,又有新意!”
畫卷徐徐展開,漢字、戲曲、絲綢之路、太極拳等華夏元素依次呈現。
當活字印刷版表現出三個不同字體的“和”字時,劉光齊感到一陣震撼,脊背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這個‘和’字表達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為貴’。”何雨柱激動地解釋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奧運會上,展示自己國家的文化多重要啊!”
開幕式上《美麗的奧林匹克》分為上篇《燦爛文明》和下篇《輝煌時代》,有《畫卷》《文字》《戲曲》《絲路》《禮樂》《星光》《自然》等章節,靈活多變地展示了華夏文化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胸襟。
當主題曲響徹夜空時,院子里突然安靜下來。劉光齊看到幾位老鄰居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水。
那一刻,他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集體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這一刻,他用車輪丈量著這座城市的廣度,用心靈感受著這個時代的厚度。
第二天,劉光齊又早早出車了。電台里播放著各國媒體對開幕式的盛贊。在酒店門口,他接到了一對英國老夫婦。
“真是太震撼了!”老先生一上車就激動地說,揮舞著手杖,“我參加過三屆奧運會開幕式,但這次是最令人難忘的。
那不是簡單的文化元素堆砌,而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展現。”
老婦人接著說,眼楮還帶著昨晚的感動︰“特別是那個小女孩(肖銘孜小朋友演唱)演唱《歌唱祖國》的環節,那麼純淨的聲音,沒有華麗修飾,卻直擊人心。我和我丈夫都感動得落淚了。”
劉光齊點點頭,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是的,這次開幕式有很多普通人參與表演。
就像暖場環節取消了主持人,全部啟用群眾表演,沒有任何明星,也沒有專業人員,就是百姓們喜聞樂見的華夏式廣場舞。這才是最真實的文化表達。”
“這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現啊!”老先生感嘆道,握著夫人的手,“不需要刻意炫耀,平凡真實最能打動人心。華夏這次做到了。”
隨著奧運賽事全面展開,劉光齊每天都會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乘客。
他用英語問候語,車里還備了一本《奧運場館指南》和多國語言常用語手冊——這是出租車公司統一配發的。
他學習得很用心,甚至開始在休息時跟著電台學幾句簡單的法語和西班牙語。
一天,他拉到了一位德國記者。對方一上車就開門見山地說︰“師傅,我正在做一篇關于京城奧運的深度報道。
除了官方聲音,我更想了解普通華夏人的看法。您覺得奧運給北京帶來了什麼?”
劉光齊思考了一會兒,誠懇地回答︰“說實話,奧運讓京城變得更開放了。不只是城市建設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人們心態的變化。
我們更願意了解世界,也更自信地向世界展示自己。
就說我吧,以前見到老外就躲,現在能跟他們聊上幾句,還學會了不少外國文化。”
記者認真記錄著,繼續問︰“有些西方媒體批評華夏借奧運做宣傳,你怎麼看?”
劉光齊笑了笑,眼神堅定︰“哪個主辦國不希望通過奧運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呢?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願意展示真實的華夏,既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也有現代化的發展,還有一個普通出租車司機每天12小時的工作。這就是真實的我,真實的華夏。”
記者下車前遞給劉光齊一張名片︰“如果你有什麼有趣的故事,歡迎聯系我。你是第一個把我問倒的出租車司機,我很佩服你的見解。”
奧運賽事進行到第十天,劉光齊在奧體中心接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山本先生。
“又是您啊,教授!”劉光齊認出了這位日本學者,趕緊下車幫他拿行李。
“劉先生,很高興再見!”山本先生坐進車內,神情比上次更加興奮,“我今天要去機場了,這次京城之行讓我感觸很深。我看了七場比賽,參觀了五個展覽,每一天都有新發現。”
去機場的路上,山本先生望著窗外飛逝的城市景觀,感慨道︰“京城的變化讓我想起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但華夏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在快速現代化的同時,沒有完全否定傳統,而是試圖找到一種平衡。這很難得,非常難得。”
劉光齊點頭︰“確實,我們司機培訓時也提到,奧運會籌備是中華優秀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融合的過程。既要現代化,又不能丟了根本。”
“我最欣賞的是開幕式上‘天人合一’的理念展示。”山本先生繼續說,手指不自覺地比劃著,“華夏傳統文化中‘和為貴’的思想與奧林匹克精神中團結友愛的理念是相通的。
當今世界需要這種文化共識,需要華夏智慧。”
到達機場後,山本先生與劉光齊鄭重道別︰“謝謝你讓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華夏。
記住,你不僅是出租車司機,也是文化的使者。繼續講述華夏故事吧,世界需要听到這樣的聲音。”
返程途中,劉光齊一直在思考山本先生的話。這時,電台里傳來調度聲音︰“有位以色列游客需要從頤和園到秀水街,附近有沒有中英雙語司機?”
猶豫片刻後,劉光齊拿起對講機,深吸一口氣︰“京b•n7749可以嘗試,我會英語。”
在頤和園門口,一位帶著兩個孩子的以色列母親上了車。她原本擔心語言障礙,但發現劉光齊能進行基本英語交流後,頓時放松下來。
“華夏真是太安全了,”她感慨道,將孩子們安頓好,“我晚上一個人帶孩子逛街都不擔心。這在很多國家是不可想象的。華夏的治安令人欽佩。”
劉光齊自豪地笑了︰“安全是應該的,你們是客人嘛。
咱們華夏人講究‘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幾千年前孔子就這麼教導我們了。”
到達秀水街後,以色列游客特意多付了車費︰“謝謝你的服務,也謝謝華夏舉辦這麼精彩的奧運會。我們會永遠記住這個美好的夏天。”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劉光齊將車停在國家體育場附近,遠望著鳥巢璀璨的燈光。
他想起自己這半個月來遇見的各國游客,想起他們的贊嘆、驚訝和認可。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在心中涌動。
這時,他的手機響了,是二兒子正則打來的︰“爸,你今天幾點收車?別忘了明天咱們全家一起去看看乒乓球比賽。我給你和小妹都弄到票了。”
“馬上就回。”劉光齊柔聲回答,心里暖融融的,“正則,謝謝你給爸弄的票。爸很期待。”
掛斷電話,劉光齊最後看了一眼鳥巢的燈光,發動了汽車。
在他的出租車生涯中,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不僅是歷史的旁觀者,也是這個偉大時代的參與者和見證人。
車輪滾滾向前,載著這個重新找到生活坐標的男人,駛向更加寬廣的未來。
京城的夜晚燈火輝煌,仿佛一條流動的光的河流,而他的出租車,就是這河流中的一葉扁舟,承載著一個個故事,連接著過去與未來,華夏與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