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

第107章 遛狗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身無分文 本章︰第107章 遛狗

    中午時分,汴州西北數里外。

    李佑正率著八百子弟兵快速行軍,突然前方出現一騎。此人見他們靠近,迅速後撤數十步,卻又始終停留在不遠處觀察。

    糟糕,行蹤暴露了,這人必定會跑去汴州城報信。

    河南地區地勢復雜,雖非江南那般水網密布,但地形多樣,養馬成本高昂,馬匹數量有限,且在許多地方,騎馬並不比步行或乘船便捷。

    如今能有哨騎出來打探,顯然官府已有所警覺!

    “吃飯!”李佑當機立斷,命令士卒們聚攏用餐。

    甦如鶴一邊啃著干糧,一邊憂慮地說︰“咱們行蹤已泄,汴州城肯定四門緊閉,加強防備了。”

    黃ど也附和道︰“我以前押送糧草去過縣衙,知曉汴州城的情況。那城高大堅固,東邊緊臨汴水,南邊和北邊都有寬闊的護城河。西北邊雖無護城河,但有起伏的山坡阻擋,下去便是一片窪地,易守難攻。”

    江大山接著說︰“我也押送過糧草去縣衙,要是沒有戰船,只能從南北兩邊攻城。可城外滿是街市民居,咱們穿過街市時,城里的人馬上就能關閉城門。”

    想要偷取汴州城,談何容易,尤其是像汴州這樣的臨水大城。即便城內兵力空虛,只要城門緊閉,攀爬城牆不僅耗時費力,還得準備大量雲梯。

    填飽肚子後,李佑拍拍屁股站起身,突然下令︰“往北走!”

    八百士卒迅速調頭,由于剛吃完飯,行軍速度較為緩慢,看上去就像一次武裝郊游。

    那哨騎遠遠地跟在後面,一路尾隨,直到天色漸黑,才策馬疾馳回汴州城報信︰“大人,有一股賊寇往北方偏西去了,似乎是朝著鄢陵縣方向流竄。”

    “不來汴州城就好,不來就好!”汴州知府徐復生總算松了口氣,雖說鄢陵縣也在他的管轄範圍內,但相較于汴州城的安危,鄢陵的威脅似乎小了些。

    稍稍冷靜下來後,徐復生立刻下令︰“快乘船去稟報李節度使,就說有一股賊寇朝鄢陵縣方向去了。”

    李佑行軍速度極快,雖然行蹤暴露,但沒人清楚他們的底細,只知道是來自宣化鄉的一股賊寇。

    事實上,此時各地賊寇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局勢一片混亂。

    ……

    其實,秦宗權和李勉之前忙于內斗,在黃巢勢大,揮軍北上的消息傳來後,朝廷嚴令他們停止內斗,共同防範黃巢。

    秦宗權雖表面遵旨收兵,但內心對吞並汴州仍不死心。而李勉也對秦宗權心懷恨意,可面對黃巢的威脅,不得不與秦宗權暫時放下恩怨。

    兩人為了應對黃巢,不得不將大部分兵力調往黃巢可能進攻的方向,對李佑這股小小的勢力並未太過在意,只覺得不過是眾多流寇中的一支,掀不起什麼大浪。卻不知李佑正謀劃著一場足以改變局勢的行動……

    永陽鎮。

    李勉收到各部傳來的消息,臉色陰沉得仿佛暴風雨前的烏雲。他原本的作戰計劃,已然宣告失敗。

    除了黃巢,他壓根沒把其他反賊放在眼里,于是分兵南北,試圖將那些不成氣候的賊寇驅趕至武興鎮方向,讓大小反賊匯聚一處。

    如此一來,反賊看似人多勢眾,實則來源復雜,內部必然矛盾重重。而且,他們聚集在武興鎮方向,三面環山,更便于一舉殲滅,即便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反賊遁入山中。

