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秦淮河邊,簽署契約的貴族後裔,十有八九都親自來到趙王府。
“世子,我們開戰吧!”
“我們即刻集結軍隊,先把錫蘭國攻下!”
“沒錯,我們根本無需懼怕他們,雖然我統領的是騎兵,但我們也有鎮守南方的將領,皆听從世子調遣!”
這些貴族後裔,已緊密團結在一起。
他們現在都指望趙王府的世子,能將太子父子拉下馬,讓趙王一脈重新成為大明的未來。
貴族們也不至于繼續被冷落。
所以他們熱情高漲,簡直可以用狂熱來形容。
這一幕,讓趙崇武熱淚盈眶。
多久了。
他多久沒有這種被眾人簇擁的感覺了?自永樂二年以來,他已許久沒有體驗過這種一聲令下,無數人前赴後繼為他效力的感覺了。
雖然這些貴族,听的是他兒子趙明淵的話。
但,兒子和自己有區別嗎?
兒子崛起,那便是我崛起啊!
這一刻,趙崇武的代入感極強。
“兒子,我覺得他們說得都對,我們應該開戰。”
“太子那邊肯定會先從貿易入手,他們文官多,我們武將多,各有優勢,肯定先從容易的方向開始準備。”
“等我們解決了錫蘭國,太子那邊的貿易也差不多展開了,我們剛好可以搶他們的!”
說到這里,趙崇武已經露出了一個凶狠的笑容。
顯然,想象著從兄長歷盡艱辛通過貿易賺來的財富中橫刀奪愛,令他痛不欲生,心中便涌起一陣隱秘的快意。
李瀚淵瞥了他一眼。
“誰說我們要動武了?”
“嗯?”
李弘烈一時語塞。
不動武?
那錫嵐國的事如何處理?唾手可得的戰功不要,貿易之道大家又都不擅長。
貴族家族向來以戰功立家。
家中財富,不是來自戰場上的掠奪,便是田產租賦……
經商?
門外漢啊……
更何況,不是有古訓雲發揮我們的長處,掩蓋我們的短處,此乃揚長避短之道……
兒子竟說不打仗?
這實在讓人費解。
鎮國公李威,年紀介于李弘烈與李瀚淵之間。
他前年剛承襲了鎮國公的爵位。
在貴族中地位顯赫,但威望不足。正值需要一場大戰,立下軍功來提升自己威望之時。
李威早已躍躍欲試,渴望跟隨漢王世子李瀚淵大展拳腳。
然而此刻,一听不打仗,他頓時焦急起來。
“世子,我們都是些粗人,除了打仗一無是處。你若是讓我們去搞什麼國際貿易,我們恐怕一無所知啊……”
“還不如先打一仗。”
听聞李威的提議,
其他貴族也紛紛點頭,主動請纓。
“是啊,世子,我們不能拿自己的短板,去跟別人的長處踫。”
“不如先打一仗再說。”
“先把錫嵐國的戰功搶到手。”
“這樣我們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
這個說自己能解決船只,那個說能解決海上士兵的挑選。
旁邊一人又稱能解決糧草問題。
不遠處又有一人說能解決海圖之事。
眾人皆熱情高漲。
似乎只要李瀚淵一聲令下,他們就能將戰功雙手奉上。
李瀚淵頗為無奈。
這些貴族倒是熱情滿滿,只可惜少了些智慧。
誰說太子那邊一定會按你們這些粗人所想,先從貿易入手?人家就不能雙線作戰嗎?
你們能想到的,那些文臣就想不到?
論起謀略,你們差得遠呢!
況且,誰說本世子離了打仗就一無是處?
我本就也不擅長打仗嘛。
別告訴我,你們私下里沒覺得我沒本事。
“我已有定奪。”
李浩宇平靜地說。
而且,這是真正能讓李浩軒那邊陷入絕境的計策。
某章節 雙策並行,安撫海盜
“漢王那邊,定會以為太孫殿下以商貿為重,我們不妨雙策並行,給漢王來個措手不及。”
太子東宮,戶部侍郎林浩眼中閃爍著精光提議。
外面,傳來太子妃王氏的抽泣聲,她自覺辛勞無比,卻仍被老爺子責罵。
自出生以來,她從未如此丟臉過。
因此,她在外頭哭鬧不止。
太子正在勸慰。
表面上看,似乎是太子妃不夠沉穩,
但在場之人都明白,
太子妃是借此機會大鬧一場,以吸引他人注意,好讓這些朝臣和李浩軒有機會私下交流。
為了不辜負太子妃此次豁出去的舉動,眾人都在抓緊商議。
林浩率先開口,
既不是因為他官職最高,也非最低,更非他掌管戶部,而是因為在座之人中,他最為迫切,也最有動機談論商貿。
是因為他,是在場眾人中退路最少的一個。
“我得罪了漢王世子,皇上已對我大為不滿,定會秋後算賬,除非我能為皇長孫登基為皇太孫立下大功,否則再無翻身之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如今,我只盼皇長孫能順利成為皇太孫,將來在皇上面前替我說幾句好話。即便不成,待皇太孫成為太子,乃至皇上,我或許還有起復的可能。”
林浩的官職,並非僥幸所得。
他的話,直擊要害。
是啊,
若我們的行動皆在敵人預料之中,又如何能制勝?
