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解娣!”
已經六歲的劉春燕,牽著自家兩歲多的弟弟劉愛國。
沖著五歲的閆解娣叫道︰“你過來幫我一塊兒帶我弟弟。
完事兒了,我給你幾顆瓜子吃。”
小姑娘穿著一身,一看就是大人的舊衣服改制而成,印花布的小衣衫。
雖然胳膊肘處和膝蓋處,都有大片的補丁,但卻也是很多小孩子,想穿都穿不到的好衣服。
不是劉清儒,舍不得給自家孩子用好布用新布。
而是這個時期,滿大街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大都穿的是補丁摞補丁的衣衫。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說的就是這個時期的現狀。
家里孩子要是多的話,就是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給老三了。
本來每年就只有16尺的布票,自從去年開始,直接又砍去了一半,改成了8尺。
試想一下,別人家人就是想穿舊的都沒有,而你家里人卻一直都有新衣服穿。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在全國都缺少布料的情況下,你家里的布又是哪來的?
就是專門干投機倒把的人,也不一定有這麼多的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