    換做其他稍有威望的農民軍領袖,定會串聯各方,合兵一處共同抗擊官府。就像山西、陝西的反賊,向來都是如此,畢竟單打獨斗難以與官兵抗衡。

    可李佑卻不按常理出牌,非但不出面組織聚賊,反而玩起了失蹤。四鄰八鄉的賊頭子們以為李佑帶人跑了,也紛紛琢磨著跑路。

    汴水以北的農民軍拖家帶口,翻山越嶺,直往鄢陵縣流竄。汴水以南的農民軍則繞過大山,前往陳留縣西部。

    殺地主、分田地,本是坐寇行徑。但官軍一到,眾賊驚恐萬分,瞬間變成南北兩股流寇。

    李佑也失算了,他本想讓那些賊頭幫自己阻擋官兵幾日,可別人也不傻,既然打不過官兵,就干脆采用流竄戰術,跑去禍害鄰近州縣。

    “你們怎麼看?”李勉臉色難看地問幕僚們。

    幕僚宋千說︰“大帥,當務之急是傳令鄢陵、陳留兩縣,讓知縣聯合當地士紳,盡快招募鄉勇保衛地方。流寇一旦流竄起來,就會如黃巢一樣,賊勢只會越來越大,必須加以遏制。”

    鄭凱則說︰“攘外必先安內,李佑才是心腹大患,那些流寇暫且可以不管,應徑直揮軍攻打黃家鎮!”

    宋千也建議道︰“先攻破黃家鎮,再回兵追殺流寇。如今已近冬季,待到來年開春,鄢陵縣、陳留縣的鄉勇經過訓練想必更加精銳,而反賊在山中熬過寒冬,士氣必然低落,那時便可一舉將其擊破。”

    李勉沉思良久,最終拍板決定︰“就按此策,立即出兵黃家鎮!”

    眾人領命而去,李勉獨自坐在帥帳中,心中卻隱隱有些不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從反賊俘虜的供述來看,“李公子”拒絕與其他反賊合兵,完全不顧他們的死活,似乎還帶兵進山當土匪去了。

    但李勉總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李佑在黃家鎮的所作所為,可不像是要當土匪,倒像是有著更大的野心,似乎沖著改朝換代去的!

    數千官兵從永陽鎮乘船出發,很快便在李家拐登陸。

    李勉派出探子開路,自己則坐鎮戰船等待消息。

    半日過去,探子陸續回報,李家拐附近空無一人,進山的路上滿是人畜腳印。

    李勉臉色愈發陰沉,又派出數股小部隊,沿著兩岸村落展開探查。

    結果發現,村民都進山了……

    李勉移師黃家鎮,同樣不見一人,整個鎮子冷冷清清,連根毫毛都沒有。

    怎麼辦?

    李勉不敢貿然進山追擊,因為他麾下新兵士卒訓練不足,一旦在山中遭遇埋伏,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全軍崩潰。

    幕僚宋千獻策道︰“再有月余便是寒冬,山中苦寒,賊寇難以久居。大帥只需陳兵黃家鎮,一邊操練士卒,一邊耐心等待。讓那些反賊在山中自生自滅,待到來年開春再進山,屆時鄉勇更加精銳,反賊士氣低落,定可一舉破之!”

    李勉閉上眼楮,苦苦思索,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就在這時,一艘快船疾馳而來,是留在永陽鎮督糧的水兵。

    “大帥,大事不好!梅塘鎮被賊兵攻陷,賊兵渡河往東去了。他們離開梅塘鎮之前,殺了幾個地主,許多佃戶趁機起事,如今梅塘鎮附近遍地都是賊寇!”

    李勉猛地一驚,大吼道︰“快回汴州城!”

    梅塘鎮就在渦水邊上,按說報信應該很快。

    可李勉此前將船只全部征調,導致李佑他們搶不到船,只能用門板扎成木筏過河。同樣,報信的士紳也沒船可用,只能騎著騾子一路狂奔,這才導致消息延誤至今。

    那匹騾子,還是李佑他們搶剩下的……

    李勉迅速乘船回師,半路又接到汴州知府徐復生的“報捷”。

    沒錯,是“報捷”!

