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局外人

第79章 閻解曠的“掮客生意”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高夫 本章︰第79章 閻解曠的“掮客生意”

    肖鎮與大舅哥夜談後的第二天,便載著滿滿一車年貨禮品,驅車前往探望老丈人李老頭和丈母娘林老主任。

    玉泉山的房子,李老頭早已利落地退還給中直機關事務局。

    這些老革命的覺悟就是高,行動也快,絲毫不拖泥帶水。

    他們的外孫肖承勛是個有心的,早就在離大舅家不遠的地方,為二老購置並精心改造好了一座二進四合院,專供退休的外公外婆頤養天年。

    林老主任原本想著跟大兒子住一起,彼此有個照應。

    但李老頭卻覺得不妥,他心思通透,明白“退而不休”容易引人閑話。

    他革命幾十年,如今算是功成身退。單是在他主掌財政口這些年,為國家積攢下的外匯儲備就超過了三千二百億!

    這驚人的數字,放在當下,其規模幾乎相當于後世千禧年代初的水平了,是他引以為傲的政績。

    肖、李兩家枝繁葉茂,後輩眾多,卻沒有一個參與過那幾年風行的“倒批文”活動。

    要知道,連肖鎮的老戰友、保利董事長劉淮海那樣的人物,都曾私下感嘆過某些人靠倒批文發了橫財。

    肖鎮家是沒必要趟這渾水,財富早已自由;而老丈人李家,則是家風嚴正,子弟們無論天賦高低,都努力接受了高等教育,如今各自在崗位上勤懇踏實。

    李小雲的幾個佷子,從軍的在軍營歷練,從政的則主動選擇了基層,尤其偏愛去沿海開放地區闖蕩。

    相比之下,肖鎮自家的兩個孩子,倒像是沒吃過苦頭似的,一個主動申請去了最艱苦的基層連隊,一個扎根在老區的偏遠鄉鎮。

    這一點,無論是肖征還是肖鎮,在戰友和老友圈子里提起,腰桿都挺得筆直,倍有面子。

    京城大院里誰不知道,肖首長家的肖鎮,打從五十年代起就是個“富翁”——人家是正兒八經靠爬格子寫文章掙稿費起家的,每筆稿費還堅持捐出一半,自己留一半。

    早年進京時,肖鎮就以出手闊綽聞名,是個有名的“散財童子”,不過花的都是自己辛苦掙來的稿費,誰也挑不出理。

    後來評上了學部委員院士),工資更是頂格,每月一千多塊,在那個年代是絕對的“高薪階層”。

    如今,他的月薪依然是最高檔,與他的ど媽王月、恩師秦老師、古老師,以及老搭檔老余、老華等人,都屬于頂尖的那一檔。

    時光流轉到1988年,南鑼鼓巷95號院的隔壁鄰居們,生活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肖鎮平時听妻子李小雲斷斷續續地提起,總結起來就是︰有兩家蒸蒸日上,一家則走了下坡路。這變化,到了1989年春節前,已經相當明顯了。

    先說這向上的兩家。頭一家,得從中院的何雨柱說起。

    何雨柱與老鄰居許大茂合伙經營的五荷堂餐飲管理公司,這幾年發展得紅紅火火。

    到如今,旗下已有“五荷堂”酒樓6家、“川蜀香”火鍋48家、中央廚房6處、“好味多”炸雞漢堡52家、“港味軒”茶餐廳18家。

    這些店面全是自持物業,堅持直營,沒有開放加盟,主要顧慮還是當時的交通物流條件限制。

    為了保證食材品質和供應穩定,公司還建立了4處食材生產基地,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以高于市價10的價格長期收購,並與多個大型農場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牢牢掌控了供應鏈。

    前年1987年),何雨柱將公司的日常管理交給了大兒子何柳伯。

    這本是培養接班人的好事,誰知何柳伯接手管理才半年,就捅了個大簍子。

    說起來,這五荷堂能有今天的規模,當初還是許大茂拉拔了何雨柱一把,否則何雨柱頂多像于莉那樣守著個小飯館過日子——當然,只要不遇到“白條”泛濫的年頭,小飯館也挺滋潤。

    公司的大方向一直由許大茂掌舵,他平時主要在港城,每半年象征性地回京查查賬。

    何柳伯接手後,不知听了誰的“高見”,竟自作聰明地打起了逃稅的主意。

    半年下來,公司賬面上稅費一分未交,他還沾沾自喜地向父親邀功,說給公司“節省”了一大筆錢。

    這可把代表許家來例行查賬的許世林嚇壞了。

    許世林從小在港城長大,家里經營著不小的實業,深知依法納稅是企業的根本。

    他明白跟何柳伯這種目光短淺的人講道理是白費口舌,當即復印了半年的賬本,飛回港城向父親許大茂如實匯報。

    許大茂一听也急了,這簡直是胡鬧!

