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第87章 繳納包稅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東林先生 本章︰第87章 繳納包稅

    鞏縣知縣宋文瑞下轎後,和周懷民一陣寒暄。

    “懷民啊,你這個鄉道整治的極好。”宋文瑞撫摸了路旁的柳樹,又踩了踩煤渣路,“我听說,那些沒有農會的村子,村民惡意偷糧搶糧,你非但沒有抱怨,反而勸說王老爺你們合資築路,吸納饑民,也要把農會村莊都鋪上這煤渣路。”

    周懷民恭敬答道︰“這也是學生听了縣尊的指示,我只是干活罷了。”心想,在縣城的駐點終于派上用場,這些消息大多是由駐點散播開來。

    宋文瑞大笑︰“你莫過謙,道理我是懂的,這是以工代賑。你做的很好。”

    說完,已進村的宋文瑞,回頭看村道兩旁已收割一空的麥田,問道︰“今年收成可比往年?”

    周懷民道︰“托縣尊的福,有不少村子及時澆上水,雖有些減產,但都還能收個七八斗。”

    宋文瑞撫須頷首︰“那是極好了,沒有成立農會的村莊,一般也就三四斗,貧瘠的田地更是顆粒無收。今年的完稅情況堪憂啊。”

    周懷民笑道︰“學生也想再為縣尊分憂,只是為了籌備這夏稅,現在已是拆西牆補東牆。”

    宋文瑞點頭︰“我知你已盡力了。你這農會辦的好,咱縣已經有半數村子入會,不僅能防止貧農拋地,給縣民一口飯吃,還能給他們包稅。不知現在夏稅你如何繳納?”

    周懷民忙道︰“怎能勞縣尊煩心,這二十八個村子的夏稅,我已準備好現銀,按折色繳納。”

    宋文瑞听了心里大安,點頭道︰“折色好,方便。”

    所謂折色,就是不直接繳納糧食,按稅銀繳納。自張居正稅法改革,一條鞭法實行之後,畝稅、丁役亦以銀征收,不過實施起來有些亂,北方有用銀,有用糧,並無定數。

    宋文瑞道︰“按說我不應該親管這賦稅征收之事,但因這二十八個村子的賦稅,皆從你這里出,且是首次運作,我便親來,確保無差錯。費主簿,你和周會長核對一下這二十八個村子畝稅、丁稅之額。”

    旁邊的費主簿忙上前,掏出來時早已準備好的收納文冊,念道︰“周家溝、黃冶村、鐵爐堡……八里溝等共二十八個村莊,現由周記農會包稅。”

    “原額人丁六千九百六十九丁。原額丁銀一千四百一十五兩七錢一分零厘。”

    “內除逃亡人丁三千二百七十七丁七分五厘,逃亡丁銀九百七十二兩七錢三分三厘。”

    “現在人丁三千六百九十丁五分,共墵丁銀四百四十二兩九錢八分。”

    “內除紳衿應免本身人丁一百一十九丁,免去丁銀三兩五錢七分。”

    “實在人丁三千五百七十二丁五分,實在丁銀四百三十九兩四錢一分。”

    周懷民听的仔細,確認道︰“二十八個村子,所有丁銀包稅為四百三十九兩四錢一分,對吧?”

    費主簿道︰“是的,周掌櫃,我再說下畝稅。”

    “原額地三千三百七十四頃九十三畝四分四厘六毫。原額銀一萬五千五百八十四兩四錢一分三厘,遇潤加額銀二百七十九兩二錢。”

    “漕米、正兌、改兌並加火耗、潤耗共漕米九百二十九石三斗八升,共該價銀七百五十兩六錢八分三厘。”

    “盤剝銀一十兩七錢五分九厘。”

    “漕折、輕賚、折席共銀一百七十五兩一錢七分。”

    “共計銀一萬七千八百兩零一錢二分。”

    周懷民問︰“這是連徭役都一塊折稅?”

    主簿道︰“正是,不過王府匠戶不在其內,仍需到王府服役。”

    宋文瑞心里有點小激動,如果今天能搞定周懷民,那他可是直接把全縣一半的稅額一夜之間完稅,這是多大的功績。

    而且還不用和鄉紳、收頭、櫃頭、解頭糾纏,也不用拷掠窮苦小民催征,也不擔心民變,或者直接拋田,把稅攤到整個里甲,又是扯皮。

    如今省了多少煩心事!

    周懷民身後的周記人員,听了直心疼,這雜稅加一起,就是一萬八千多兩銀子!

    周懷民略加思考,言道︰“二十八個村莊,我包稅總額為一萬八千二百三十九兩六錢三分整。”

    宋文瑞點頭道︰“正是,懷民可有難處?”

    “縣尊,稍後驗銀足色,兌銀足數,需為我開具某村某戶某丁,交納足數訖的收票,下注花字為照。”

    宋文瑞笑道︰“這是自然,平時也是各村民由收頭、櫃頭等頭役代收稅銀,開具收票的。”

    周懷民拱手道︰“那我們到學堂稱銀辦理。”

    隨即招呼年叔和懷禮,把早已準備好的稅銀抬到學堂,這邊周懷民和宋文瑞喝茶互捧,那邊年叔及賬房分事與主簿、稅吏一並稱銀造冊收票。

    “縣尊,學生有一個不情之請。”

    “你說。”

    周懷民把前些日子孔志等非農會村莊無銀交稅的情況,和宋文瑞詳細說明,並言道︰“可待六月他們拿了工食銀,再催要夏稅不遲。”

    宋文瑞越听越喜歡,這周懷民什麼都為他考慮到了,實在是省心,笑道︰“本來夏稅征收正是五、六月份,而且今年大旱,我也知百姓苦不堪言,寬限一些時日也無妨,這也是解除百姓疾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半日後,兩方交訖完畢,年叔拿到了稅吏開具的二十八村各戶的完稅收票,而宋文瑞拿到了足額的畝稅、丁稅及其他雜稅的稅銀。

    周記一眾主事人員,看著縣尊起轎,稅吏押解著稅銀徐徐而去,心里忿忿不平,都憤道︰“東家,這錢丟的,實在心疼!”

    周懷民擺了擺手,毫不在意,言道︰“服務縣尊,本是我等應盡之力。如此一來,村民可安心做工,再不用受這催稅之苦。”

    “可我們實打實的上繳了一萬多兩銀子!”

    周懷民笑道︰“也不虧,我們還有三成的糧還沒收呢。”

    有些話不敢和這些主事明說,在周懷民看來,這筆銀子真的是大賺特賺!這其實就是拿工商業的利潤,換取村民手里的糧食。而且暫時能達到穩住官府,麻痹官府的效果。

    比如一個紡織工,月領工錢二兩,但當月織出布匹價值五兩。當然,這其中有技術改良和勞動分工的加成。

    扣除成本,一個月就從這個紡織工身上賺取二兩的利潤。而此紡織工的每年包稅,也在二兩左右。

    二兩對于周懷民不算什麼,但若是一個村民,在沒有農會,糧食又歉收之下,會成為他破產的最後一根稻草,只能變賣田產房契抵稅,從而成為流民。

    但現在如此置換一番,在紡織工能正常生計的情況下,不僅解決了他的稅銀問題,還能溫和的從紡織工手里換取三成糧食。

    糧食,才是最重要的。越是往後,糧食越是難買,價格會一路飆升。

    糧食,就是民心。

    民心,就是糧食。

    周懷民看著箱子里分門別類,各村的完稅收票,心情大好︰“即日起,可憑票到村里收糧!”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第87章 繳納包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第87章 繳納包稅並對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