雙策並行,自然是好,
但談何容易?
整個大明,能征善戰的將領皆為貴族,他們天然傾向于漢王一脈。
雖非所有貴族都站在漢王一邊,
但剩余之人也不會支持李浩軒。
因為他們是堅定的保皇派。
他們只支持在位之君,不論你是漢王還是太子,皆一視同仁。
此情此景,如何雙策並行?
難道讓那些只讀聖賢書的人,拿起刀槍去戰場?
畢竟不是人人都是英勇的將領。
李浩軒自然不傻,他懂得這個道理。
在整個太子一脈中,唯一能親臨戰場的,恐怕只有他這個皇長孫。
然而,再巧的手也難以烹制無食材之宴。
他曾歷經戰火,有過征戰的經歷。但眼下,他既無兵馬,也無實權。
近來,儲君之位再起爭議,那些原本傾向太子勢力的貴族勛臣,也紛紛改變了立場。
他實則已無人可用。
李弘並未顯得愚鈍,他沒有直接反駁陳霖“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我無法組建一支隊伍出征,你說這些豈不是徒勞?”
他非但沒有如此反駁,反而謙卑地向陳霖求教。
看看這位皇長孫謙遜待人的姿態,再想想漢王世子之前在朝堂上,當眾嘲笑自己的傲慢模樣。
陳霖心中頓時舒暢了許多。
如此優秀的皇長孫,若不能成為皇太孫,那真是上天不公!
“咱們大明的正規軍自然是不能用了。”
“他們現在都死心塌地地跟著漢王世子,怎會听從太子東宮的號令?”
“除非我們能得到皇上的旨意。”
“到那時,沿海的守軍就不得不遵從皇上的旨意了。”
陳霖如此分析道。
李弘听著,不禁點了點頭。
越听下去,他的眼中越發光亮。
“莫非陳大人有辦法讓皇上頒布這樣的旨意?”
李弘熱切地問道。
若朱棣下了旨意,那一切都將大不相同。
更妙的是,
只要有了皇上的旨意,就意味著一些貴族勛臣必須遵從皇命,為他李弘效力。
如此一來,便能擾亂漢王世子身邊那些貴族勛臣的團結,屆時再散布些模稜兩可的言論,定能讓他們彼此猜忌。
“李瀚那小子,文不成武不就,一無是處。”
“他現在竟能與我平分秋色,”
“若非依靠他父親漢王的勢力,以及那些圍繞在漢王身邊的貴族勛臣的支持,”
“他根本不值一提,什麼也不是。”
想當年項羽和範增尚且能被反間計離間,李瀚?恐怕剛埋下一點隱患,他就會迫不及待地自毀前程了。
畢竟像那種無能之人,根本看不到長遠的未來。
李弘心中暗想,對陳霖的辦法愈發好奇。
可出乎意料的是,陳霖竟然搖了搖頭。
“如今皇上全心扶持漢王父子,是不可能給我們這個機會的。”
“所以咱們大明的正規軍是無法調動了。”
“但並未說外界的軍隊不能調動。”
陳霖臉上露出了神秘的微笑。
外界的軍隊?
外界還有什麼軍隊?
是鎮守雲南的沐家軍,還是在交趾平叛的張將軍?可他們都是貴族勛臣啊。
即便不助漢王,也未必會助我……
黃振瞧出李明輝臉上的抑郁,這才接著言道“殿下莫非忘了陳永昌?”
李明輝聞言一愣。
起初他尚未反應過來,但轉瞬之間,李明輝便明白了黃振所指何人,
不就是當初與太祖李淵爭奪天下的陳永昌嗎?
可他不是早已落敗了嗎?
如今整個中原皆已歸入我李家治下!
“陳永昌當年兵敗,已被太祖下令處死。”
“即便他還活著,一個垂暮老者,又能助我幾何?”
李明輝語氣中帶著幾分失落。
黃振卻擺了擺手,大笑一聲,
“殿下有所不知。當年陳永昌雖死,但他麾下有一批人卻揚帆遠航。這些人,這些年一直在我大明沿海邊境流竄,成了海盜。”
“盡管他們已落草為寇,但軍力猶存。雖不及我大明的正規軍,卻也能輕易擊敗那些小國。”
“微臣恰好知曉陳永昌殘部的聯絡之法。”
“若殿下願招安他們,既能替皇上除去心腹大患,又能利用這些海盜清掃沿海。”
言及此處,黃振面色微沉,心中暗自惋惜。
陳永昌的殘部早有歸順大明之意,因此與他黃振暗中勾結,助其家族在沿海謀取暴利。
然而黃振並未替他們在朝中說話,因為這些海盜,才是他黃家財富之源。
海盜若變作大明子民,對他毫無益處。
“此番真是損失慘重。”
“但有陳永昌殘部的投誠,漢王世子必敗無疑!”
喜歡大慶娶範妹妹,解鎖蓋世絕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慶娶範妹妹,解鎖蓋世絕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