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一走,便是一百年。
期間諸葛玄他們的行商生意越做越大。
也由陸地行商變成了專走驚鴻河的水上行商,每個月都要給皇室運送兩批海鮮。
講起來簡單,實際上還是頗費了些心思。
雖然不想耽擱到達龍皇神朝上京的進度,但起初姜黃他們倒也沒有緊趕慢趕。
一路上他們走走停停,雖不至于一直游山玩水,但屬實領略了不少龍皇神朝的風土人情。
于是乎,僅僅用時兩年,他們便跟本地人無異。
時間過去這麼久,龍皇神朝對奸細的抓捕已然懈怠,竟無人對他們的身份產生懷疑。
而為了搶佔市場,讓那些龍吃的舒服,小白、小青、姜黃、萌蘭每次帶隊出海都會抓一些妖獸一起奉上,龍龍們十分受用。
剩下的計劃卻有些進行不下去。
悟道悟了三百四十年,諸葛玄始終沒有悟通的樣子。
指望這樣的他去接觸智多近妖的龍皇神朝高層根本不現實。
這天中午。
特意乘飛舟趕去北方之城洛水坊市購買奶奶的黃面家的熱干面的姜黃回來了。
“哥哥,你嘗嘗這個,你之前買的熱干面應該還有,但我好久沒見你拿出來吃了,你不饞得慌嗎?”將拌好的熱干面放在諸葛玄面前,姜黃面帶擔憂的說道。
諸葛玄端起碗,若有所思的看著里面裹滿醬汁的堿面,問道“你去北方之城了?
那你一定也買了柳家祖傳牛肉面吧,以前你可是經常幫我跑腿買牛肉面來吃。”
姜黃嘆了口氣“僅僅在北方之城獨霸了四百來年,柳王門就已經飄得找不著東南西北了。”
“他們咋啦?”
“柳家跟王家鬧掰了,雞腦子打出了狗腦子,柳王門已經分崩離析。
兩個家族的人也死的差不多了,如今在北方之城人人可欺,柳家祖傳牛肉面怕被連累,不知道搬哪兒去了。”
諸葛玄……
挑起一筷子熱干面放進嘴里,嚼了嚼,諸葛玄忽然站了起來。
“溫熱何嘗不是火的一種表現和一種禮貌?”
姜黃☉o☉…
溫熱和火跟禮貌有什麼關系?
哥哥被我帶回來的面弄瘋了!
……
溫熱是火的一種表現。
那火跟禮貌有關系嗎?
明明就八竿子打不著。
姜黃不能理解。
以前的諸葛玄也不能理解。
甚至不會產生這種想法。
畢竟他不是個瘋子。
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很多東西之所以有關系,是因為有人給它們聯系上了。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成自然了。
或者說,有人發現了它們之間隱藏的關系,將之公諸于眾後,大家才恍然大悟。
比如天和地。
天那麼高,地那麼厚,中間隔了無數丈。
就算是道尊也沒法從地面飛上去摸到天。
可天地這一概念,卻人所共知。
在沒人把它們聯系到一起時,它們自然沒關系。
因為天地有了關系,于是有了天地交泰、天清地濁、天父地母等等概念。
地上的氣往上,天下的氣往下。
一冷一熱,也就有了雨。
天一生水,而地六成之。
于是天地之間有了孕育生命的可能。
巴拉巴拉。
火的性是往上的,這是天生的。
火不是靜止的,這也是天生的。
火一般會帶來溫度、熱量。
所以大夫認為永遠跳動的心髒屬火,由心髒主導的帶有溫度的血液是人能存活的關鍵。
火雖然沒有形狀,但看得見,也感受得到,算是有貌。
而禮就是規矩、規範。
火是講規矩的,也有一定規範,所以可控。
歸納一下,火自然有禮貌。
當其呈現溫熱面,甚至稱得上溫文爾雅。
在這一點上,水可以說截然相反。
水可以無處不在,可以隨意塑造,加鹽就咸,加糖就甜,有益處,卻也有不可控的害處,符合一部分眼中的人道。
這些東西看似無聊,甚至沒用。
但道理往往這樣形而上,難以用到實處。
可一旦用到實處,又非常神效,好比磨刀不誤砍柴工。
這些道理,諸葛玄一早就明白。
之所以還是悟了三百四十年,是因為他沒法把它們融會貫通。
那一晚,心情低落的諸葛玄心思沒那麼活泛多變,精神沒那麼高漲充沛。
于是反而第一次心無旁騖、不帶功利心的觀察天火海鱗炎的各種形態,這才終于發現它最深層的美好。
或者說,火的美好。
然後他就開始悟道了。
之所以悟這麼久,並非是他蠢笨。
而是因為他本性使然。
他是有收藏癖的人,做事情又一向追求高效、安全、有趣等,有點完美主義+強迫癥。
所以他做事往往面面俱到。
有時候就會顯得放不開。
近千年了,他連個戀愛都沒談過,也不敢跟朋友深交,就連對姜黃,也不曾真正掏心掏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而他又不是無情之人,明知饅頭要死了,不宜離悲傷太近,還是想回去看看,看過後便傷感,人死了又不舍,掙扎糾結的很。
因為這些特點,他猥瑣發育至今,收獲多多,安全無虞,修為高深,等等等等。
好處說完,就該輪到壞處了。
什麼都想要,他悟道自然就比人家慢。
明明在神台巔峰許多年,悟道的契機卻遲遲未來。
人家是抓住一個點,如火之躍動、水之多變、金之鋒芒、土之厚重、木之延伸、陽之剛勁、陰之柔和。
而他是想拿住一整個面,難度自然不同。
人家若是悟火,只悟火之一點,而後成燎原之勢,逐步加深。
這叫追求深度。
而他悟火,卻是恨不得把火的特點都給開發到極致,研究來研究去,火還是那朵火,只不過更加立體。
廣度。
看似他這樣很蠢笨。
實則也不然。
因為第八境•道宮境後面還有一個第九境•清淨境。
清淨境以清淨為名,自然是要修士心清神靜。
但要想達成這一程度談何容易!
清淨也不是啥都不管,啥都不學。
事實上,道宮境時悟的法則只是道的一點。
而到了清淨境,則要悟道之一面。
換句話說,因為但凡能抓住的什麼都想抓住的個性,諸葛玄相當于是在連著清淨境一起修煉。
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深度?
造成的結果是,于第八境修士而言,他有廣度卻沒有深度。
而于第九境修士而言,他廣博明智,有深度,但深度不夠。
因為第七境之後幾乎沒有修煉方式,大家各行其道,諸葛玄起初根本不知道自己走上了專本套讀的路。
直到潛心悟道的第一百年,他這才有所察覺。
彼時的他可謂心清神靜。
想轉換思路卻已經晚了。
他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好在他是成功了。
就在吃到熱干面的那一刻,他補齊了現階段所能想到的關于火之法則的最後一塊拼圖。
于是他的元神不再追求處于封閉狀態,瞬間與識神重新接洽。
這才有了姜黃听到的那句言語。
同一時間,諸葛玄的元神接收了識神這三百多年的一切記憶。
“都過去這麼久了啊。”
“這下別說饅頭,連明媚都早沒了。”
“兩個皇甫天璣、陳紫鳶、天一和尚等故人搞不好也都不在了。”
喜歡長生路漫漫,吾上下求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長生路漫漫,吾上下求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