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是白花這120個嫌疑值的?雖然看似是一本平平無奇的《資治通鑒》,但里面有含太皇太後所做的筆記。】
林玲拿起桌上的蒙語版《資治通鑒》,給系統粗略翻了一下。
書上全是太皇太後用蒙語,密密麻麻寫下的筆記。
林玲合上書,將拿出來的蒙語書,又放回了原先的位置,【放心吧!我這120個嫌疑值花得不虧。】
【那就好!】系統舒了一口氣,它真怕林玲痛定思痛,下次就不消費了。
本來就有向守財奴趨勢逼近的林玲,要是在這里吃了虧,系統真擔心林玲直接進化為“葛朗台”。
林玲知道系統在擔心什麼,她不禁搖了搖頭,現在系統都跟被流放似的,居然還擔心自己的業績,也是有些離譜。
......
林玲剛用完晚膳,宮人們便向她通報說,皇上正在來承乾宮的路上。
雖然不知道康熙打著什麼主意,但林玲還是讓宮人們幫她隨意裝扮了下。
準備接待聖駕。
沒過多久,康熙便踏入了承乾宮。
林玲帶著宮人們迎上前,朝著康熙行禮道,“臣妾參見皇上,皇上萬福金安!”
“愛妃,免禮!”
康熙扶起她,目光在屋內掃視一圈,輕聲道︰“朕忙完了,便想來瞧瞧你。”
林玲聞言極其自然的害羞一笑,“那臣妾多謝皇上掛念!”
“你與朕何需如此客氣。”康熙用手親昵地刮了刮林玲的鼻子。
林玲更加羞澀。
康熙拉著林玲來到桌子邊坐下,看著宮人們上好茶後,他就示意宮人們全都退下。
等宮人們小心地闔上房門,康熙才像尋常夫妻說話一般與林玲說道︰“今日的事,可有在心底埋怨朕?”
雖然康熙已經微微放低態度,但他的話語中還是不可避免地帶著一絲傲慢,甚至連自稱都懶得改變。
林玲對此沒什麼想法,畢竟康熙是皇帝,她不過就是個妃嬪。
盡管後宮眾人都認為她是康熙的“真愛”,但沒有假象蒙蔽的林玲,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對于康熙為什麼對她不一般,林玲心中有數。
她要是連這種事都揪著這個不放,這十來年她早就抑郁了。
要想在宮里過下去,保持良好心態是最基本的。
再說了,林玲也沒有自大到覺得自己與康熙相處那麼久,康熙就得對她有什麼特殊。
指望一個一直高高在上的人的施舍,還不如指望自己。
自己還靠得住點。
林玲搖了搖頭,非常善解人意道︰“皇上自是有皇上的考量,臣妾又怎會埋怨皇上呢?”
康熙听了她的話,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滿意。
他端起面前茶碗輕抿一口後,說道︰“不說這些了,朕今日來是想和你說說孩子們的事。”
孩子們?
長生?
聯想起今日的事,林玲不由得踫了一下桌上的茶碗。感受到茶碗中的茶水,透過瓷器傳到手里溫熱地感覺,林玲這才恍然回神。
她抬起頭一臉不知所措地看向康熙,“皇上,孩子們怎麼了?可是長生他……”
康熙擺了擺手,“愛妃放心!長生無事。”
見林玲仍有些惴惴不安,知道今日怕是真的嚇到了她,康熙輕言細語地安撫林玲道︰“愛妃別擔心!朕知道今日之事與長生無關,朕也不會遷怒長生。”
林玲一怔,長舒一口氣。
隨即,她又裝作不解地問道︰“那皇上所言孩子們之事,是指?”
康熙神色變得凝重,讓察覺到他臉色的林玲,心里猛地一跳,以為有什麼大事,立馬在心里做好準備。
只見康熙緩緩開口道︰“朕打算給胤 再請一些書法大家來教導他,愛妃覺得如何?”
林玲面上茫然地看著康熙,心里已經和系統把他們嚇得一驚一乍的康熙,翻來覆去地罵了有十來遍。
“皇上,胤 不是已經有四位書法師傅了嗎?再請幾位,胤 怕是忙不過來。”林玲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顧慮。
康熙卻拉著林玲的手,語重心長道︰“你啊!朕都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慈母多敗兒!胤 素來聰慧,多幾位師傅教導,他能學得更多。”
一說起胤 的字,康熙的抱怨就滔滔不絕起來,“你說說,胤祚與他一母同胞,胤祚那手字就很是不錯。說來還是胤 沒盡心!”
“你又不是不知道,就胤 那手字,朕已經都恨不得給他請十個八個老師來教導他了。你之前勸朕說,胤 還小,等師傅們教導一段時間再說。”
“可如今也沒長進不說,朕每回講他,他也不當回事了!你說說,再這樣下去,他長大後,他那手字能拿得出手嗎?”
“朕當年習字有一點不好就......”
林玲听著康熙從抱怨胤 ,到長篇大論地講起他當年習字的故事。
顯然,康熙不僅對自己要求高,也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高。
但林玲沒想通,胤 的字是怎麼能超過長生的課業一舉得到康熙的看重呢?
難道單純就是因為胤 的字?
林玲盡管在心里諸多腹誹,但面上還是溫溫和和地說道︰“皇上,這教導孩子最忌諱的就是沒耐心了。”
康熙不贊同地說道︰“愛妃你有所不知,自胤 入了上書房,朕每每檢查阿哥們課業的時候,雖然會訓斥胤 ,但也會好生輔導一番。可胤 那孩子總是嬉皮笑臉的,根本沒把朕的話放在心上。”
他皺著眉頭,語氣里滿是恨鐵不成鋼,“若他其他也一般倒也罷了,可胤 就字不好,其余在阿哥們中樣樣出挑。”
嬉皮笑臉?
這個詞居然會用來形容胤 ,也是很讓林玲覺得驚奇。
要說胤祚嬉皮笑臉還差不多,胤 的話......
康熙這話語中的藝術添加是不是加得有點多。
瞧著康熙侃侃而談的模樣,林玲心下明白康熙也就是來和她抱怨一二。
就算她執意相勸,不同意給胤 加師傅這事,也拗不過康熙的意思。
一般康熙真心定下的事,很難轉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