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軟著陸的回響
    1993年5月的京城,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不易察覺的松弛感。
    翻開各大主流報刊雜志,“國民經濟實現軟著陸”的標題與長篇論述佔據了顯要位置。
    權威的經濟學家和官方媒體紛紛撰文,詳細闡述這場歷時近三年的宏觀調控,如何成功避免了經濟“硬著陸”可能帶來的劇烈震蕩——那曾令人憂懼的社會不穩定風險,正在逐步化解。
    文章指出,通過一系列精準有力的措施如合理調控信貸規模、規範金融秩序、優化投資結構、穩定市場物價等),過熱的經濟引擎終于被平穩地降速。
    通脹壓力得到有效遏制,物價漲幅明顯回落。
    雖然部分行業面臨調整轉型的壓力,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尚待解決,但整體經濟正朝著更為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穩步前進。
    市場信心在恢復,人們開始更理性地規劃未來。
    二、故宮旁的關切與偶遇
    初夏的傍晚,故宮紅牆外那座幽深寧靜的四進院里,彌漫著溫馨的家常氣息。
    肖家德高望重的長輩肖征軍部擔任要職),與妻子王月、弟弟肖曙的妻子王一菲,以及肖鎮的妻子李小雲,圍坐在庭院中的石桌旁。
    茶香裊裊,話題自然轉到了家族晚輩身上——肖家那對23歲的雙胞胎閃著金光的鑽石王老五,肖承志小七)和肖承功小八)的終身大事。
    “小七這孩子,穩重踏實,在石城陸指的成績有目共睹。”ど媽王月放下茶杯,語氣溫和卻帶著關切,“這次去寶安參加駐港部隊的籌備工作,責任重大,時間肯定緊。
    他未來的伴侶,思想覺悟要高,能理解支持他的工作,最好也能獨立自強,把家里照顧好,讓他沒有後顧之憂才行。”
    李小雲作為母親,眼神里滿是慈愛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焦慮︰“是啊,工作重要,個人生活也不能耽誤。
    承志這孩子有主見,但終身大事,關鍵還是看兩人是否合得來,人品心性最重要。
    他常年在外,聚少離多,對方得能體諒,自己也得有事業寄托。
    我認識幾個老同事家的姑娘,工作能力都很強,人也明事理……”
    “小八這邊也不輕松,”弟媳王一菲接話道,“萬盛是老工業區,現在全國經濟剛‘軟著陸’,地方發展任務重、挑戰多。
    他年輕,剛去主政一方,壓力不小。
    他的另一半,性格要開朗大氣些,能幫他更快融入當地環境,最好在教育、文化或者民生服務方面有經驗或熱情,能和他一起為地方做點實事,成為真正的賢內助。”
    肖征老爺子一直安靜地听著,此刻緩緩開口,聲音沉穩有力︰“承志在為國效力,承功在為地方服務,都是干事業的黃金年齡。
    ‘軟著陸’是國家發展的新階段,也是他們個人奮斗的新起點。
    婚姻是人生大事,關系到家庭的穩固和幸福。
    我們長輩關心是應該的,人選要注重品德、能力和雙方的契合度。
    但也不用太著急催他們,讓他們先去新崗位扎下根,干出點實實在在的成績來。
    事業基礎打牢了,個人問題解決起來也更順心。
    你們做長輩的多留心、多關心,最終還是要看他們自己的緣分和選擇。”
    長輩們正討論著幾位優秀女青年的情況,言語間充滿了對晚輩幸福的期盼。
    就在這時,院門處傳來輕微的腳步聲。加班歸來的肖承功小八)剛踏進垂花門,就隱約听到了“相親”、“姑娘”、“小八”等字眼飄過來。
    他腳步一頓,心頭猛地一跳,幾乎是下意識地縮回了腳,悄悄轉身,沿著原路快步退出了四進院。
    相親?長輩們已經在張羅了?想到要面對一群陌生姑娘審視的目光,小八心里就一陣莫名的發怵。
    他決定先回自己在南鑼鼓巷95號西跨院的小窩冷靜一下。
    三、兄弟夜話︰期待與拖延
    回到熟悉的西跨院房間,肖承功的心還在撲通撲通跳。他拿起電話,撥通了遠在石城、明天就要啟程去寶安的哥哥肖承志小七)。
    “喂,哥,睡了嗎?”承功壓低聲音。
    “沒呢,收拾東西。怎麼了?”電話那頭傳來承志沉穩的聲音。
    “我剛回四進院,差點撞槍口上!”承功心有余悸,“爺爺、奶奶、小伯母,還有咱媽,正圍著石桌開‘作戰會議’呢!”
    “什麼作戰會議?”承志一時沒反應過來。
    “還能是什麼?給咱倆‘選妃’唄!”承功語氣夸張,“討論得可熱烈了,什麼思想覺悟高、獨立自強、賢內助、能融入地方……听得我頭皮發麻,趕緊溜回來了。”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隨即傳來承志低沉的笑聲︰“這麼快就提上日程了?看來長輩們是真著急了。”
    “你還有心思笑?”承功哀嚎,“哥,你不怕啊?想想那場面,多尷尬!”
