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過去,甦牧承諾的時間只剩最後一天。
即便如此,國庫里依然空無一粒糧。
朝堂上的質疑雖被嬴政壓制,但背後議論紛紛。
有人等著看笑話。
當初對甦牧年紀輕輕便擔重任心存不滿的人,此刻似乎都在期待他的失敗。
早朝上,李斯提出的派兵平叛、維護國法的建議再次被嬴政否決。
這讓李斯很憋悶。
離開議政大殿時,李斯身著黑袍,獨自走在眾人身後。
他本就是孤臣,因所訂律法嚴苛,身邊無人敢親近,怕因酒醉或疏忽泄露秘密而遭處決。
秦律之嚴,讓人又敬又畏。
李斯鮮有友人,此為其一大緣由。
“李公。”
李斯正低頭行路間,背後忽有人喚他。他轉身去看,叫他之人非是旁人,乃是現任中車府令兼掌少府之職的趙高。
趙高笑意盈盈,自台階下走了兩步,來到李斯身旁。
李斯側目打量趙高,不解其為何而來。
“可是聖上有命召見?”李斯蹙眉問道。
微笑中的趙高搖首道“並無,只是見李公獨自行走,故而前來相伴一程。”
得知並非秦王召喚,李斯便無意與趙高交談。
即便他無友,也未至需與趙高這般人為伍的地步。
于是繼續往階梯下走去。
趙高並未在意,反而緩緩跟隨。
“李公莫非仍為甦牧之事憂心?”趙高邊走邊言,“甦牧雖有才,然不過小道耳。此前于隴西建功,未必懂治國之道!”
“以一國之重托付于甦牧……”說到此處,趙高搖頭嘆道。
李斯止步,回眸看向趙高,眉間微皺,“汝欲何言?”
趙高輕笑,“老朽能有何言?不過為舒解李公憂愁罷了,李公莫要多慮。”
李斯凝視趙高片刻,隨後邁步離去。
此次趙高並未追趕,而是立于原地,遙望李斯遠去的身影,嘴角微揚。
……
今日,乃限期之末日。
早朝,咸陽宮前。
群臣低聲私語,皆在猜測甦牧今日能否兌現承諾。
大多數人對甦牧並不抱希望。
若論平常事,王翦斷不會如此關注。
然今晨,王翦即隨王離至咸陽宮前。
此外還有馮去疾、李斯、蒙毅等。
“呵呵,老將軍今日又來得這般早。”馮去疾自馬車上走下,來到王翦身旁笑道。
“哼。”王翦冷哼一聲,“和你們比起來,我倒是更看好甦牧那小子。年紀一大把了,治理國家的方略毫無建樹,嫉妒賢才的本事倒是不錯。”
“有能力的不如去試試籌集軍糧,至少人家還敢行動,剩下的都是些庸碌無為的廢物,只會干瞪眼罷了!”
“就算籌不到糧草又能怎樣?老夫在此,今日辭官,明日便可投身軍伍效力!”王翦背負雙手,語氣洪亮地說道。
咸陽宮前,超過半數的文官垂首沉默。
王翦這一番話幾乎將在場大部分文官都給貶損了。若換了其他人,恐怕早已不敢如此直言。
馮去疾邊笑邊搖頭,“老將軍性子還是這般直率。不過實話實說,我對甦牧很有信心,他自己也相當努力,入軍之事怕是要讓您失望了。”
一邊為甦牧辯護,馮去疾仍不忘揶揄王翦一句。
蒙毅站在一旁默默觀察,未發一言。關于甦牧的所有情況,他已抄寫詳細情報送往雲中的兄長蒙恬處。
至于他對甦牧的態度,需由長公子扶甦以及兄長蒙恬決定。在此之前,他只需觀望即可。
李斯依舊低頭不語。
宮門開啟,早朝開始。
王翦不再理會馮去疾,邁開大步走向議事大殿。
文武百官依次入內。
莊嚴肅穆的大殿上,群臣向龍椅上的嬴政行禮。
“有事啟奏!”
按慣例,趙高上前高聲喊話。
以往此時定有人出列陳情,但今日眾人皆在等待一件事——看甦牧是否兌現承諾。
昨日大朝會後,甦牧聲稱三日內解決賑災糧問題。今日正是最後期限,僅剩不足一個時辰。
然而,位列九卿的甦牧卻遲遲未現身。
"陛下,今日已是期限的最後一天,國庫依舊空空如也。即便甦牧真如傳說般擁有非凡能力,如今也已無法扭轉局面。"
"陛下,北疆近來頻傳急報,叛亂之勢愈演愈烈。若再拖延,恐生變數。臣懇請陛下立即決斷!"李斯越眾而出,俯身跪于殿前。
殿內頓時寂靜無聲。
嬴政雙眉緊鎖,冷冷注視著李斯。
"左相,距離約定之期不過片刻,何必急于一時?不如稍安勿躁,靜候事態發展如何?"站在一旁的馮去疾開口道。
"正是如此!難道上蒼還需等待?"王翦豪邁一笑"陛下尚能忍耐,我等又豈會不堪等待?"