    他立刻飛回京城,找到老伙計何雨柱,兩人關起門來,把何柳伯干的這樁糊涂事攤開了說清楚。

    第二天,許大茂就親自帶著公司財務,去稅務局補繳了所有稅款和滯納金,並主動繳納了罰款。

    事情處理完後,許大茂嚴肅地提出要退股。這下何雨柱真慌了神。還是何柳伯的母親柳樹偵明事理,她在大集團工作過,深知合規經營的重要性。

    最終,何柳伯被一擼到底,調去管供應鏈的收貨環節連後廚都不讓他踫了),算是深刻教訓。

    許大茂經營公司幾十年,明白對這種心存僥幸的“棒槌”,不狠狠敲打,以後還會捅更大的簍子。

    公司財務管理權移交給了許世林,後廚系統則由何雨柱親自重新抓起來。

    經此一役,五荷堂痛定思痛,從此年年都是市里的“先進納稅單位”。

    去年1988年)的大審查中,稅務和工商部門更是點名表揚了五荷堂,稱贊其財務規範、守法經營的水平堪比境外上市公司。

    另一樁值得稱道的,是後院老劉家老大劉光齊的成就。

    幾年前,劉光齊從京城調任華南某特區,擔任市里的二把手常務副市長)。

    一到任,他就從老同學那里了解到,自己主政的地方在業內有個不太光彩的稱號——“增值稅之都”,虛開增值稅發票和“走水”走私)活動一度相當猖獗。

    劉光齊不愧是肖鎮帶出來的學生雖然只是“露水學生”,未正式教學過),作風扎實。

    他上任頭兩個月,沒有急于燒“三把火”,而是沉下身子深入調研,摸清情況,用事實和數據說話。

    兩個月後,他雷厲風行地組織稅務、工商、公安等多部門聯合行動,開展了一場針對“虛開增值稅發票”和空殼皮包公司的專項治理。

    同時,向上級申請調派武警、水警等力量,一舉打掉了盤踞多年的走私團伙,肅清了市場環境。

    環境整治好了,下一步就是發展經濟。

    劉光齊開始馬不停蹄地四處招商引資。

    他跑得最勤的地方就是澳城,目標正是南山國際投資的掌門人王澤端。精明的王澤端講究分散投資風險。

    恰在此時,劉光齊的老鄰居肖承勛肖鎮和李小雲的長子)听說了劉領導在引資,又得知是自家老鄰居主政,自然格外關注。

    當時承勛剛把從英國收購的一批汽車品牌包括著名的路虎)整合完畢,正在尋找合適的生產基地落戶國內。

    承勛考察了劉光齊主政的區位、政策和整治後的營商環境後,最終拍板,決定將路虎越野車的研發和生產基地落戶于此。

    當然,承勛是有條件的︰當地必須建立起配套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

    這個艱巨的任務落在了劉光齊肩上。

    他不辭辛勞,一家一家地拜訪那些擁有機加工能力的鄉鎮企業主和私人老板。

    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南方的工業基礎本就相對較好,加上劉光齊以市政府財政作擔保,從澳城復興銀行爭取到了一筆專項貸款,用于扶持零配件企業技術改造和擴建,以及改善區域交通網絡。

