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

第23章 賣官蠰爵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身無分文 本章︰第23章 賣官蠰爵

    船只停靠,秋雨驟降。

    知縣鄭乾撐傘問道︰“陳公,時雨寒涼,不如等雨停再上岸去管仲墓祭拜?”

    “細雨微風,正是出游好時機!”

    節度使陳遠揮開僕從遞來的傘,拄著一根竹杖,邊走邊吟︰“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這詩是唐宣宗李忱所作,盡顯豪邁。

    鄭乾咬咬牙,也收起油傘,又整了整襆頭,快步跟上道︰“陳公如此豪情,真乃雅士,與詩中壯志同輝!”

    後面的士子見狀,也紛紛收傘戴帽,頂著秋雨向管仲墓走去。“公子,咱也不打傘?”周武問。

    甦皓說︰“跟著便是,傘帶著,雨不大。”

    李佑倒是有些興奮,畢竟要去管仲墓,能領略一番聖賢遺風。

    听說節度使要來拜祭,本地里長早就在等候。

    附近姓管的百姓不少,有些是管仲的後裔,有些是舊時家僕的後代。

    里長姓管,一路領著眾人前往,介紹道︰“此處便是先祖故居遺址。”

    “風光秀麗,確實是個好地方!”陳遠連聲贊嘆。

    管仲當年在潁上生活,此地雖歷經歲月變遷,仍留存著一些舊跡。

    李佑被擠在外圍,年紀小個頭矮,墊腳蹦跳才看清那所謂的遺址。

    一看之下,滿心失望。

    不過是一片殘垣斷壁,並無特別之處,甚至有些破敗。

    但這里畢竟是管仲生活過的地方,他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留下無數傳奇。

    陳遠取來水瓢,在一旁的井中舀水,品嘗後贊不絕口︰“清冽甘甜,世間少有,諸位可嘗嘗。”

    眾士子都是本地人,哪會沒喝過這井水?但還是紛紛上前,你一口我一口,皆是夸贊之詞,仿佛喝的是玉液瓊漿。

    忽然,秋風呼嘯,雨點變大。

    陳遠顧不上什麼雨中豪情,雙手抱頭,命令僕從趕緊撐傘,然後小跑回船上躲雨。

    眾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管仲墓在不遠處的山丘上,這下肯定去不成了,眾人只好乘船返回縣城。

    李佑站在船艙門口,看著雨幕中的船隊,又想到陳遠的虛偽模樣,不禁一陣厭惡。

    甦皓也走過來,看著雨景,心情頗好地說︰“這雨來得及時,不然還得去爬山。若有幾個知心好友,冒雨為管仲先生掃墓,那才是風雅之事。可這里的人都是攀附之徒,只會擾了先生清淨!”

    李佑指著遠處十幾艘船問︰“那些都是衙役?”

    “不是,大多是臨時征來的民夫。”甦皓搖頭道。

    臨時民夫,就是給官府白干活的百姓。

    為了陪節度使游山玩水,潁上知縣征召了不少百姓服役。不僅不給工錢,百姓還得自帶干糧,就連那些船也是強行征來的。

    而且,為登山準備的酒食等物,也是從相關役戶那里收取。即便不去登山掃墓,這些物資也不會退還,大概率會被衙役們瓜分!

    也就是說,陳遠這一趟游玩,可能會讓一些役戶生活無以為繼,甚至賣兒賣女。

    更糟糕的是,陳遠還打算去拜祭潁上的一處古跡書院!

    那書院是當地文化的象征,且年久失修。一旦節度使親臨,就必須按官方流程來,還得進行簡單修繕。少說幾百貫,多說上萬貫,潁上縣的財政肯定承受不住。

    而陳遠能得到什麼呢?

    名聲!

    那書院曾是多位大儒講學之地,是潁上文化興盛的根基。

    陳遠只要去祭拜修繕一番,就能借此名揚四方。

    回到縣城,把陳遠送回館舍休息,鄭知縣立刻召集諸多士子開會。

    面對一眾舉人、秀才,鄭乾姿態極低,幾乎是哀求道︰“諸位都是本縣賢才,陳公欲修繕書院,這是重振潁上文化之舉。還請各位回去告知長輩,能否每家都捐些錢。縣衙實在沒錢,能拿出百十貫已是竭盡全力……”

    鄭乾沒說假話,潁上官府確實拮據。

    潁上商貿發達,有幾個大鎮,本應財政充裕。

    但稅賦收不上來啊!

