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娶範妹妹,解鎖蓋世絕學

第700章 並趁機為大明謀取更多利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橫財三千萬 本章︰第700章 並趁機為大明謀取更多利益

    朱標見狀,心中忐忑,以為葉軒在奏折中說了不利之言,引得父皇反應異常。

    片刻,朱元璋放下奏折,苦笑︰“這家伙倒是聰明,料到瞞不過你,提前備了奏折。”

    “什麼醉酒,依我看,他是不願見你,怕見面尷尬。”

    朱元璋的分析確為事實。經此提醒,朱標也覺其中蹊蹺。

    葉軒在他面前幾乎未飲酒,且回去後短時間內,若真醉,如何能寫奏折?

    但這些對朱元璋和朱標來說,並非關鍵。

    未等朱標多想,朱元璋已將奏折遞回︰“葉軒的主意可行,值得一試。”

    “至于貨幣之事,听說已有小國拿我大明錢幣回去重鑄,我們提出此要求,他們應不會拒絕。”

    朱元璋所言,指安南及附近地區,他們常取中原貨幣重鑄,以解礦產之困。

    甚至邊境之地,直接使用中原貨幣。

    朱標皺眉,遲疑道︰“只是父皇,讓他們用我們的貨幣交易,對我們似乎無大利。此舉將增加貨幣鑄造,也是一筆開銷。”

    “雖能促進商貿,但眼下看,好處並不明顯。”

    朱標的想法,代表了多數明朝人的觀點。

    葉軒建議朝廷在交涉時,要求對方國際貿易使用大明貨幣。

    這是後世擴大影響力的手段,但在大明,此手段的影響力尚未得到足夠重視。

    實際上,葉軒的手段遠不止增強影響力那麼簡單。

    葉軒構想,大明貨幣一旦流入他國,憑借其卓越品質,將迅速瓦解對方國家的貨幣體系。

    葉軒的真正意圖,除了影響力,更在于掌控他國經濟。

    國家若失去經濟和軍事的支撐,政治便如無根之木,任人擺布。

    然而,這些深遠考量,在大明尚顯超前,多數人難以領悟。

    幸運的是,朱元璋思維敏銳,視野寬廣。

    盡管心存疑慮,但他深知葉軒不會信口開河。

    他擺手對朱標說︰“詳情日後自知,葉軒不會提無用之策。眼下關鍵是,誰去聯絡各國?”

    這並非朱元璋夸大其詞,而是時代所限,杰出外交人才稀缺。

    官員或武將出身者多不諳文事,文弱書生又缺威嚴,出使不慎,恐損大明威嚴。

    至于那些可靠的,或位高權重,或另有重任,朱元璋一時難以物色合適人選。

    片刻沉默後,朱元璋吩咐太監召來任昂。

    “喚任昂來,有要事相商!”

    隨後,他問朱標︰“依你之見,此法實施後,多久能見成效?”

    此問意在考驗朱標。

    朱標雖略感緊張,但仍給出了自己的估算。

    朱元璋听後微微點頭,神色稍緩。

    先前的戰爭雖為大明積累了財富,但也埋下了隱患。

    未來需著手解決這些問題,而聯盟獲利正好能彌補財富損耗,一舉兩得。

    父子倆又就葉軒的奏章細談一番,此時任昂趕到。

    見朱元璋在非正式場合召見,任昂心中忐忑,以為有大事發生。

    朱元璋行事果斷,一見任昂,便直截了當地道出自己的打算。

    “你從禮部挑選合適人選,出使周邊各國,告知他們的君主,大明欲召集各國議事,讓他們派遣能做主之人前來。”

    任昂聞言,面露驚訝,但在朱元璋面前,他不敢有異議,只能低聲應承。

    任昂離開後,朱元璋的神色再度變得復雜。

    朱標見狀,小心翼翼地問道︰“父皇可是還有憂慮?”

    朱元璋微微一笑︰“談不上憂慮,只是覺得大明能有今日之盛,葉軒功不可沒。”

    朱標點頭正要贊同,但朱元璋接下來的話卻讓他一時語塞。

    “實話告訴你,葉軒功勞越來越大,我都不知該如何封賞了。有時甚至想,若他未娶妻該多好,便能賜他公主,讓他成為駙馬。”

    朱元璋臉上滿是惋惜,顯然並非戲言。

    這讓朱標也陷入為難,不知該如何面對葉軒。

    大明如今煥然一新,這一切皆歸功于葉軒,他的功勞堪比開國元勛。

    然而大明給予葉軒的封賞,卻顯得微不足道。

    葉軒雖不介意,但日後傳揚出去,他人將如何看待大明?

    再者,若朱元璋百年之後,自己繼位,又該如何封賞葉軒?

    畢竟他還年輕,未來還有無限可能,不知還會立下多少赫赫戰功。

    第363章 大明號召周邊諸國會盟!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大明不斷派遣使者出使各國。

    一時間,大明朝野內外猜測紛紛。

    有人認為朱元璋意圖將兵鋒轉向西南,畢竟西南地區部落眾多,蒙元梁王殘部仍在與明軍交戰。

    但也有人認為,朱元璋可能是想安撫西南,繼而繼續北上。

    朱元璋遲遲未表態,令眾多揣測無確切答案。

    朝堂風雲變幻,眾人心緒各異。

    大明使者分批而出,消息傳遞卻仍遲緩。兩月後,首批使者方至鄰邦。

    西南小國素來敬畏中原,加之大明聲威正盛,無論是否建交,皆對使者禮遇有加。部分國家更借歡迎儀式宣揚與中原聯系,狡猾者則散布消息于商路,以提升自身地位,儼然以中原友邦或臣屬自居。

    阿瓦王宮,阿瓦王面色奇異,問相國︰“大明使至,意在何為?”

