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衛王都確實是歷史悠久了。
這里人數最多時,達到了五十多萬人口。
即使現在沒落了,如今這個時候,也達到了三十萬人。
炎王都雖然有十多萬人口,但是也包括周圍的鎮子村寨,單單王都里面的人口,有十萬就已經不錯了。
可以說衛國巔峰的時候,光是王都的人口,就比整個炎國還要多,當然現在也不比炎郡人口少多少。
這就是歷史悠久帶來的好處,導致衛王都即使發展再如何慢,那也積累了很大的規模,從而商業也是十分的繁榮。
這些都是衛國的底蘊,看著不遠處那高大的黑石城牆,就比炎國王都那城牆高了不止一倍。
讓厲夏也是十分的羨慕,說起衛王都,荀野也是挺自豪的,侃侃而談起來。
“衛王都可是人族在北方最為悠久,最為堅固的城池之一,想當年蠻族數百萬兵臨城下,都沒能拿下衛王都。
即使百萬魔奴,依舊被拒之城外,是人族不屈精神的象征,甚至比武國的王都更加繁榮,也更加的堅固。”
說的可能有點夸大其詞了,但是確實是人族最為重要的城池之一,也是最古老的城池之一,要不然也不會把聖地建在這里了。
武關這種要塞,是後來舉人族之力建造的,這一點衛王都比不了,但是和武國王都相比,還是挺有優越感的。
可能最缺什麼,也就越計較什麼。
武國能夠發展壯大,很多土地都是侵略衛國的,這也是兩國世仇的直接原因,所以兩國很喜歡進行比較。
而衛王都比武王都歷史悠久,規模也大,這一點讓荀野也找到了優越感,他們衛國確實有的地方比武國強太多了。
不管是提起歷史,還是說他們衛王都,都讓他們這些衛國人,從心底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共鳴。
尤其是儒的教化之下,衛王都這種精神,也被衛國很好的繼承了下來,即使武國強盛,也沒能拿下全部衛國。
尤其是現在的衛國,面積小了反而更加的團結了。
衛王曾經對武國表示,除非他們能夠屠殺干淨衛國人,要不然哪怕還剩下一個衛國人,武國就別想睡個好覺。
事實武國也沒能力拿下衛國,別看衛國走儒家路線,打仗的時候可能不如兵家,但是論凝聚力,以及團結合作來說,衛國確實領先武國。
只能說明儒家在衛國的教化,還是非常成功的。
戰斗力比不上你,但是戰斗意志卻強的可怕,除非武國攻打一個城池屠殺一個,不然是很難進行有效治理的。
你前面軍隊在打仗,後方城池可能就被截斷了。
糧草還沒運過去,就被後方衛國的百姓給搶了,治理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必須重兵鎮守,但是重兵鎮守,就會導致前面的大軍兵力減少。
這也是儒家教化的結果,儒家在衛國實行的忠義,比其他很多國家都要好,如此才能夠跟武國打了這麼多年,兩國都成了世仇。
至于教化到了什麼程度,除了奴隸以外,你在大街上隨便拉個小孩,詢問他們夢想是什麼,他們可能都會告訴你是滅武國。
你隨便找一個村寨,就會發現各家都有人死在武國手中,他們更是對武國咬牙切齒,恨不得生吞了武國。
而且很多商鋪,甚至還會禁止武國商人進入。
對于武國就是討厭到了這個程度。
這樣團結有骨氣的國家,實力應該很強大吧。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衛國因為討厭兵家的緣故,他們國家的士兵地位很低,戰斗力更是拉胯的不行,領軍將領都是儒家人。
這些文人將領只會紙上談兵,鼓舞士氣還是有一套的,不過他們不會隨機應變,不會軍陣布置。
更重要的是,形成不了一支軍隊的軍魂,也沒有自己獨特的打仗風格,所以打起仗來一團糟,一位名將都沒有出現。
感覺各個國家非常的畸形,別人想要消滅衛國不容易,同樣的道理,衛國想要侵佔別的國家同樣不容易。
所以衛國和武國的對峙中,衛國一直都是防守的一方。但是武國也一直無法干掉衛國就是了。
衛國也想過主動出擊,曾經也佔領過一些城池。
關鍵是最後的結局,往往都很意外。
有一次大軍出擊,前線糧草突然沒了,導致大軍潰敗。
一詢問才知道,後方新佔領城池的儒家城主,感覺新佔領的城池百姓太苦了,就私自把軍隊糧草扣了下來,分發給了新佔領城池的百姓。
所以這才導致了前面數萬大軍無糧草而潰敗。
按理來說,這樣的城主私自扣軍糧,應該處置才對的,但是衛國人家不這麼想,人家覺得這麼做是對的。
戰敗的將領也覺得那城主沒錯,聖地還夸獎他仁慈,是一個合格的城主,教導衛王也要學習這種仁慈治國。
以至于這城主名聲大噪,還晉升成了泰斗。
說明了很多衛國百姓都認可他的仁慈,也認可他的行為。
既然都沒有錯,那到底誰錯了呢?
因為大軍潰敗,後來城池又被對方給收復了,不過城池雖然收復了,但是那里的百姓卻向著衛國了。
天天鬧事不說,還經常受不了壓迫逃到衛國。
衛國雖然沒有佔領城池,卻佔領了那里的民心,這也算是另一種勝利了吧,反正就挺魔幻的。
不知道衛國這樣算不算勝利。
還以為這樣就完了嗎?後來更是有傳說,敵國受不了百姓鬧騰,曾經想要把這座城池送給衛國。
但是被衛國給拒絕了,並且表示不接受施舍,不是自己打來的不要,甚至認為這樣才是有骨氣的。
還批評對方不懂仁政愛民,城池怎麼能夠說送就送給別人呢,直接開噴對方,上對不起人王信任,下對不起百姓。
嚴重點說,對不起祖宗的基業。
反正送不出去就算了,還被衛國給教育了一頓,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當然,這後來的只是傳說罷了,至于有沒有送城池這件事不好說,也有可能是儒家自己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