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達看著幾個人關注著自己的眼神說︰大家村里的實際情況我看過了,只能說確實是很窮,村里工作不好干我也能理解,但是如果一個村長都沒有錢,誰會相信他會帶領大家掙到錢呢?如果村里的欠款有很多,每年在村里收到的錢都不夠還賬的,這個村子怎麼會有發展呢?所以我相信村里的人找你們當村長的目的就是讓我你們帶著大家發家致富。對吧?有句話說的好,要想富,先修路,只要是路走的順暢了,就不用愁來來往往的客人,就會有做買賣掙錢的機會!可是我卻看到你們這幾個村里,連一條能順暢通行的路都沒有,這又是為什麼?
吳玉華說︰莊稼地里農作物每年產生的麥秸、棒子秸一般都收回家當柴火燒飯,每次收割完就堆成草垛存起來,這樣一年的柴火就夠用了。但村里地方畢竟有限,就出現了村民搶地方堆草垛的事,也曾經有孩子在過年的放鞭炮引燃草垛的情況,所以後來草垛都離開房子幾米遠,這就使得本來就窄的路更窄了。但是平時村里也沒外來大車通過,最多是種地用的拖拉機,地盤車,就算是路再窄點也不影響基本通行,所以我們就睜只眼閉只眼不管了。
趙達笑了笑並沒有繼續問道路的問題,既然村里已經形成了習慣,想改變這種做法也沒那麼容易,如果突然讓他們把草垛挪走,很可能會起反作用,引起大伙的反對!于是轉移話題說︰“你們都是種地的,那麼有沒有人算過一筆賬?每年你們種一畝地的收入是大概是多少?我說的是純收入。”
閆旭輝他們互相看了看,對于這樣的問題似乎早已經有了標準的答案,點了一根煙慢慢的說︰"一畝地差不多就是八百,兩畝地一千五,人均收入不到兩千塊錢,這賬還用算嗎?每年上面下來人統計村民收入的時候,都是這個數,也是這樣上報的,"
趙達笑著說︰"我說的是純收入,你們每年收獲糧食了以後,要刨去種子,化肥,農藥和人工費以後剩的錢,這才是純收入。"
李寧波︰"這還怎麼算啊?農民種地,天經地義,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些種地的投入都是應該的,要不然大家吃什麼?"
趙達抽了一口煙說道︰"你們算的收入兩千也是對的,因為那是毛收入。只有減去這些投入以後才是你們的純收入,化肥,農藥,種子就不說了,人工就按照現在工地上的小工,每個月三百來計算,半年就是一千八。你們種地的這點收入都不夠工夫錢,你們說對吧?你們窮是事實,但是如果還不會算賬,那就還會像現在這樣繼續窮下去,也包括你們的下一代!"
幾個人在手心里計算著每畝地小麥產800斤,九毛錢一斤,一共就是算720元,玉米畝產一千斤,八毛一斤共800元,減去家肥,農藥,澆水,人工………
過了一會,孫繼發抬起頭來說道︰"這樣計算一年種地的收入,就是要往里搭錢了,辛苦一年去除交的稅和這些東西,就只省下一點吃的,其他的錢就繼續買種子,化肥,農藥,我們還要賠上人工啊。我以前也曾經想過,明明每年都有收入,但是每年種地的時候還要出去借錢買種子化肥,可是想來想去都沒有想明白,原來是這樣算啊?"
吳玉華︰"這才對嘛,我們剛才這種計算方式才是最後的實際收入,每年統計的時候我們都忽視了一件事,就是覺得自己種地,買種子化肥農藥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把自己花的錢購買的農資"就沒有計算在里面。
另幾個人也紛紛點頭同意這個說法。
趙達笑著說道︰"李哥,吳哥你們當初能想到去河里養鴨子.賣鴨蛋去掙錢,其實就是在進行一個思想轉變,只是這種轉變過程中被硬生生的打斷了。種地也是一樣,如果今天我沒有告訴你們這筆賬到底該怎麼算,也許你們還覺得自己每年都有兩千塊錢的收入,十年就應該是兩萬對吧?但是你們捫心自問一下,有些人就算在地里干了一輩子的活,他們的手里也沒有拿到過一萬塊錢是什麼感覺吧?難道這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沒有用心的干活?種地?"