    承志的聲音帶著一絲坦然,甚至有些期待︰“怕什麼?男大當婚。長輩們也是關心我們。
    再說了,能遇到一個志同道合、理解支持我們工作的人,不是好事嗎?我倒是覺得,順其自然就好。”
    他頓了頓,補充道,“不過,工作剛起步,確實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這事急不得,但也躲不過。”
    “我可沒你那麼豁達!”承功嘆氣,“我現在就想一門心思撲在萬盛的工作上,那麼多事等著做呢。
    相親?能拖一天是一天吧!哥,你是歡喜接受,我這邊可是能拖則拖,咱倆戰線不統一啊!”
    “行了,別想那麼多。”承志安慰弟弟,“長輩們也只是先物色著,最終決定權在我們自己手里。
    先把手頭的工作干好,比什麼都強。早點休息,明天我還得趕路。”
    掛了電話,兄弟倆心情各異。承志對未來的緣分抱有一絲朦朧的期待和順其自然的坦然;承功則像只受驚的兔子,打定主意先把“相親”這事無限期押後,專注于即將到來的地方工作挑戰。
    那份對未知情感的莫名恐懼中,似乎也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對美好未來的淺淺期待。
    四、南鑼鼓巷的困境與抉擇
    與此同時,僅一牆之隔的南鑼鼓巷95號院正院何家,氣氛凝重。
    何柳伯和老四何柳常愁眉苦臉地坐在父親何雨柱面前。桌上攤著幾份文件和催款通知。
    “爸,這次真是踫到硬茬子了。”何柳伯搓著布滿紅血絲的眼楮,“以前那些路子,現在都不好使了。
    人家那邊公司實力強,運作規範,抓著咱們在礦權手續上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不放,銀行那邊也風聲鶴唳。好幾個合作方都暫停了項目,說要觀望觀望。”
    何柳常也一臉疲憊︰“我們跑了好些地方,想找人疏通一下,可‘軟著陸’後,各方面都抓得嚴,以前能說上話的,現在都避而不談。
    說咱們現在最要緊的是把自身經營搞規範,把那個手續問題徹底解決掉。
    可這需要時間,也需要一大筆錢去補窟窿啊!現在資金鏈眼看就要斷了。”
    何雨柱抽著旱煙,眉頭擰成了疙瘩。他看著兩個為事業焦頭爛額的兒子,又看了看這承載了何家幾十年風雨的老院子,重重地嘆了口氣︰“唉!這‘軟著陸’,是讓經濟更健康了,可對咱們這樣底子薄、過去靠點小門路起家的,真是要命了。
    你們啊,以前光想著走捷徑,現在知道‘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了吧?”
    兄弟倆慚愧地低下頭。何雨柱磕了磕煙袋鍋,渾濁的眼楮里閃過一絲無奈,但更多的是對兒子的心疼和必須解決問題的決心︰“眼下這難關,靠你們倆硬闖,怕是闖不過去了。
    咱們…咱們得想辦法找人指點指點,看看有沒有合規的路子,能爭取點時間,或者找到解決那個手續問題的政策依據。”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望向西跨院的方向,聲音壓得更低︰“西跨院你們肖大伯…他現在不是在軍工系統當領導嗎?他見多識廣,人脈也廣,關鍵是他懂政策,講原則。
    雖然…雖然開這個口有點難為情,畢竟平時走動也不算太勤。
    但眼下,為了你們辛辛苦苦創下的這點基業,為了礦里那麼多工人的飯碗,我這老臉…豁出去了。
    明天,我親自去拜訪一下他,厚著臉皮請教請教,看有沒有什麼符合政策的法子,能幫咱家渡過這個轉型的坎兒。
    記住,不是去求特殊照顧,是去請教政策,爭取個規範解決問題的機會。”
    何雨柱強調著“合規”、“政策”,這也是他思慮再三後,覺得唯一可能且不逾矩的求助方向。
    何家父子三人相對無言,空氣中彌漫著沉重的壓力和對未知結果的忐忑,但也有一絲在絕境中尋求生路的微弱希望。
    五、時代的腳步
    故宮四進院的溫馨關切,南鑼鼓巷西跨院兄弟倆關于未來的私語,以及正院何家面對困境的艱難抉擇,交織在1993年5月這個初夏的夜晚。
    一面是長輩對年輕人事業與生活的殷殷期盼,是年輕人自身對責任、理想與情感交織的懵懂與思考;另一面則是經濟轉型浪潮中,普通創業者遭遇陣痛、尋求規範發展的掙扎與努力。
    國家的航船正穩健地駛向更深遠的改革海域,而船上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在時代的洪流中,以各自的方式努力著、奮斗著、選擇著,追求著那份屬于自己的責任、價值與幸福。
    肖家兄弟即將開啟的新征程,何家面臨的嚴峻考驗,都是這個大時代背景下,生動而真實的奮斗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