    同時,他大力整頓政府效能,優化服務流程。

    幾年下來,成果斐然。“南方汽車集團路虎越野車(華夏)公司”順利建成投產,產能逐年攀升,到去年1988年)底已達到年產38萬輛整車的規模。

    路虎品牌在歐洲和英聯邦國家擁有深厚的市場基礎,出口勢頭強勁。

    單是這一家龍頭企業,就徹底扭轉了當地的經濟面貌,摘掉了“虛開增值稅之都”的帽子,真正展現出了特區的風采。

    隨後,通過承勛的牽線,他三嫂黃雲裳家族的橡膠輪胎公司也成功入駐。

    劉光齊還親自出馬,依托華南理工大學的技術資源,引進了寶安投資的電子、電氣項目在當地建立研發生產基地。

    五年任期大約19831988年)屆滿,劉光齊政績卓著,履歷過硬學歷高、經歷豐富、政績扎實不含水分),順理成章地獲得提拔。

    然而,就在他去年1988年)嚴格依照上級部署進行清理整頓時,觸動了某些境外不法勢力的利益,竟在下班途中遭遇了“黑槍”襲擊,險些喪命。萬幸搶救及時,最終轉危為安。

    在當年的國慶表彰大會上,劉光齊因其突出的貢獻和在危險面前的英勇表現,受到了中樞相關部門的隆重表彰。

    如今傷勢痊愈,已傳出消息,他將調任江南省擔任重要職務。劉光齊這一調動,正好與他家老二劉光天)所在的地方離得不遠,兄弟倆也算在同一個大區域團聚了。

    他們早就商量好,要把父母劉海中老兩口接到金陵居住,方便照顧。

    而促成劉光齊調往金陵的,背後也有老鄰居肖鎮的一點點推動——他在跟自己大舅哥李小雲的哥哥,位置很高)聊天時,順口提了一句這位“露水學生”兼老鄰居的情況和意願。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劉光齊自身的條件過硬。

    說完了向上的,再說那一個往下出溜的反面典型——後院閻阜貴家那位離了婚又搬回後院住的閻解曠。

    閻解曠這日子過得,實在是不成器。

    結婚剛滿三年,媳婦就再也受不了他這副不成才的樣子具體指其因打白條吃他大嫂霸王餐等被拘留過),毅然跟他離了婚,留下個才兩歲多的女兒閻維雯。

    閻解曠這下傻了眼,只能厚著臉皮搬回後院父母家,把女兒丟給閻阜貴和楊瑞華老兩口照顧,自己還得去上班。

    此前因為“白條”的事,閻解曠被單位扣了兩年半的工資,才勉強還清了他那張“四海嘴”在外面欠下的白條飯錢。

    這還是托了85年全國普調工資的福,工資漲了點,不然還得扣更久。

    好不容易還清了舊賬,閻解曠覺得喘了口氣,心思又開始活絡了。

    他沒吸取教訓,又跟自家那個吃了花生米的二哥閻解放那些留存出來的“有前科”的狐朋狗友混到了一塊兒。

    京城爺們兒愛聊國家大事、小道消息,這算是地域特色。

    閻解曠這幫人聚在一起,天南海北胡侃亂吹,竟然真讓閻解曠從中琢磨出了一條他自以為能鑽空子的“生財之道”——給人“牽線搭橋”、“跑腿辦事”,京城官面話叫“做掮客”。

    這家伙,搞歪門邪道倒是無師自通。

    一伙人策劃、演練了倆月,一場轟轟烈烈的“掮客”業務就此開張。

    他們利用信息差和人們辦事想走捷徑的心理,把自己包裝成“手眼通天”、“門路寬廣”的人物,到處招搖撞騙,收取所謂的“活動費”、“中介費”。

    到了去年1988年)底全國開展專項整頓活動之前,他們這個團伙居然一直沒失手。

    閻解曠也低調地置辦了些家當,買了輛摩托車顯擺。

    其實以他“掙”的錢,買輛當時時髦的復興大眾汽車都綽綽有余。

    但經歷過拘留所“教育”的他,這次學“乖”了,知道不能太張揚,得悶聲發財。

    他甚至還做著美夢,想著等錢攢夠了,就去境外港城、星洲那些地方好好“浪一浪”。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正當閻解曠憧憬著“美好未來”時,席卷全國的專項整頓風暴,將他們這個招搖撞騙的團伙連根拔起,一網打盡。

    肖鎮听李小雲說起閻解曠這事兒,也只能無奈搖頭。

    久走夜路必撞鬼,放著好好的大專畢業生身份,踏踏實實干工作,熬到現在怎麼也該是個中層干部了。

    偏偏一次次學他那被槍斃的二哥,這回算是徹底把自己玩兒進去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局外人》,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局外人第79章 閻解曠的“掮客生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局外人第79章 閻解曠的“掮客生意”並對四合院局外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