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拎著空網兜擠在人群後頭,踮著腳往里抻脖子,下巴都快抵到前頭人的肩膀了。
“鉗工車間劉海中班組,超額完成鍛件損耗降低指標,獎勵班組二十元,個人獎金五元!”
前頭有人扯著嗓子念。
何雨柱心里“咯 ”一下,嘴角撇得老高,低聲罵道“ !這老劉還真拿獎了?
五塊錢啊,夠買二斤豬頭肉,再打半斤酒,還能給薛姐家的棒梗和晨晨買塊水果糖!
早知道當初我也學鉗工了,總比在食堂顛勺強,真是猴兒吃大蒜——不是滋味!”
正嘀咕著,胳膊突然被人捅了一下。
他回頭一瞧,是食堂的王師傅,手里拎著的菜籃子用粗麻繩纏了三圈,
里頭躺著兩把帶泥點的菠菜,葉子上還沾著晨露。
“何師傅,別在這兒眼饞了!”王師傅笑得眼楮眯成一條縫,菜籃子晃了晃,
水珠滴在地上,暈開一小片濕痕,“咱食堂的節約糧食方案,主任昨兒跟廠部匯報了,
說要樹典型呢!說不定月底咱也能多拿獎金,板上釘釘的事兒!”
“真的?”何雨柱立馬直了腰,自動忽略了王師傅的菠菜,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得 您吶!那咱可得加把勁!我琢磨著,以後烙餅時面里多摻點玉米面,
再加點咱食堂腌的蘿卜干,既省白面還養胃,職工們肯定愛吃!對了,
上次見李師傅從家里帶了曬干的紅薯干,泡軟了摻粥里味兒不賴,回頭咱也試試!”
“這菠菜可是我今早起大早搶的,”王師傅沒接話茬,自顧自念叨,
“今兒副食店就放五十斤菠菜的票,去晚了連菜葉子都摸不著。
我怕放家里蔫了,干脆拎來廠里,晚上下班直接帶回家,給老婆子和孩子做菠菜熬豆腐,
再貼兩張玉米面餅子,就是頓好飯了。”
兩人正說得熱鬧,廠區的大喇叭突然“吱呀”一聲響,先飄出《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前奏,
“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旋律剛過兩句,就傳來于海棠清涼的嗓門,
只是語氣比往常嚴肅了不少“全體職工注意!今日下午四點,在廠禮堂召開動員大會,
傳達上級‘破四舊、立四新’最新指示,所有職工必須參加,不得缺席!”
這話一出,人群里瞬間靜了兩秒,緊接著就炸開了鍋。
“嘿!這叫幾個意思?剛表彰完競賽就開動員大會?我還想著早點下班,
去糧店把這個月的定量白面買回來,晚了指定排長隊!”
一個穿藍色工裝的小伙子急得直跺腳。
“新鮮了鎭!誰知道又出啥新章程了?”
旁邊有個老師傅皺著眉,“我家那口子昨兒還說,胡同口的裁縫鋪都改做中山裝了,
說要‘破舊立新’,往後連花衣裳都不讓穿了。”
“別介瞎琢磨了,讓去就去唄!”有人撇撇嘴,
“別到時候算曠工,這個月的全勤獎可不能丟,那可是能買兩斤雞蛋的主兒!”
何雨柱皺著眉往人群外擠,心里七上八下的這陣子廠里的動靜越來越大,先是競賽,
又是表彰,現在又借著“破四舊”開動員大會,莫不是要出啥事兒?
他越想越覺得不踏實,跟堵了團濕棉絮似的。
王師傅拎著菜籃子跟在後頭,嘟囔道“管他呢,咱小老百姓瞎操心也沒用,
先把食堂的活兒干好,能多拿獎金才是實在的。走了走了,該去後廚備菜了,
麻利兒著!”
何雨柱應了聲“得 ”,腳步卻有些沉,剛邁兩步又回頭瞅了眼閱報欄上的黑體字,
心里頭那股子別扭勁兒,越發重了。
下午四點,廠禮堂里人頭攢動,滿滿當當的,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
劉清儒跟采購科的同事們坐在最後排,剛坐下,就瞧見劉海中帶著徒弟們在前排找位置。
劉海中腰桿挺得筆直,那架勢,嘿,真像個大將軍。
他徒弟手里還替他拿著個印著“為人民服務”的帆布包,里頭裝著筆記本和鋼筆。
禮堂的燈“刷”地一下亮了,廠領導們走上台。
為首的楊廠長手里拿著一份文件,臉色那叫一個嚴肅,
中山裝的扣子扣得嚴嚴實實,旁邊還放著那份《北京日報》。
“同志們,先跟大家念一段《北京日報》的報道。”
楊廠長清了清嗓子,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遍整個禮堂,還帶著電流的雜音,
“‘當前,全國範圍內的‘破四舊、立四新’運動已全面展開,各單位要迅速行動,
破除封建迷信、資產階級享樂思想,樹立革命新風尚!’根據上級指示,
咱們軋鋼廠作為重點單位,更得走在前面!”
他頓了頓,接著說“往後廠里要開展‘破舊立新’專項行動,宣傳欄得多貼革命標語,
職工們也要多學習革命理論——每個車間成立學習小組,每天下班留一個小時學習,
把生產熱情和革命精神結合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台下鴉雀無聲,只有筆尖在紙上寫字的“沙沙”聲。
有人用的是公家發的筆記本,有人用的是孩子用過的作業本,翻過來接著寫。
劉清儒沒帶本子,心里琢磨著這“破四舊”跟咱采購工作有啥關系呢?
旁邊的馬衛國湊過來,小聲說“我听我家那口子說,外頭好些地方都開始貼大字報了,
連胡同里的老槐樹都被貼上了,說要‘打倒資產階級思想’。咱廠不會也要搞吧?
我家還有件我老婆子結婚時穿的花棉襖,要不要趕緊收起來?”
劉清儒听了一愣,沒接話。
他心里尋思著這事兒還真得小心點。
散了會,工人們三三兩兩地往家走,氣氛跟早上比,明顯冷清了不少。
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回家的路上,還是上街買東西,總能看見路邊的牆上,
已經用紅漆寫了“打倒舊思想,樹立新風尚”的標語,字跡還沒干,在夕陽下泛著光。
牆根下還堆著些被扔掉的舊物件,有瓷器,還有小孩玩的彩繪撥浪鼓,
都是被當成“舊風俗”扔的。
四合院里,前院東廂房劉清儒家的燈已經亮了。家里的牡丹牌收音機,
這會兒正放著《咱們工人有力量》,“咱們工人有力量,嘿!咱們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聲音不大不小,剛好能讓前院的人听見。
劉清儒一家十二口人,是院里人口最多、上班的人也最多的家庭。
喜歡四合院里的鎮宅之寶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合院里的鎮宅之寶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