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七年十月十六日公元195年),大漢朝廷的大將軍劉昆親率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抵達了蘄縣戰場。
與此同時,徐晃也統率著五萬虎嘯軍團趕到了蘄縣。
兩支雄師背靠著蘄縣城池安營扎寨,營帳連綿十里,那飄揚的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早已接到斥候急報的袁術,听聞劉昆親率大軍前來,頓時心頭怒火中燒。
然而,在這怒意的深處,卻又隱隱浮起一絲難以掩飾的竊喜。
他暗自冷笑,心想︰劉昆竟然如此輕視朕?僅僅率領十萬之眾,就妄圖與朕的十八萬精銳一決雌雄,真是狂妄至極!
哼,既然你自尋死路,那就休怪朕不講情面了。
若此戰能將你劉昆斬于陣前,或者將你生擒活捉,那日後的大漢天下,豈不就任由朕執掌了?
到那時,朕順理成章地君臨天下,那可是天命所歸啊!
袁術雖然驕橫,但並非完全昏聵。
他當機立斷,立即下令停止對蘄縣的攻城行動。
迅速召集了麾下的文武重臣,齊聚中軍大帳,共同商議軍機要事。
他發誓要畢其功于一役,將劉昆一舉殲滅。
謀士李業站起身來,為袁術細細剖析敵我雙方的形勢。
“啟奏陛下,劉昆這次所率領的漢軍不過十萬。就算算上蘄縣城中的殘兵敗將,他們的總兵力也不過十一萬而已。”
“我軍除去近日攻城折損的兩萬兵力,還有十六萬精銳。以多打少,在兵力上佔據絕對優勢。”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篤定︰“更何況劉昆的軍隊遠道而來,士卒們疲憊不堪,糧草的轉運也十分艱難;而我軍已經休整了多日,養精蓄銳,正好可以逸待勞。更兼陛下您英明神武,君臣和睦,上下一心……”
“這場戰役,天時、地利、人和都掌握在我們手中,勝算極大。”
李業這番連捧帶吹的言論,讓袁術與帳中的諸位將領紛紛點頭稱是。
要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袁術北征陳國、梁國的時候,曾經被曹操打得潰不成軍,狼狽逃竄。
當曹操的軍隊兵臨蘄縣時,袁術嚇得魂飛魄散,連夜棄營而逃。
他倉皇地渡過淮河,只留下張勛、橋蕤、李豐、樂就、梁綱五將在蘄縣斷後。
曹操的軍隊一到,輕而易舉地就擊潰了袁軍。
四位將領被斬首,只有大將軍張勛僥幸逃脫。
然而,如今的情況卻大不相同了。
因為劉昆的橫空出世,歷史早已在悄然間被改寫。
如今的袁術剛剛稱帝,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此番北伐是他稱帝後的首次親征。
雖然張勛、梁綱在淮陵之戰中慘敗而歸,但袁術仍然擁有三十萬大軍,兵強馬壯,糧草充足,氣勢正盛。
他自然不會將劉昆的區區十萬疲憊之師放在眼中,心中的狂妄之意頓時滋生,自以為天下無敵。
正當袁術在帳中躊躇滿志,幻想著生擒劉昆的的盛大場景時候。
忽然有一名親兵急匆匆地快步走進大帳,跪地稟報︰“啟稟陛下,漢軍派遣使者來了!”
袁術微微一怔,眉頭微微皺起,心中暗自思忖︰劉昆此時派遣使者前來,究竟意欲何為?
莫非是來請降?不像。
若是來勸降……哼,看朕不將他的使者斬首示眾!
他冷笑一聲,傲然地揮了揮手,慢條斯理地說道︰“傳他進來!”
“報——!漢軍使者到!”一聲嘹亮的通傳聲在大帳中回蕩。
帳簾猛地被掀開,一道挺拔的身影邁著大步走了進來。
來者精神抖擻,身披漢軍制式玄色鐵甲,上面布滿了刀劍劃痕。
尤其是他那雙眼楮,如同寒星經過淬火一般,閃爍著冷冽的光芒。
在滿帳森然的刀鋒之間,漢軍使者竟然沒有半分畏懼之意。
“大膽!”大將陳蘭猛然踏前一步,腰間的環首刀“鏘”地一聲半出鞘,寒光乍現。
他怒目圓睜,大聲喝道︰“偽朝走狗,安敢直視天顏!給本將跪下!”
漢軍使者卻像一棵扎根在磐石上的青松,紋絲不動。
刀鋒已經抵在了他的頸側,他卻面色不改,從容自若。
他伸手從懷中取出一封戰書,高高舉過頭頂,大聲喝道︰“大漢大將軍戰書在此!”
袁術眯起雙眼,輕輕抬了抬手。
陳蘭冷哼一聲,將刀“嗆啷”一聲歸鞘,但仍然用鷹隼般的目光死死地盯住那使者。
一旁的宦官連忙趨步上前,雙手接過戰書,畢恭畢敬地呈到御案之前。
袁術緩緩展開戰書,只見上面的墨跡凌厲,每一個字都如同鋒利的刀刃一般。
“漢大將軍劉昆告逆賊袁公路︰爾以冢中枯骨竊號,裹饑民為卒,驅餓殍為將。今本侯攜十萬天兵至此,若懼,可自縛軹道;若戰——三日後本侯親斬汝首懸旗!”
“劉孟光安敢如此放肆!”袁術憤怒到了極點,一掌狠狠地拍在案上,震得筆墨都飛了起來。
他怒吼道︰“狂徒!竟敢如此侮辱朕!”
大將戚寄見狀,勃然大怒,“嗆啷”一聲拔劍出鞘,寒光一閃,劍尖直直地抵在了使者的脖頸處。
他森然說道︰“區區一個傳令小卒,不怕老子拿你祭旗?”
劍鋒劃破了使者的皮膚,一道血線緩緩滲出。
然而,那使者的喉間卻滾出一陣沙啞的笑聲。
他的目光如鐵,冷冷地說道︰“某隨大將軍南征北戰,手上的人命何止百條?豈會懼怕爾等匹夫?”
戚寄怒目圓睜,殺意暴漲,正欲揮劍斬下使者的首級。
“夠了。”袁術忽然開口,他陰沉著臉,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冷笑道︰“劉孟光派你來,就是為了送這封狂妄的戰書嗎?”
使者不卑不亢地回答︰“大將軍有令,三日後在蘄縣城下與袁公決一死戰。”
“放肆!”一旁的陳蘭再次怒喝,“區區一個小卒,也敢在陛下面前如此無禮!”說著就要上前動手。
袁術抬手制止了陳蘭,眯著眼楮打量著眼前的使者︰︰“你叫什麼名字?在劉孟光軍中擔任何職務?”
“某張撼,乃大將軍帳下的親兵。”使者聲音洪亮,每一個字都是那樣的鏗鏘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