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劉備提前兩千年,將建築公司的概念提了出來。
同時下令讓地方官府組建建設局,負責建設、管理和維護所屬郡縣範圍內的道路、橋梁、水利、修建城池等基礎設施。
同時,拿到幽州、冀州、青州州牧印璽的劉備,選了一個良辰吉日,也對手下文臣武將進行了封賞。
首先是幽州。
徐庶被封為幽州長史,秩千石,總管幽州州牧府內政務。
關羽被封為幽州司馬,秩比千石,主管幽州軍事事務,負責州內軍隊調度。??
田豐被封為幽州從事中郎,秩六百石,負責參與決策與文書起草。
其次是青州。
陳宮被封為青州司馬,秩比千石,主管青州軍事事務,負責州內軍隊調度。??
張飛被封為青州司馬,秩比千石,主管青州軍事事務,負責州內軍隊調度。??
沮授被封為青州從事中郎,秩六百石,負責參與決策與文書起草。
最後便是冀州。
諸葛亮被封為青州司馬,秩比千石,主管青州軍事事務,負責州內軍隊調度。??
黃忠被封為青州司馬,秩比千石,主管青州軍事事務,負責州內軍隊調度。??
除了設置這三州的核心屬官,這些年政治學院畢業的優秀畢業生。
以及這些年投靠劉備的有實干的人才,劉備也給他們封賞了一些職能屬官。
比如別駕從事主管民政),治中從事主管檔案及司法),主簿起草文書,記錄日常事務),功曹考核選拔官吏)。
趙雲被封為征北將軍,負責防範北方鮮卑、烏桓、匈奴、等少數民族進攻。
張遼被封為征南將軍,負責防範南部董卓、曹操的入侵。
太史慈被封為征西將軍,負責防範西部馬騰、韓遂西涼軍的入侵。
徐晃被封為征東將軍,負責防範其他勢力通過水路登陸青州和幽州沿海。
張合被封為鎮北將軍, 義被封為鎮南將軍,高順被封為鎮西將軍,而甘寧做為唯一的一位水軍大將,則被封為水軍大都督。
武將方面,大漢朝地位最高者為大將軍,地位等同于朝中的大司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歷史上的韓信,衛青,霍光等人都曾是這個職位,而最近的則是外戚何進。
劇中,曹操迎獻帝之後本想封自己大將軍,可惜被手下勸諫,最後封給了袁紹。
其次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這三個官職,大致相當于朝堂的三公。
驃騎將軍自不必多說,幾乎成了霍去病的專屬稱呼!
後世詩詞中多有關于驃騎的描寫,已不表示這個職位,而是代表霍去病這個人。
至于車騎將軍,大漢王朝鼎盛時大將出征就拜為車騎將軍,打完仗就卸任了。
漢朝末年,這個稱呼就有些爛大街了。
再接下來,就是xx大將軍,比如中,鎮國大將軍,以及四方將軍前左中後)。
再往下,則是四征將軍東南西北),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
再往下,又有中郎將,校尉,偏將軍,護軍不等,這些情況就更復雜了。
至此,這些年以來投靠劉備的文臣武將,全部都獲得了封賞。
封賞完畢,劉備對眾人道︰
“在諸位的幫助下,備已取得三州之地,今日,便對各位論功論能力進行封賞。
如今天下大亂,諸侯爭霸,互相功伐,再加上天災不斷,普通百姓苦不堪言。
備想重造大漢,還普通百姓一個朗朗乾坤,望諸君助我!”
眾人皆拜倒高呼︰“願為主公效死!”
封賞結束後,便是歡慶宴席,眾人都離開後,諸葛亮留下對劉備道︰
“主公,如今三州之地已經穩定下來,百姓基本都能能夠吃飽穿暖。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部律法來規範境內所有人的行為,避免形成特權階層!”
劉備听後十分認可,這個時代,很多官員斷案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學識和經驗。
而有了法律,地方官員就能更好處理地方政務,也能進一步規範百姓的行為。
“孔明所言極是,如今三州初定,確需一部合適的律法,只是這律法該如何制定,恐怕還需從長計議。”
諸葛亮微微一笑,從袖中掏出一份文書,遞與劉備,說道︰
“主公,亮這些日子已初步擬定了一份律法草案,您可先過目。”
劉備接過文書,仔細閱讀起來,臉上露出贊賞之色。
諸葛亮不愧為三國中的智力天花板級人物,文書中的律法在劉備這個後世之人看,盡管還有不少缺陷,但已經是相當難得了。
“孔明心思縝密,此律法草案考慮的還算周全,可依此進一步完善。
不過,律法的推行需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
諸葛亮拱手道︰“主公說的是,亮定會與諸位同僚一同完善律法,並確保其順利推行。有了律法的約束,三州之地必將更加繁榮穩定,為日後重興大漢奠定堅實基礎。”
說起律法,劉備想起了歷史上曹魏司法制度的奠基者—高柔。
其在位期間,推動司法改革,同時倡導改革刑罰制度,推動刑罰制度規範化。
高柔的法治思想很多都被采納,後來的《曹魏律》中就融入了很多他的法律主張。
劉備當即詢問諸葛亮有沒有听過高柔,從諸葛亮這里得知,高柔是陳留郡圉縣人。
劉備當即安排人去陳留請他,帶回來一起制定律法。
數日後後,派去陳留的人傳回消息,高柔听聞劉備廣施仁政、欲重興大漢,欣然應允前來。
又是幾日後,高柔見到劉備後,行了大禮,說道︰
“久聞使君仁義之名,柔願效犬馬之勞。”
劉備大喜,忙扶起高柔,將諸葛亮擬定的律法草案交予他。
高柔仔細研讀後,提出了諸多獨到見解,與諸葛亮等人一番探討,眾人思維踫撞,律法草案在不斷修改中趨于完善。
與此同時,各地建設局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道路逐漸平坦,橋梁橫跨江河,水利設施讓農田灌溉更加便利。
百姓們的生活越發安穩,對劉備也更加擁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