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個佷子輩,雖說心中都有些想法,比如當今要是實在在自己的兒子孫子們中找不到繼承人的話,倒不如試試考慮佷子呢?但到底礙于當今的威名,不太敢表現出來,對于大臣明里暗里的攛掇,也是敷衍了事。
能被朝臣選中的藩王,那都是家大業大實力雄厚的,與其拿全家性命搏個幾率不大的皇位,那還不如老老實實當他們的藩王呢。但是,削藩什麼的,還是可以借機商量反對一下的。
不過倒也有想要抓住時機翻身的,那就是當初借兵給陛下的寧王。
當初借兵之時陛下說的好听,願與寧王這位好弟弟共享天下。
但等陛下登上皇位後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忘本。
或者這麼說也不準確,畢竟陛下連都城都遷了,顯然是當了皇帝也沒忘記原本做戍邊藩王時守土封疆的職責。
但陛下只是突然開始理解了他討厭的大佷子,這藩王勢力是有些大哈,尤其是護衛軍和各地守軍,這規模還是大了點,萬一他哪個後人不爭氣,藩王又勢大的話,不得重復靖難之事?
因此皇上上位不久,就找借口削了各藩國的軍事力量,尤其著重照顧了當初借兵的寧王。
這讓寧王如何不憋氣。午夜夢回時,都想過若是他當初不借兵,或者干脆自己上,最次最次,沒準也能分半個大明什麼的。
當然,寧王也就是想想,這國土分裂肯定是要不得的,他要是敢這麼干,其他藩王都得對他群起而攻之,但若說他那會兒努力一把,還真沒準能取當今而代之,誰能想到建文帝優勢那麼大還能被打的落花流水落敗的如此之快呢?
可以說其他藩王雖然暗中支持,但其實還沒太反應過來呢,曾經的燕王就上位成功了,大局已定,這找誰說理呢。
不過主要也是因為陛下也是中宮嫡出,且前面的兄長們早已薨逝,若按論資排輩,他繼承這皇位,倒也算情理之中。
但陛下如今竟想傳位給自己的孫女!這可就太過分了。
寧王可以說是听到這一消息並確定了真實性的一瞬間,腦中就已經閃過了各種推翻皇上撥亂反正的想法。
又听聞寸心上位之後還準備有大動作,寧王更是胸有成竹,這題他會啊,新君上位,胡亂操作一通,引得所有人不滿,然後出現一個天選之子,奉天靖難,取而代之,這不就是上天再次賜予他的機會嘛!必須抓住!
為了能夠達成目的,寧王進京這段時日很是忙碌,一會兒偶遇某某大臣暢聊國事,一會兒和佷兒們飲酒作樂溝通感情,他倒是也沒明說他的野望,但大家對此都是心中有數。
有一部分志向遠大的,那是對寧王納頭便拜,恨不得直呼某飄零半生,未遇明主。
還有一部分性情謹慎的,決定先觀望一陣,那當初建文帝初初登基之時,也沒想到他那麼快就能玩完呀,雖說新帝是女子,但陛下和漢王可還沒死呢,看看再說,看看再說。
不過京中的暗流涌動,還是讓不少人都回憶起了當初太祖爺大限將至,想要傳位給皇孫,因此在朝中搞了幾波大清洗的情景。
再一想到不久前被錦衣衛查出各種罪名拖出去抄家斬首的同僚們,嘶,原來這一輪的大逃殺,竟是已經開始了啊!
時光飛逝,很快便到了禪位之日。
這一日,天朗氣清。
大明眾位藩王,難得齊聚一堂,連永鎮雲南的異姓王,沐王府,也派出了即將繼承王位的王世子,前來參加這繼往開來的大典。
在禮部和內府眾官員引經據典查遍典籍對照大明禮制頭發都險些掉光的努力之下,終于是讓這場陛下禪位兼新君繼位大典看起來莊嚴隆重而不失節儉,天知道他們這半個月來經歷了什麼!
別的同僚都在搜羅消息觀察藩王串聯情報暗中標記,大膽的都準備好混從龍之功了,他們卻是在埋、頭、加、班!