李斯抬頭望向二人,沉聲說道"區區片刻時間,右相與大將軍自然覺得短暫。但要將消息傳至北疆,至少需半月往返。一月之間,局勢將如何變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本相並非不信甦牧,只是這般無稽之談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李斯搖頭嘆息。
"啪!"一聲脆響,嬴政猛然拍案而起。
"李斯,你是懷疑甦牧的能力,還是在質疑朕的眼光?"嬴政目光如電,令滿朝文武盡皆伏地。
李斯嚇得面無人色,顫聲道"臣……絕無此意!"
"膽敢質疑朕?"嬴政手按天問劍柄,冷峻眼神掃視眾人。
"無論甦牧能否做到,他至少願意承擔重任。而你們呢?可有人願挺身而出為國分憂?哪怕給十日、百日、千日,你們可有辦法解決當下的危局?"
“能做到就好,很好。朕定會讓你們加官進爵,封侯拜將!”
“可你們真的能做到嗎?”
嬴政的聲音如雷貫耳,震徹整個空蕩的大殿,那威嚴之勢讓群臣匍匐于地,大氣也不敢出。
“咳咳……”
發泄完怒氣的嬴政劇烈咳嗽了幾聲,面色泛起紫紅。
趙高急忙上前,扶嬴政重新坐回龍椅。
“一個時辰後若甦牧無法兌現承諾,朕必親下罪己詔!”
“若甦牧完成了……”
“咳……”
“你們都要好好反思!”
時間流逝,議政大殿內的氛圍愈發沉重。
嬴政怒火消散後便沉默不語,端坐龍椅。
他信任甦牧,這信任並非盲目,而是基于希望。雖對國債能否被廣泛接受存疑,但他堅信甦牧能讓人自願出資。
商者逐利,甦牧的斂財能力盡人皆知,定有不少智者願追隨。
即便成效有限,嬴政已計劃未來改革,仿效商鞅變法,為大秦開闢生路。
此刻,甦牧仍未傳信。
相較嬴政的篤定,馮去疾、王翦等人卻開始忐忑不安。
此事在所里本無大事,頂多是沒籌到糧草罷了。若不行,辭官便是。
但嬴政一番訓斥後,所有人如置身火爐。若是甦牧敗,則嬴政需下罪己詔;若成,則群臣難辭其咎。
沙漏滴答作響,一些官員已忍不住頻頻看向沙漏。小小沙漏似牽動眾人之心。
忽聞殿外腳步聲急促,喊道“治粟內史屬官太倉令、平準令求見!”
嬴政頓時坐正身子,神情振奮。來了!甦牧定不負他期望。
“宣!”嬴政一揮袖,目光投向殿門。李斯、馮去疾、王翦、蒙毅、趙高皆望向門口。
治粟內史事務龐雜,不止甦牧一人。他麾下屬官眾多,僅咸陽便有數十人,包括掌管金銀的太倉令與太倉丞,管理糧食的平準令與平準丞,以及主簿、內丞、上士等。
此刻前來的是太倉令與平準令。按理他們無資格入議政大殿,然嬴政親自召見。
兩人灰袍低首快步入殿,稍行幾步即跪拜。
“臣等奉治粟內史之命,來見陛下。”
從未想過見帝的二人緊張得發抖。嬴政招手示意靠近。
太倉令與平準令驚喜萬分,忙起身趨前幾步再次跪謝。
嬴政端坐龍椅,目光掃過殿中群臣,沉聲發問“說吧,嬴翊君派你們二人前來,所為何事?”
滿朝文武皆屏息凝神,豎耳傾听。甦牧向來深藏不露,此番竟遣兩位屬下來面聖,其中必有深意。
“陛下明鑒,微臣受甦大人差遣,特來呈報今日錢糧入賬詳情。”太倉令話音方落,嬴政眉宇間笑意漸顯。
好個甦牧!此子果然不同凡響。雖未從瑯琊帶回仙藥,卻為朕送來如此良才美玉。莫非天意如此?
大殿之中,眾人無不愕然。此際並無秋收或征稅之事,何來錢糧入庫?
右相馮去疾雙眉高挑,目光銳利如刀;身旁李斯則神情驚詫,緊鎖眉頭。
縱使真有進項,區區數萬亦難解燃眉之急,更別提百萬之巨。
片刻後,李斯輕搖首顱,示意已恢復鎮定。“速速道來。”
太倉令上前一步,朗聲道“自一個時辰前起,至今已有數千萬錢登記造冊,正源源不斷送至國庫。據內史大人估算,折合黃金已逾百萬兩。為免陛下久候,特命我等先行稟報。”
殿中頓時一片嘩然,眾臣齊齊倒抽涼氣。百萬黃金?簡直匪夷所思!
甦牧家大業大,經營甦氏饅頭生意多年,但即便傾盡家財,也絕無可能籌措如此巨款。這筆錢究竟從何而來?
就連一向沉穩的馮去疾此刻亦面色微變。此事既已上報朝廷,斷無虛妄之理。且太倉令親口言明,甦牧因擔憂聖上焦慮,特意遣人提前通報。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還有未上報登記的情況存在。
奇跡!
甦牧又一次創造了奇跡!
太倉令的話已經講完,但眾人心中明白,還有一位負責糧倉管理的平準令未發言。
“啟奏陛下,至微臣出發時,咸陽城已有百余家商行,富商登記入庫的各類糧食累計超七百萬石。內史大人命微臣前來通報,他仍在繼續統計。”平準令報告道。
喜歡大慶娶範妹妹,解鎖蓋世絕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慶娶範妹妹,解鎖蓋世絕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