    相國面露難色︰“不論其意,赴約方為上策,免被白古搶先。”

    阿瓦王聞言,神色愈重。阿瓦與白古表面合作,實則暗斗不斷,皆欲吞並對方。

    阿瓦王旋即決定,遣相國使大明以表誠意,料想相國會拒絕,不料相國爽快應允。

    白古王朝,情形相仿,卻有所不同。白古王直遣太子出使,意在以誠動大明,謀得利益。

    此類情形,不勝枚舉。

    1259年

    遵照朱元璋的旨意,任昂確保無一國遺漏,連遙遠的瓜哇國也派遣了使節。

    使節們持續不斷地抵達各國,歷時甚久。

    在雲南的茂密叢林深處,梁王孛兒只斤•把匝剌瓦爾密愁容滿面。

    近期,他的軍隊屢遭明軍重創,勢力範圍日漸萎縮。

    就連身為梁王的他,也不得不暫避山中,借助地形之利以求自保。

    此刻,手下剛傳來消息,大明皇帝已遣使聯絡周邊多國。

    一股不祥的預感瞬間籠罩了孛兒只斤•把匝剌瓦爾密的心頭。

    一旁的幕僚窺見其心意,輕聲建議︰“大王,我們或許應尋機逃往緬邦,再繞道北上與陛下會合。”

    話音未落,一名將領便激動地反駁︰“你這是何意?要讓大王逃跑嗎?黃金家族的子孫怎能拋下領地逃命——”

    將領話說一半,突然意識到不妥,連忙單膝跪地,準備請罪。

    畢竟,他們的皇帝已棄元大都逃回草原,若真如其言,皇帝又豈有資格再稱黃金家族。

    平日里,孛兒只斤•把匝剌瓦爾密定會嚴懲此人。

    但時局不同以往,一來正值用人之時,二來對方所言亦非全無道理。

    他擺手示意︰“我們還是派人去打探消息吧!若漢人真欲動武,我們也只能隨機應變!”

    幕僚與將領聞言,連忙應承,各自行動起來。

    東察合台汗國的王宮內,禿黑魯帖木兒汗听完稟報,面色嚴峻。

    不久前,帕竹郎氏家族歸順大明並接受冊封,使東察合台直接與大明接壤。

    身為黃金家族的子孫,盡管歲月流轉,禿黑魯帖木兒汗心中仍懷有蒙古一體的信念。

    因此,他將明軍視為仇敵,帕竹郎氏則被視為背叛者,時刻準備與之交戰。

    他原本計劃,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兵力與武器充足後,聯合其他汗國,共同對抗明軍,奪回失地,重振黃金家族的輝煌。

    然而,如今其他汗國並無聯合之意,部分蒙古地區甚至戰亂不斷,元庭內部亦是紛爭不休,全然不顧失去的中原。

    此時,大明派遣大批使者前往周邊小國,其中不少與東察合台汗國接壤,這讓禿黑魯帖木兒汗心生憂慮。

    “是否該派人質問那些昔日友好的邦國?”他自言自語,太師連忙提醒︰

    “大汗,此時聯絡那些善變的小國無益,不如直接派使節前往大明!”

    禿黑魯帖木兒汗誤以為太師建議投降,正要發怒,太師連忙解釋︰“大汗,我們可以假意和談,以迷惑對方,同時也能探明大明皇帝的真實意圖!”

    禿黑魯帖木兒汗考慮片刻,雖不情願,但最終還是同意了。

    遠在他方的葉軒,絕不會料到,他的一個計謀,竟讓整個亞洲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之下。

    若他知曉,或許只會覺得計劃完美,並趁機為大明謀取更多利益。

    第364章 諸國惶恐!爭相朝拜大明!

    冬至之際,大明。

    祭祖儀式結束後,朱元璋于大殿再次接受群臣朝賀。

    群臣退去後,朱元璋從袖中取出一封信札,遞給朱標。

    見朱標猶豫,朱元璋笑道︰“看看吧!”

    朱標雖感疑惑,但仍接過信札展開。

    閱畢,他方知這是禮部呈上的各國使者名單。

    文中記載,部分國家竟親自到訪。

    大明的影響力已令這些國家深感震撼,似有歸順之意。

    朱標合上信札,恭敬地向朱元璋行禮,祝賀道︰“父皇威名遠播,萬邦來賀,萬王敬服!”

    此語雖有夸張,但形容當下大明,卻也貼切。

    朱元璋笑而擺手,隨即提醒朱標︰“客套話就免了,人雖多,面子有了,但問題一個未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慶︰娶範妹妹,解鎖蓋世絕學》,方便以後閱讀大慶︰娶範妹妹,解鎖蓋世絕學第700章 並趁機為大明謀取更多利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慶︰娶範妹妹,解鎖蓋世絕學第700章 並趁機為大明謀取更多利益並對大慶︰娶範妹妹,解鎖蓋世絕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