好在,這命苦的一切終于是要過去了。
就在皇上敬告天地後走下祭天台,寸心作為繼位之君身穿龍袍緩步登上祭天台的那一刻。
讓眾史官奮筆疾書,後世不少出土“日記”證明確有其事,藩王和朝臣們瞠目結舌,反對派安靜如雞,寧王深受打擊嚴重懷疑人生險些被氣到下去見親爹洪武帝的一幕,發生了。
那一日,全大明的百姓,只要在外抬頭看天,都能看到日月同輝,天門洞開,神龍在雲間盤旋,又飛下凡間消失不見的畢生難忘情景。
而有幸身處繼位大典之上的人,卻是眼睜睜看著那條神龍,飛進了寸心也就是新君體內,那一瞬間,毫不夸張地說,新帝周身那是光芒萬丈啊。
若不是環顧左右,發現大家都是一個反應,有的人險些以為是自己起太早站太久眼花出現幻覺了呢。
倒是皇上,或者該說是無上皇,還有襄王漢王趙王,倒是接受良好。
畢竟他們早就對寸心地不凡之處心中有數,如今這一幕,嗯,雖說超乎意料,但不更印證了他大孫女大佷女是龍氣護體,天命所歸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時,終于有大臣反應過來,跪地高呼萬歲,其他人也是連忙跟上,呼聲如浪,但眾人腦中還是不敢置信,怎麼就突然從凡間頻道轉到仙神仙關了?這怎麼也沒人提前打招呼啊。
寸心見狀也是不裝了,抬手一揮,白光閃過,眾大臣藩王們,就發現自己被迫安靜了。
坦坦蕩蕩無愧于心的還好,有那已經準備好另投新股的大臣,眼中滿是驚恐,這劇本不對啊,說好的昔年建文帝重現呢?!
這時,終于有大臣注意到了藩王堆里一個看起來頗為眼熟的人,雖說頭頂戒疤,腦袋溜光,但這樣貌,雖然瘦削了些,這不妥妥建文帝本人嘛?!該不會他們現在其實是在做夢吧,或者他們被皇家做局了!究竟他們是動了哪路仙神的香火啊?
寸心卻是不顧眾人心中的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直接宣布了大明在她登基後要完成的各項改革。
頭一個,就是大明對宗室的奉養問題,都是自家親戚,又有太祖遺訓,寸心也不會趕盡殺絕。
但各封國除了繼承王爵的當家人以外,其余宗室子弟,朝中只針對個人供養到十六歲,在那之後,若想繼續受王朝供養的,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文不成武不就的,想躺平只能啃自家長輩的老,想啃大明國庫是不行的。
當然,相應的,寸心也廢除了此前不許任何宗室為官做宰行商等從事各種行業的硬性規定。
反正就是哪怕是老朱家的皇室宗親,能活成什麼樣,純看個人能力和祖宗余蔭。
不過為防出現什麼以勢壓人我爹是秦王所以這場考評我第一的情況,宗親子弟除了極特殊情況,都是有特定部門供他們入職的,比如宗人府,皇家商行之類的。可以說,只要他們別太過分成天只想著薅大明國庫稅賦拼孩子,還是可以過的很好的。
在投下這顆大雷之後,寸心又宣布了另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她已經決定恢復甚至增加各藩國的衛軍規制啦,甚至還可以給各藩王尤其是封疆邊王,更多自主權。
不過嘛,他們只能選擇向外擴張,自己打地盤,寸心是不管的,並且還可以酌情提供物資支持,要是有厲害的,自己帶兵去歐洲之類的地方打下個新“大明”,也不是不可能。
聞言,不少宗親們的眼楮幾乎是瞬間亮了,連某些出身世家豪族的大臣,也是目光閃爍,這是願意讓各王出去打天下開疆擴土建真正意義上的藩國附屬國的意思?步子這麼大,也不怕翻車?
再者若是這種情況的話,以他們家族的能力,打下哪個海外之島,稱個小國什麼的,沒準也不是不行呀。
不過想到方才那堪稱神跡的一幕,眾人心中又沉默了,若是新君真有神龍護體會仙法的話,想是不怕翻車也是正常的,凡人怎麼與仙抗衡啊。
見人心涌動,寸心又趁熱打鐵宣布了她一系列有關提升女子地位主張男女平權的問題。往後不光男嗣可以承襲家中爵位資產,女子也可以。
當然,這種情況的話,襲爵之後誕下的子嗣,大概率就要隨女方姓了。開恩科也是女子均可參加。
這種情況下,便是成天滿口女子不該拋頭露面最恨牝雞司晨等言論的頑固大臣,也是在此時縮頭不語,君權神授真龍天子都在他們面前具象化了,他們哪還敢挑戰君威呢。
便是原本心有不甘險些氣到發瘋的寧王,這會兒也是冷靜下來若有所思。這佷孫女都當眾在繼位大典上這麼說了,應該是有幾分可信度的吧?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他倒是也不必再想盡辦法謀朝篡位了,直接自己再打一片地盤豈不是更好?他的朵顏三衛,可不是吃素的!