李寧波嘆了一口氣︰"世代為農,我們能想到的也只有這樣的辦法,因為我們離不開土地,因為我們會的就這麼多,假如不是那些攤派任務,不是那些人下來吃吃喝喝……"
趙達打斷了他準備發的牢騷說︰"既然那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那麼以前的事情就別再提了,我們凡事都應該向前看,而不是一直在為過去的事後悔,既然養鴨子的路走不通了,那就可以再想別的辦法掙錢,對不對?而辦法總是人想出來,老話說靠水吃水,靠山吃山。現在我們這里的情況也都已經明擺著了,除了有附近的河就是耕用地了,既然水里給我們創造不出其他的條件,也沒有山可以依靠,那麼就也只能在這土地上想辦法了。"
閆旭輝︰"祖祖輩輩種了幾輩子地了,這麼多年也都是這麼過來的,如果種地能得到利益,掙到錢,那麼現在我們也不會窮成這個樣子。所以這從地里掙錢是沒有辦法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吳玉華︰"都是玉米,小麥,以前還種過大豆,但是這些農作物都沒有多少利潤,只有種棉花的時候還能剩點錢,但是這幾年棉紡廠里收的棉花價格也逐漸的降下來了,而且棉花的病蟲害越來越厲害,所以現在棉花也沒有人種了。"
趙達︰"人類從誕生之日開始,就以衣食住行為生存的主要目的,作為我們底層的勞動人民如果想突破自己所在的階層,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從意識上突破。我們都知道,衣食住行也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需求。我們也只能利用這有限資源,在這幾個方面上想辦法了,"
閆旭輝︰"這些道理大家都懂,衣就是身上穿的,食就是吃的玩意兒,住就不用多說了就是房子,行就是走路、騎摩托車、開汽車之類的。可是衣食住這些東西人人都有,就算你想賣,誰來買呢?摩托車、汽車這種東西我們又不會造,跟我們也沒什麼關系吧,想法倒是挺好,但是看起來就像天上的星星,看著挺美但也夠不著啊。"
趙達︰"大家都一樣,這種理解也是最樸實的,最直接的,不過如果我們再往深里想想呢?資源確實是每個人都有,可不能代表每個人就不再需要。以前李哥,吳哥能去養鴨子掙錢,這就是對“食”的更深一層理解,就像給“食”這個大蛋糕又加了一層奶油。獲得利益自然就要高了。"
李寧波︰"這種事誰都能做,我們能想到也是因為以前縣城里的肉聯廠給的啟發。那時候肉聯廠正紅火,村民在家養雞,他們就專門收購,然後加工成各種肉食品。我們村靠著河所以就想到養鴨子,這東西放河里就行,不佔地兒,打掃也不用太勤,還不像養雞那樣有購買飼料的壓力,而且鴨蛋價格也能增加點收入,我們這也算佔了天時地利。只是後來的事就不提了,現在連縣里肉聯廠效益都不太好,因為模仿這種模式的地方太多了,棉紡廠、翻砂廠也一樣,我親戚在紡織廠,好幾個月沒發工資了。"
趙達︰"做衣服需要原材料,先把棉花織布再做成衣服,這是一條產業鏈;住得需要有地方建房子,還得有磚瓦水泥這些材料,建房工人也不能少,這也是一條產業鏈;行需要用到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這些背後都是復雜的工業制造,也是一道完整的產業鏈。現實生活中只有食品的產業鏈最簡單,因為從地里種出來的糧食就能上飯桌,再細分一下就是把糧食磨成面粉,再蒸饅頭、加工餅干,煎餅,面條等等,這些在家里就能完成,對吧?那我今天想問問你們,人活著天天都需要吃飯,不會是每天都只在飯桌上干啃饅頭吧?"
喜歡流水的人生,重生的夢請大家收藏︰()流水的人生,重生的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