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我是來舉報的
省城,淮河路一側的省檢察委大院,鄭慶仁站在大門外往里看,一條貫穿全院水泥道被兩邊高聳茂密的欒樹遮得嚴實清涼。
值班武警警惕的看著鄭慶仁,一旦對方再上前一步,就準備審問對方的身份和目的。
不過鄭慶仁檢察委大院不是鄭慶仁目的,也沒停多久,轉身朝著二百米外的一條小道走了進去。
路過省檢察委招待所,繼續走了一百米,是一個掛牌糧油公司的小樓。
剛要走進去,一道挺拔的身影攔在了鄭慶仁面前。
“這是公司辦公區,請你離開。”
眼前人一米八幾的大個,身材魁梧,站立筆直。再加上他的話——既然是一個糧油公司的辦公區,那應該有辦公人員、有業務交往,可一見到鄭慶仁,也不問身份和目的,直接趕人,鄭慶仁判斷找對了地方。
這里雖然掛著糧油公司的牌子,但實際上也是省檢察委招待所的一部分,住宿的是國家一層下來的專案人員,在鄭慶仁的記憶里,現在應該有幾個級別很高的紀委、檢察領導在這里調查吳洪明的老爹,吳家的扛鼎人物,吳清源。
吳清源之前是省組秘書長、常委,去年底下了二線,到了省政副主席。
按照正常情況,這種級別的人物一般不會輕易去動,一旦去動就是犯了不可原諒的原則錯誤。
新龍國皖徽省官場第一案,省級要員吳清源接受兒子吳洪明的介紹,為了促成一家粵省貿易公司的總經理所謂的四名居住在賭城的親戚由徽皖非法出境去香城,吳清源在明知道公安部不同意辦理有關證件,還利用職務之便上下聯系,最終給四個人辦理了去香城的單程通行證,接受了這名貿易公司總經理的兩萬元感謝費用。
這個年代,兩萬元屬于巨款。
對普通的百姓來說,貪官,該抓!抓的理所當然。
但對稍微懂點內情的人來說,吳清源所犯的收受兩萬元事不大,送不該出境的人出去,才是問題的根源。
這是原則性的錯誤。
國家派駐人來調查,吳清源倒台是早晚的事。但時間線上,是兩個多月後。
雖然送了不該送的人離境,可以說是背叛了組織。不過最終還得有個罪名,這期間,來人得調查吳清源違法的證據。
鄭慶仁自然不會離開,而是拍了拍背包,說︰“我是來舉報的。”
“這里是糧油公司,舉報去隔壁。”
“我舉報的對象,隔壁的受理不了。只有住這里的領導才能受理。”
攔路的人上下打量了下鄭慶仁。能找到這里舉報的,一般都是辦理專案的關聯人員,所以領著鄭慶仁進了樓房。
在一樓等了一會兒,很快有一個中年男人下樓接待鄭慶仁。
把鄭慶仁帶進了一個小房間,搜查了身,查驗了鄭慶仁的身份,鄭慶仁拿出的是車輛廠的介紹信。看完之後中年人皺起眉頭,失去了興趣。
一個縣的小廠負責人,根本不會和現在辦的案子關聯上,起身說︰“我們這是糧油公司,你找錯地方了。”
“沒找錯,我舉報省政副主席,吳清源。”
中年人一听,重新坐了下來。
…………
在糧油公司小樓,鄭慶仁待了五個多小時才離開。
實際上接待受理,做筆錄只花了一個多小時。更多的時間,是里面的人對鄭慶仁身份的核實,還有鄭慶仁如何知道針對吳清源的調查組信息——目前來說調查組存在還是保密。
鄭慶仁的話是,吳的職位太高了,我打听到想要舉報他們,要麼去首都,要麼來這里試試有沒國家下來調查的暗訪人員。
里面的人根本不信,花了兩個小時做了調查後,才確定,調查組的信息暫時還沒對外泄露,鄭慶仁可能真是誤打誤撞。
鄭慶仁離開的糧油公司二樓,一間二十多平方的辦公室。房間內拉上了遮光窗簾,阻擋了外面的自然光,頭頂兩根電棒散著白色的光。房間里三個人,抽著煙,對著一堆資料。
“曲處長,我們來了大半個月了,吳清源在徽皖的堡壘一個小口子都沒打破,這個小年輕帶來的東西,很可能是一個突破口。”
“老郭,這個人雖然說是來舉報的吳清源的,但帶來的信息,只有吳清源孫女在師大犯的罪行,最多扯上他二兒子吳洪明的包庇,扯不到吳清源自身上來。”
“曲處,別忘了,在吳清源的問題上,吳洪明是中間人。把吳洪明拿下,拔出蘿卜帶出泥,說不定吳清源這里也迎刃而解了呢!”
安靜了一會。
“不管剛才那個人怎麼拿到的備份筆錄,但從這個吳靜口供筆錄里看,吳靜是師大投毒案背後指使人,吳洪明身為皖徽駐滬辦的副主任,為了協助女兒吳靜逃避公安打擊,當眾撕毀公安人員合規的來的口供筆錄,應該調查……”
…………
宋隊停職,馬隊代理隊長。
僅僅過了一天,還在治療的候蔚口供就改了,是她嫉妒黃萍青的人美、同學歡迎、成績優異,給黃萍青投毒,讓不知情的張晴中毒,沒人指使!洗發水也是候蔚事發後跑到山上掩埋的,清晰的說出了掩埋地點,和宋隊找到的地址一致!
而且刑偵隊在師大兩名學生被捆綁灌毒的案子上又有了新進展,還在搜捕的案犯張武在犯罪的時候還有同伙。
這個同伙也是師大學生,體育系的學生宣軍。
有學生在事發當天上午,遠遠的看到了宣軍就在事發的牆下邊,和一個個子不高,走路要跳著的男人短暫的踫面。
喜歡雨天和媳婦磚窯躲雨,被拉去打靶請大家收藏︰()雨天和媳婦磚窯躲雨,被拉去打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