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鎮又莫名其妙消失了整整4個多月時間,官方途徑的話肖鎮院士在春城全軍信息處理培訓基地培訓全軍信息處理骨干官兵。
肖鎮,自1978年度獲得了該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石墨烯的重大科研成果唄。
眾所周知那時候正是緊張的戰前動員的時候,他是真忙,他就是後勤技術支持的總負責人。
所以匆匆坐著老鄉的專屬公務機直飛斯德哥爾摩停留三天時間領了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舉辦了一場學術研討會就匆匆回到國內戰備值班。
肖鎮這一次把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全部獎金定向捐贈他自己的母校巴蜀中學、景山學校、華清大學分別以他母親文雲淑名字命名的基金會。
他自己又從自己專利金海外賬戶里湊整了500萬美元,成立了“文雲淑宏志獎學金”和“文雲淑優才獎學金”。
前者是獎勵兩所中學的,後者是獎勵天賦高的華清天才們的。
每年的利息就是獎學金數,中學一個學校都有100萬美元。
華清大學獨得300萬美元,這時候已經不是小數了。
肖鎮信守諾言將他得到的197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獎章和證書、獲獎論文刊登的《科學》雜志全部捐給了紀念堂,也算是全了他和這位偉大長輩之間的情誼。
然後肖鎮就去島城,那里他的學生郭林早已經等候,他們要干一件大事。
肖鎮直接將聚變堆前的最先進裂變技術屬于第四代堆“釷基溶鹽堆”技術拿了出來,免得耽擱他後面搞托克馬克裝置的時間。
郭林目前已經是華夏首屈一指的核動力專家,魔都秦山核電工程如今已經在肖鎮稍微給灌頂下就換裝了三代堆。
第三代堆不會出現日本福島那種核泄漏災難。
跟著郭林的團隊,肖鎮考教後他們的確完全掌握了三代堆的技術和知識。
肖鎮這才忙里偷閑上玲瓏1,一上來指標就是240兆瓦的大功率核動力堆,還是第四代安全核動力技術。
關鍵是不費多少核原料的,一次加注全球能跑50年才換芯體,安全又經濟。
這玩意兒是為第二艘核動力大平頂17號艦配置的核動力裝置核心。
達利安船廠的大平頂慢慢建造船體也已經造了出來,暫時裝備j9bg,什麼時候換裝隱身戰斗機那就看東北602所給不給力了。
601所老頌帶領的團隊這次同樣到了山東島城,一半時間輔導郭林他們做四代堆陸地實驗堆,一半時間指導601所研發隱身多用途戰斗機j13a,後面602所得這次很虛心申請到了肖鎮小課堂學習。
肖鎮如今是金身大成好嗎,兩座諾貝爾獎獎章,一座菲爾茲數學獎。
肖鎮和他秦老師要是想年年都能去諾貝爾領獎,這樣的超級大學閥授課還不趕緊過來坐好听課。
當時命名j13的時候,還有人說啥友邦驚詫的那人,肖鎮反正後面就沒看到這人出現了,肖鎮就是故意取名j13a、b的,純屬個人惡心人的小愛好而已。
達利安的船體排水量13萬噸,對外宣稱10萬余噸,電磁彈射,玲瓏1型240兆瓦中壓直流電機推動,航速33節,無限循環50年不換芯體。
搭載各類重型艦載機、固定翼預警機、電子戰機、直升機90余架,目前主要搭載j9bg第三代半戰斗機。
後續j13b海軍艦載型研發成功後再逐步替換。
肖鎮老朋友老華如今把研究所搬到了島城海軍的海事大學了。
這不肖鎮一來,就帶著肖鎮坐著“海試”指揮艦去黃海外海釣魚搞燒烤大會。
果然吃人嘴短,老華也想安排幾個研究所和學校的天賦型學生來蹭課。
肖鎮沒什麼猶豫就答應了,老華他們這群搞大黑魚的才是最後解密的一群人,讓我們向他們這群默默奉獻的人致敬。
1979年4月1日,肖鎮的核動力和隱身涂層、空氣動力學、航電升階課堂開課。
每次上課,劉洋他們就會把屏蔽器開啟,警戒線前出100米警戒,這些都是打通相關科學研究任督二脈的干貨。
這次肖鎮保密工作抓得相當嚴,萬年不出鏡的王大路親自過來布置防諜保密工作。
1979年4月的島城,海風裹挾著咸澀氣息掠過海軍科研基地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群。
肖鎮給這些家伙上了近一個月課後。開始手把手教他們設計制造第四代堆了,這時候復興精密的人調了近1200人的骨干技術工人一起開展工作。
肖鎮站在實驗樓頂層,望著窗外郭林團隊反復調試的巨型壓力容器,指節在玻璃上叩出輕響︰"這次我們要在三個月內完成冷態調試,七月必須見到藍焰。"
他的聲音低沉而篤定,像是在給時間下戰書。
實驗室里,工程師們正圍著三維建模圖激烈討論。
肖鎮目光掃過圖紙上復雜的流體力學曲線︰"釷基熔鹽堆的關鍵在于回路穩定性,任何微小的湍流都可能引發鏈式反應偏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忽然抓起激光筆,在投影上劃出數十個紅點,"把這幾個區域的冷卻管道換成鈦合金蜂窩結構,能將熱交換效率提升27。"
深夜的實驗場依然燈火通明。郭林捧著實時監測數據沖進主控室時,肖鎮正靠在控制台打盹,手中的咖啡杯早已涼透。
"肖院士,回路壓力突破設計閾值!"郭林的喊聲驚醒了所有人。
肖鎮瞬間睜開眼楮,抓起圖紙疾步走向操作台,指尖在觸控屏上飛速滑動︰"立即啟動備用回路,把熔鹽流速降到0.8馬赫!"