    而且偌大的潁上縣,官府在冊人口只有一萬多,雜稅也征不了多少。

    鄭乾這個知縣,當得十分憋屈。

    一听知縣號召捐錢,眾士子紛紛推脫。

    那狗屁書院位置偏遠,除非有當世大儒來教學,否則根本招不到學生。此前修繕過好幾次,每次都荒廢了,費力不討好。

    讓士紳豪族出錢,為節度使博名聲,幫知縣討好上司,他們才不干!

    “稟縣尊,晚輩家中有事,先告辭了。”

    “縣尊,賤內即將臨盆,晚生得回去照看。”

    “縣尊,晚輩淋雨受寒,頭疼得厲害,得找大夫抓藥。”

    ……

    轉眼間,士子們都走光了,鄭乾急得直想掉淚。見甦皓也要走,鄭乾顧不上臉面,趕忙上前拉住︰“甦公子,能否再喝杯茶?”

    甦皓笑道︰“今日茶喝多了,我尿急。”

    鄭乾拉著甦皓的手說︰“我陪甦公子去如廁。”

    甦皓不想再裝,直接說︰“甦氏沒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鄭乾伸出一只手︰“五千貫錢,陳公可保舉做知縣,而且不是小縣,是大縣的知縣。這可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平時,沒上萬貫可辦不到。”

    甦皓笑道︰“他一個節度使,就能保舉大縣知縣?”

    鄭乾解釋道︰“陳公的恩師,可是朝中大佬。陳公自己也深受陛下看重,連升八級可不是偶然。”

    “縣尊不必多說,我若想做知縣,早拿銀子去吏部捐官了。”甦皓直接拒絕。

    鄭乾著急道︰“此知縣非彼知縣。大縣的官缺本就少,何況只要五千貫,機不可失啊!”

    “告辭!”甦皓甩袖離開。

    “唉……”

    鄭乾獨自嘆氣,也顧不上臉面了,直接給家有舉人的大族寫信,明著幫陳遠賣官。

    但這官並不好賣,除非年紀大了,舉人都想著考進士。

    就算真打算捐官,人家也有自己的門路,何必找新上任的節度使?

    唯一的吸引力,就是五千貫能買大縣主官,像商家打折促銷……

    陳遠算盤打得精,既想賣官賺錢,又想修繕書院博名聲!

    回到船上。

    李佑問道︰“公子有煩心事?”

    “砰!”

    甦皓猛拍艙壁,破口大罵︰“公然賣官蠰爵,不要臉了,這姓陳的都該殺!”

    周武嘀咕︰“還好我姓周。”

    甦皓氣憤道︰“這陳遠,做吏部郎中多年,一直沒機會撈錢。如今連升八級,外放做節度使,就急著賣官。听說,他這幾個月巡視州縣,怕是一路賣官到潁上。為了錢,真是什麼都不顧了!”

    “可能是急著立功吧。”李佑譏諷道。

    甦皓問︰“什麼立功?”

    李佑笑道︰“口誤,沒什麼。”

    陳遠急著賣官,不只是為了錢。

    還能結交地方豪族,收士紳子弟為門生,把黨羽安插到各地做官。層層結黨,這樣他的勢力就能壯大,逐漸掌控地方話語權。

    甦皓在這里生氣,他遠在潁上某處的親爹,收到鄭知縣的書信卻很高興。

    只要五千貫,就能買個大縣知縣,太劃算了!

    這般打折力度,不趕緊“買”仿佛虧了很多。

    六一八,雙十一,也沒見這麼實誠的商家,打折已經打到粉碎性骨折,不趕緊下單仿佛損失了一個億。

    喜歡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請大家收藏︰()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方便以後閱讀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第23章 賣官蠰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第23章 賣官蠰爵並對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