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

第576章 荊襄的抉擇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是昆哥 本章︰第576章 荊襄的抉擇

    堂內一時寂靜,只聞窗外秋風拂過的蕭瑟嗚咽之聲。

    "德之言,諸公以為如何?"劉表的聲音平靜無波,目光轉向右側文臣,一雙眸子卻銳利如鷹。

    蒯良緩緩起身,手持玉笏躬身施禮"主公,德之言雖有理,卻未免失之偏頗。"

    他聲音溫和卻字字清晰,"劉備雖刺殺失敗,然其人心未失。今攜眾來投,若拒之,恐寒天下豪杰之心。"

    他向前一步,繼續道"我荊州有漢水之險,帶甲十余萬,水師縱橫江漢。劉昆雖強,然其方定北方,需時安撫,未必敢輕啟戰端。收留劉備,亦可示天下以主公保全宗室、不畏強權之志。"

    蔡瑁冷笑一聲,按劍而出"子柔先生此言差矣!劉備乃朝廷欽犯,刺殺大將軍未遂。此等反復無常之人,豈可收留?"

    他環視四周,聲音漸高,"且不談大將軍雄踞北方,擁兵百萬。單論其麾下皇甫嵩屯兵五萬于豫州,虎視眈眈。若因劉備而啟釁端,我荊州將士何以當之?"

    張允立即起身附和"末將附議!大將軍劉昆已定北方,袁紹敗亡在即。劉備行刺大將軍,與其已成水火之勢。更是發下海捕文書,欲除之而後快!"

    “諸君可曾想過,大將軍聞我荊州收留叛逆劉備,必定震怒。若引發大將軍率百萬雄師南下荊州,我荊州屆時如何自處?”

    堂上頓時爭論不休。

    蒯良捋須沉吟片刻,走到堂中面向劉表躬身施禮"主公,劉備亦是一時英雄。今其勢窮來投,若殺之,恐負"害賢"之惡名,寒天下士人之心。"

    他目光掃過蔡瑁,"不若暫留之,安置于北境新野。彼地毗鄰汝南,正可為其屏障,抵御北敵。"

    大堂中的爭論越演越烈,贊成與反對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劉表始終沉默不語,認真聆听,深邃的目光不時掃向眾人。

    他知道,這不僅是關于是否收留劉備的問題,更是關系到他荊州將來站隊的選擇。

    收留劉備吧,日後必定會與大將軍劉昆發生齷齪。

    想想劉昆擁有北方六州之地,麾下精兵百萬,就令他頭疼。

    但如今荊州門閥林立,以蔡、蒯、龐、黃為首,在某些事上讓他有時候不得不讓步。

    所以,他也急需有人來幫助他,共同對抗荊州本土士人帶給他的威脅。

    襄陽驛館內。

    簡雍端坐案前,想起劉備在長安行刺劉昆時留下的肩頭那處傷勢,還至今未愈……

    周倉輕步進來,不安地問道"先生以為,劉荊州會收留主公嗎?"

    簡雍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景升公乃漢室宗親,與主公同出一脈。且其為人外寬內忌,好謀無斷,必不願擔上迫害宗室之名。然蔡氏權重,恐生變數。"

    他起身走向窗邊,緩緩說道"哎!我等所能做的,唯有等待。"

    目光和心思卻投向北方"大哥此刻應在魯陽整頓軍馬,也不知傷勢如何……"

    蔡瑁情緒激昂,幾乎是嘶吼出聲"主公!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劉備不過一喪家之犬,僅余兩百來號人馬,何必為他得罪大將軍?"

    蒯良卻從容不迫地說道“瑁將軍此言差矣!豈不聞‘唇亡齒寒’?劉備雖敗,然其名望猶在。且觀劉昆行事,雖一統北方,然其勢太盛,必有內憂。收留劉備,可為我荊州增一屏障,亦可觀北方之變。”

    蔡瑁與張允代表荊州本土軍事豪強的利益,他們優先考慮的就是保全自身權勢與荊州既得利益。

    劉備此人可不是省心的人,先後投奔公孫瓚、劉昆,都攪得他們不得安寧。

    他來到荊州肯定不會消停,到時候必然會破壞現狀。

    而且,最關鍵的是,劉備還是長安朝廷的通緝要犯。

    要是為了這麼個玩意引來了劉昆這種強敵來攻,這是他們最不願看到的。

    蒯良沉吟片刻後,繼續說道“劉玄德是當世英雄,今其勢窮來投,若殺之,恐負‘害賢’、‘不納同宗’之惡名,寒天下士人之心。”

    他走到堂中,面向劉表躬身施禮道“不若暫留之,安置于北境新野。彼地毗鄰汝南,正可與宛城一道,使其為我屏障,抵御北敵。”

    “一則顯主公容人之量,二則安劉備之心,三則固我北疆。若其異動,我據襄陽,亦可制之。此一舉數得,方為萬全之策。”

    別駕劉先作為荊州名士和漢室宗親,他更看重道義與名聲

    他長身而起,朝劉表深深一揖道“主公,子柔所言極是。劉備雖被朝廷通緝,但其‘仁德’之名人耳相傳,殺之恐失人望。且其與劉昆勢同水火,同宗相濟,乃道義所在。”

    但反對之聲隨即而起,從事中郎韓嵩聞言起身。

    他本就對大將軍劉昆代表朝廷龐大的勢力心存敬畏,他神色激動地說道“主公!荊州雖地大物博,然終究歸屬于朝廷。劉備反叛事實已定,不應收留此人,以免大將軍劉昆借機向我荊州發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東曹掾傅巽冷哼了一聲,緊接著也大聲說道“主公,劉備包藏禍心,雖名為宗室,卻無實證。在朝廷不思其職,反而包藏禍心刺殺大將軍,意圖攪亂天下。實乃叛逆,不能收留。”

    蒯越此時也起身發言,但在此事上卻有不同看法“主公,劉備雖為英雄,然其絕不甘居人下。據屬下所知,劉備昔日在公孫瓚麾下,公孫瓚待他不薄。可此人卻不念舊恩,棄公孫瓚而走。”

    “到了長安,大將軍劉昆同樣不曾虧待于他。但劉備此人非但不感念恩情,反而伙同他人,公然行刺大將軍。”

    “今落魄來投,雖表面謙恭,內心必懷異志。如此反復小人,若留之,恐養虎為患。”

    堂上頓時爭論不休,贊成與反對者各執一詞,互不相容,聲音也越來越高了。

    一些未發言的官員則低頭私語,交換著眼色。

    劉表始終沉默聆听,內心波瀾起伏。

    這個時候的劉表並非庸主,還是比較開明的。

    他有其盤算,宗親情誼與名譽方面,他與劉備同宗,拒之或殺之,于名聲有損。

    但荊州局勢不宜樂觀,蔡、蒯、龐、黃四大家族嚴密控制著荊州上下。

    本土大族勢力日盛,當然不利于他治理荊州。

    出于制衡的需要,適時引入劉備這股外部力量,或可微妙平衡內部權力,避免一家獨大。

    喜歡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方便以後閱讀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第576章 荊襄的抉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第576章 荊襄的抉擇並對三國凶兵︰我為漢室續命八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