時間在警報聲與數據流中流逝。當晨光再次染紅黃海海面時,肖鎮的白大褂上沾滿油污,卻難掩眼中的興奮。
他指著監測屏上趨于穩定的曲線對眾人說︰"接下來進入熱態測試,記住——我們不是在造反應堆,是在馴服一頭溫順的核能巨獸。"
6月下旬,實驗進入白熱化階段。
王大路親自帶隊在基地外圍布設了三重電磁屏障,連飛鳥掠過都能觸發紅外預警。
肖鎮每天工作近20小時,累了就躺在控制室的行軍床上,枕邊放著《核物理前沿》與家人的照片。
他時常在深夜翻開的相冊,輕聲呢喃︰"等這堆成了,您的獎學金能幫更多孩子觸踫星辰。"
7月15日凌晨三點,主控室空氣仿佛凝固。肖鎮的手懸在點火按鈕上方,周圍二十余雙眼楮緊盯著他的指尖。
"三、二、一——"隨著清脆的" 嗒"聲,反應堆艙內瞬間亮起幽藍的光芒,監測屏上的各項參數開始穩定攀升。
當確認達到設計功率的102時,整個基地爆發出壓抑許久的歡呼。
肖鎮卻轉身走向窗邊,看著漸白的天際喃喃自語︰"該準備上艦測試了..."
1979年深秋,達利安船廠的龍門吊在晨霧中緩緩轉動,肖鎮仰頭注視著吊裝平台上的“玲瓏1”型核動力裝置。
這台重達千噸的龐然大物被包裹在特制的減震框架中,如同遠古巨獸的心髒,即將植入鋼鐵巨艦的胸膛。
“注意傾角,偏差不能超過0.01度!”肖鎮手持對講機,聲音穿透施工現場的轟鳴。
他的白大褂口袋里,疊著兩張全家福照片——這是每次重大工程前他都會觸摸的“護身符”。
安裝團隊采用了獨創的“磁吸定位法”,利用強磁場將反應堆與艦體基座精確對接,這個方案正是肖鎮在實驗室連續72小時推演得出的。
在封閉的安裝艙室內,肖鎮親自檢查每一處焊縫。
他戴著特制的防輻射手套,指尖拂過滾燙的金屬接縫,如同觸踫精密儀器。
“這里的應力分布不均,”他用粉筆在鋼板上畫出波浪線,“立即增加三個支撐肋板,否則在高速航行時可能引發共振。”
郭林擦著額頭的汗記錄,深知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判斷比任何檢測設備都精準。
安裝進入關鍵期時,突發的冷卻劑泄漏警報撕裂了平靜。
肖鎮第一時間沖進隔離區,在輻射劑量超標的環境中,僅憑觀察壓力表的細微波動,便鎖定了閥門密封圈老化的問題。
“用聚四氟乙烯加碳縴維復合材料,”他扯下防護面罩,聲音沙啞卻堅定,“三小時內必須完成替換!”當新部件安裝完畢,監測數據恢復正常,團隊成員才發現他的防護服已被汗水浸透。
經過兩個月的緊張調試,核動力系統終于進入聯調階段。
肖鎮在艦橋指揮室搭建了臨時工作台,示波器的熒光映照著他布滿血絲的眼楮。
每當夜幕降臨,他都會獨自來到甲板,望著反應堆艙室透出的幽藍微光,與記憶中的科研手稿、ど爸ど媽的叮囑反復印證。
1980年春節前夕,所有測試指標達到設計要求。在最後的全功率運行測試中,當監測屏顯示“連續96小時穩定輸出240兆瓦”時,達利安船廠上空響起了久違的鞭炮聲。
肖鎮站在艦島最高處,看著飄揚的五星紅旗,將家人的照片輕輕貼在胸口。
次日清晨,他默默收拾好行囊,婉拒了所有慶功邀請,只在船廠留言簿上寫下︰“科技報國,永無止境。”
當肖鎮的專車駛出船廠大門時,晨霧中的核動力航母正準備迎接首次海試。
肖鎮這家伙又食言了,大兒子帶著女朋友來見家長都沒時間見。
中間除了去了一次第一輪輪戰慶功宴就再也沒離開島城實驗基地。
肖鎮這家伙耽擱肖承梁和郭惠怡整整一年多時間,再不出現,兩個干柴烈火的年輕人愛情結晶就還有7個月就生出來了。
這次急匆匆回家,就是去會親家定日子結婚的,見面地點定在了深市復興產業園附近的復興國際大酒店。
至于肖鎮、玲瓏1型釷基熔鹽堆、核動力大平頂一點都沒報道。
還是大老美的衛星無意拍到了海試的17號平直甲板大貨,相關方面才對外發布舷號17,核動力、電磁彈射、平直甲板10萬余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喜歡四合院局外人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局外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