總之寸心的繼位宗旨就是,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拒絕內斗,一致對外,開源節流,盡可能實現國家強盛,共同富裕。
有那想要彰顯自己能力地位身份高貴的,有什麼勁兒都帶人去大洋彼岸使去,總之大明從這一刻起,就要掀開嶄新的篇章了。
不僅如此,寸心還直接對外公布了三寶太監前面幾次下西洋的經驗,順帶在地圖上添了一些他們未探索到的區域,極力展現世界之大,目光別單局限在中原的一畝三分地。
不過雖說是大明可以支持藩王打出去,但事成之後卻都要認大明為宗主國。
而若想保證大明的統治地位,那自然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了。
總之在寸心蝴蝶翅膀的煽動下,原本就走在世界前沿的大明,內部開始極速點起了科技樹,支持一眾藩王友邦之時,拿出的也大都是內部早已淘汰,但對外尤其是對異族還是堪稱無敵的火炮火器。
導致各藩王一路可謂是披荊斬棘,所向披靡。沒過多少年,大明的日月旗幟,就插在了世界的各個角落,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凡日月所照,皆是大明國土。
當然,這其中不是沒有人動過歪心思,比如說努力練兵再騙點物資火藥,然後掉頭往京城打的。但對于這種不自量力的跳梁小丑,寸心也是讓他們見識到了什麼叫仙人偉力,一人一袖退全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然,寸心耗費的靈力其實並不多,畢竟這只是個靈氣稀薄的小世界,但在不明真相的凡人看來,那就堪比移山倒海了。
至于漢王,寸心也是依照此前所言,直接將他這做爹的封為了太子,並且力排眾議,將她娘漢王妃封為了太上皇。
不過對于驍勇善戰熱衷上戰場殺敵的漢王來說,卻是很快對太子之位失去了興趣。沒過多久,跟著他已經退位但又閑不住的老爹一起,先征高麗,又平海邊倭國。
別說,漢王都沒想到,不過一海島小國,上面竟有極為豐富的銀礦,這一仗也算是沒白打,起碼軍費是不用再啃女兒了。
已經退位讓賢的無上皇,也是越打越精神,雙目有神,身強體壯,全然不似尋常老人。最後在親眼見證大明的強盛,比如全世界都說官話,且世人皆知最全百科書冊永樂大典,知曉他永樂大帝朱棣的威名之後,含笑而逝,再也不擔心下去之後,該如何面對他爹和他大哥了。他可以異常自信地說上一句,這皇位是他該得的,他問心無愧。
而此前曾在地府輪回鏡中觀測到過大明原未來,彼時還真沒去投胎的洪武老爺子表示,老四,你違背咱的旨意搶了你大佷兒的皇位,咱很不滿意。
但咱願意肯定你對大明的貢獻,好小子,沒給你爹我丟人。就是咱那作為最大功臣的曾孫女,也不知什麼時候能下來讓咱這祖爺爺見見?
要不是她,咱都不敢想咱這大明往後,要出多少位有個性的皇帝,尤其是那個叫門的!差點將他氣得魂飛魄散!
至于說襄王的話,已經習慣了為大明發展殫精竭慮的他,倒是並未如其他大部分藩王那般熱衷出去開疆擴土,而是繼續兢兢業業當他的大明常務副皇帝。
倒是他家大兒子朱瞻基,選擇自行出去創業,而且不知何時,竟是和當初那些靖難余黨搭上了線,一塊坐海船出去打江山去了。
最後倒也得償所願,在一個叫澳洲的地方,打下了大片土地,就是若是想要回大明探親,還得在海上漂洋好幾天,不過听說天工部最近在研究什麼能在天上飛的船,若是能成的話,想來瞻基他們再回來探親應該就方便多了。
而趙王,則是隨著大明科技的發展,開展出了他的第二事業,搜集天下情報,並挑勁爆的對外報道,可以說,在大明,沒有什麼秘密,能逃得過他和他手下那些鷹犬的眼楮。後面隨著藩國附屬國增多,大明海貿事業蓬勃發展,趙王還順勢開拓了海外業務,某某國王後和女親王的二三事之類的。
總之這個小世界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寸心在大局已定,至少百年內大明在世界上都佔據絕對主導地位之後,將皇位傳給了當時資質最高的一個小佷孫女,離開了小世界。
喜歡綜影視︰出走億年,歸來還在西游請大家收藏︰()綜影視︰出走億年,歸來還在西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