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幾人的無所事事比起來,亞倫的朋友們都積極參與社區的一些事務,比如根據這些社民們的興趣愛好,團隊分類,都給他們編出了指標。
教會多數屬于信神派,說明社民偏好神學這些,而那些熱衷于修煉的,對武學有偏好,說明社民傾向于武道。
顧曼青不解這些指標究竟是干什麼用的,馬克解釋,有備無患,這叫掌握先機。
鏡城的變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多做一些基本功,面對變化,他們就能先行決策,說不定將來還能利用指標盈利。
“好吧。”
顧曼青真心不懂,听到這些只覺得自己腦殼疼,覺得自己還是一門心思修煉功夫好的多。
“可是我們社區邊上就那麼點地,你們打算怎麼改造它?”姜曉麗同樣不解。
“一塊兩塊當然不起什麼作用,可是地多了就有了用處。”馬克邊上那人說道。
他們打算搞建築,建一些更大規模的房子,像獨棟樓房,豪宅,甚至跑馬場都可以建。
以社區資產為資本投入,對九號社區,包括別的社區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畢竟這些都是鏡城的地,他們並沒有佔為己有的想法,不然這麼多人,一人一塊地怕是都不夠分。
“誰要種誰種吧,我們無所謂。”
社區勤快的社民想要多種一點,顧曼青可管不著,先到先得唄,空間的地足夠她使用了。
“可是入股,對你們來說只有好處,並無壞處,為什麼要反對呢?”
“再說,若是將來有社民為了一塊地爭搶,那還不如一起將它交出去。”
听起來是有幾分道理的,不怕地多的人還是有的。
可是作為一個稱職的管理員,三個姑娘可不能私下拍板,她們需要將這事公告給社區社民,讓每個人都知道這事。
“可以,我們並不著急。”
姑娘們商量了一下,由李芸芸跑去書房草擬公告,拿到樓下告示欄去張貼。
馬克搞投資也並非只有他一人,他跟隨亞倫出來其實是考察來的。
他有一個團隊,除了那位文學愛好者和拜神會成員,另外兩人都是他的合作伙伴。
他以團隊入股,同屬亞倫的“空間技術研究團隊”。
馬克的伙伴拿出一份建設項目入股書,這是一份協議書,主要涉及土地轉讓。
但他們還有一份建設項目計劃書,列明資金,項目統一管理的各項事務。
入股和直接買斷是有區別的,入股就是股東了,萬一盈利就可以分紅,沒有盈利,大不了相當于土地閑置。
听起來好像都不虧,念在顧曼青和亞倫熟悉的份上,他們給九號社區入股的資格。
“可是你們哪來的建材,哪來的工人?”
現在人人能吃飽飯,誰還願意干這種力氣活,造房子可是很辛苦的。
“所以我們得研究空間,一個是種大量木材,還有一個是研究空間剝離。”
空間剝離之後,有些人就成了閑置勞動力了,他們可以參與建築,反正工資少不了。
拿勞動力作交換,才能體現勞動力的價值。
要不然你一個人吃飽喝足,活潑健康,誰知道你天生富足。
“那你們還不如多研究機器人。”
“哪來的金屬,哪來的礦產?”
更何況他們連電腦都沒有,這些科技屬性的東西,還得信息化之後才能發展。
目前唯一涉及信息化的東西,怕是只有他們的空間了。
亞倫不管投資事務,他對科學研究更感興趣些。
他的團隊目前缺少足夠科研人員,亞倫不介意將姜曉麗吸收為成員。
姜曉麗屬于無師自通,已經學了不少東西,令亞倫都深感佩服。
“嘿,或許是血脈覺醒吧。”
姜曉麗嘿嘿笑道,她說真不是自夸,在圖書館學習,就仿佛有人在幫她學習。
只要別人有這個興趣,其他人都可以學。
姜曉麗從未參加過什麼項目,她也想從別的團隊那里吸取一些經驗,不然一個人瞎琢磨,好像用處不大。
“好像是這麼回事,原來對計算機方面我還有不少疑點,以前覺得有一些難度的知識,現在看著也不費勁。”
亞倫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還以為這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姜曉麗確實有一些天賦,她現在有學習動力,只不過基礎薄弱,她能夠清楚感受到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事。
說完了事情,他們一起去社區邊上看地,顧曼青並沒有同去,現在姜曉麗成了成員,那就由她帶著去。
若是社民都沒有意見,接下來就該丈量土地面積了。
顧曼青和李芸芸搞了一個簡易投票箱子,放在工作室邊上,等統計完數字才能出結果。
大夫得知此事,並沒有說什麼,只是笑笑。
“師父,你覺得這事應該是件好事吧?”
一位師妹不解,她們反正也用不著,反而平白無故能多一份收入。
“你吃一張小餅就飽,人家得吃幾張大餅才能飽,看個人喜歡,我可管不著。”
馬克願意為了他們的大房子努力,該行動的都要行動起來。
只要材料管夠,讓更多的人學木工,哪怕缺少機械,他的願望也很快就能實現。
“可是他拿什麼發工資?”
“我哪知道。”
就目前所知,社區可以得到未來收益,馬克的投資回報,亞倫的科研工作,都可能帶來預期收益。
幾個人議論了一番,有不少社員跑來問。
最後大部份社員同意了這事,投票表決通過,顧曼青在協議上簽下了字。
不過作為入股成員,社區每個人都要在空間種樹,那是附加的義務條件。
看起來並不難,一個人只要種下一到三棵樹就算完成任務。
如果種的多,還能算是額外收益,木材在有些地方能用上,社民不怕多種。
一個人種木材多少有些辛苦,集中種植還能發揮作用,建材的主要材料就這麼解決了。
土地暫時不能利用,馬克並沒有派人來管理。
丈量土地這事就交給顧曼青幾人,月姨笑她們是自討苦吃。
不過社民們並沒有閑著,都一起干活。
反正都要來這里走走,便在空地上種上一些作物。
在家里都能運用空間,多數社民嫌河邊路遠,只有愛跑腿的才肯費這個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