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何這話一出,不少人都倒吸冷氣。
大家听懂了廖何的意思,就這還不明白的話,他們就白當這麼久的官了。
雖然感慨廖何的腦洞之大,但他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炎國不得不進行防範啊。
平山王身體不好,又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一點厲夏他們都清楚,所以並沒有任何的懷疑。
所以他突然去世,就算是不說明,厲夏也會認為他是病逝的,這一點沒有什麼爭議。
然而廖何腦洞大開,提出了另外一個可能,那就是平山王不是病逝,而是被人殺的。
假設平山王真的是被人殺的,那麼有一個人嫌疑最大,那就是現如今的中山王了。
畢竟一山不容二虎。
中山王是一頭壯年老虎,平山王是一頭年邁的老虎。
兩人雖然聯盟了,還組建了聯軍。
但是兩家的軍隊可是分開指揮的,只不過為了共同目標戰斗罷了。
即使平山王年紀大了不戀權勢,但是只要他活著,那麼他在原來的平山國軍隊中的影響力就一直存在,包括那些將領也是如此。
這對于野心勃勃的中山王來說,肯定不允許有人制約他的,如果真的有這麼一位,那麼只能讓他死了。
而且兩個國家,還一起窩在這麼一個小國當中。
那麼總要有一個為首的吧。
所以廖何的懷疑也不是空穴來風,沒有意義的。
原本大家是沒有多想的,但是廖何提出來之後,大家就難免多想了起來,是不是平山王真的是中山王害死的。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大家會找出無數個理由和破綻,來證明這一個觀點的。
如今大家也開始懷疑了起來。
要是真的如此的話,那麼不僅厲夏不能去了,那位質子和孫夫子,他們同樣不能去吊唁了。
他們就算是想也不行,這是出于炎國自身利益的考慮。
于是相國也帶頭支持這一觀點。
不允許那位質子回去,也不允許孫夫子回去。
如果平山王真的是中山王出手的,那麼質子回去的話,那就必死無疑了。
如果質子回去的話,那麼現如今平山王的子女恐怕都會死,全部死了的話,中山王花點時間就可以把平山王的勢力消化了。
到時候中山王就沒有了後顧之憂,沒有了後顧之憂的話,中山王想要對外擴張,北面的武國打不過,那麼就只有南邊的宿國了。
到時候中山國就和炎國接壤了,目前來說不符合炎國的利益。
就算是往東擴張,那麼宿國就會被包圍,遲早也是囊中之物,同樣不符合炎國的利益。
但是有了質子在外,中山國就有點投鼠忌器了。
如果他殺死了平山王其他的子女,那麼這位炎國的質子就名正言順了,可以號召平山國以前的舊人。
即使不能不復國,也可以拖中山國後腿,讓他無法全力擴張。
那麼在中山王的位置,他肯定不會動平山王其他的子女,最大的可能就是扶持一位傀儡來。
但就算是傀儡,那麼他們依舊是兩個頭,名義上依舊是兩個國家,平山國的民眾,就不可能完全和中山國和平相處。
這樣做既可以保住厲夏的小舅子們,也可以讓中山國無法齊心協力,簡直是一舉兩得。
所以質子不能放回去,這一點是肯定的。
除了質子以外,孫夫子同樣不能回去。
萬一中山王愛惜人才,把孫夫子扣下不放怎麼辦,畢竟孫夫子又不是炎國的臣子,厲夏以什麼名義去討回來。
到時候平山國的傀儡大王不願意還怎麼辦。
怎麼說這也是兵家泰斗,聲望和地位不是名士名宿可以媲美的,到時候中山國也可以打著孫夫的旗號,招收兵家的人才了。
雖然孫夫子很少為厲夏做事,但是孫夫子養在那里又花不了多少,為炎國帶來了不少中低層的軍官。
所以這兩人,是萬萬不能放回去的。
別說平山王已經死了,即使他沒有死,平山王親自召回去,炎國也不能隨隨便便放人。
養著平山國的質子,以後說不定會有大用,是炎國可以名正言順插手平山國的保障。
有了他,也就多了一個出師有名。
先養著,用不到就算了。最擔心的是用的時候沒有怎麼辦。
蕭雲秀很是著急的看向姬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