    據說有上千賊寇企圖攻打汴州城,被英明神武的徐知府率領城中青壯輕松擊潰,賊寇已折道朝鄢陵縣流竄。

    這個消息讓李勉心生疑惑。

    宋千看完信件後,分析道︰“李佑膽大包天,想必是想奇襲汴州城。但他半路行蹤泄露,徐知府關閉城門,他只能無功而返,逃往鄢陵縣做流寇去了。汴水以北的賊寇也都翻山去了鄢陵縣,李佑肯定是去與他們會合。”

    李勉認同這個推測,畢竟汴州城防御堅固,僅憑汴州府和浚儀縣的衙役也能堅守一陣。

    為了穩妥起見,李勉分出八百府兵,讓他們乘船回汴州城守城。

    這些府兵戰斗力低下,連鄉勇都比不上,還喜歡劫掠。把他們派回去守城剛好,諒他們也不敢在汴州城胡來。

    而李勉自己則帶著主力駛入渦水。

    渦水有支流,向西可到太康縣,這正是李邦華之前大迂回的路線。向北則通往鄢陵縣,既能追擊流寇,也能在此等候李佑自投羅網。

    李勉朝鄢陵縣行船一日後,再次接到快船送來的軍情︰在汴州以北八十里,賊寇洗劫了江邊的白沙鎮,沿途搶奪地主家的牲畜和糧食,朝著鄢陵縣方向逃去。所過村鎮,不少佃戶被煽動造反,請節度使大人速速派兵鎮壓。

    種種跡象表明,李佑果然去了鄢陵縣,似乎要與逃往那里的宣化鄉流寇匯合。

    李勉當即下定決心,不再返回汴水沿線,而是繼續乘船沿渦水而上,加速直奔鄢陵縣。

    他並不擔心李佑會偷取汴州城,畢竟已經派了八百府兵回援,那些人守城綽綽有余。

    ……

    浚儀縣、鄢陵縣交界地帶。

    李佑那八百多士卒如今已擴充到一千三百多人。

    新入伙的大多是家中無牽掛的青壯,還有一些是偷偷離家從軍的窮人。在洗劫汴水邊上的白沙鎮時,陳壽郎招募了幾個戲子入伙,張鐵牛則拉來了二十多個苦力。

    他們現在不僅人多了,還擁有許多驢子、騾子和黃牛,用來馱運從地主家“借”來的糧食。當然,這些牲口也是向地主“借”的。

    “什麼?又回去?”甦如鶴滿臉郁悶,“咱們在這里兜兜轉轉好幾天,我都快被繞暈了!不是要去鄢陵縣嗎?怎麼又回頭去打汴州城?”

    “你都暈了,官兵肯定更暈,”李佑笑著解釋,“如今汴州城周邊村鎮到處都有人造反,咱們回去不怕暴露行蹤。”

    隨軍主簿黃順德嘀咕道︰“雖然不怕暴露行蹤,但城外遍地亂民,汴州城肯定會重兵防守吧?”

    “誰說回了汴州,就一定要攻打汴州城?”李佑反問。

    黃ど好奇地問︰“那咱們打什麼?”

    “稅關啊!”李佑大笑,“稅關錢財眾多,船只也不少,搶了錢財就能乘船溜走。”

    江大山撓撓頭︰“可咱們從武興鎮出發時,不是說好了偷襲汴州城嗎?”

    李佑耐心解釋︰“打仗講究隨機應變,哪能一成不變?咱們行蹤暴露,刺史關閉城門,就只能另尋他法。把周邊村鎮攪得大亂後,官府摸不清咱們的動向,只以為咱們要去鄢陵縣。我已經打听清楚,去鄢陵縣最近的路是從渦水乘船而上。那個秦宗權肯定會被誘往鄢陵縣。此時咱們殺個回馬槍,汴州那邊必然難以招架。”

    甦如鶴學過兵法,瞬間領悟︰“這叫聲東擊西,也叫攻敵不備。虛虛實實,變幻莫測,下次讓我帶兵,也能這麼干。”

    喜歡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請大家收藏︰()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方便以後閱讀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第107章 遛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第107章 遛狗並對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