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在朦朧中緩緩睜開雙眼,帳內昏黃的燭火,猶如一把利刃,在他的視網膜上灼燒出刺痛的光斑。
他下意識地想要抬手遮擋,卻發現手臂沉重得如同灌了鉛一般,指節因過度用力而微微發顫。
“主公!您總算醒了!”侍從帶著哭腔的聲音傳來。
袁紹這才發現,自己的衣襟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艱難地支起身子,喉間干澀得如同火燒,連一絲聲音都發不出來。
直到侍從捧來一盞清水,他才意識到,自己正用指甲死死掐進掌心,那里已然滲出了血痕。
袁紹擺了擺手,沙啞著嗓子說道︰“速去傳令,孤要升帳議事!”
……
中軍大帳內,文武百官垂首而立,連呼吸都放得極輕,仿佛生怕驚擾了這凝重的氛圍。
袁紹高坐主位,目光掃過眾人,卻無人敢與他對視。
帳內彌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死寂,仿佛連燭火都畏懼得不敢跳動。
忽然,袁紹瞳孔一縮,敏銳地察覺到了異常。
他不由得輕聲問身邊的侍從︰“荀友若呢?孤升帳議事怎麼不見他?”
侍從面露難色,支支吾吾地說道︰“荀先生……幾日前便稱奉主公之命外出公干,至今未歸。”
袁紹瞳孔驟然收縮,一股寒意自脊背竄上後腦。
他何時命荀諶外出?這分明是矯命!
難道他……
“好一個荀文若……”袁紹低笑一聲,笑容里滿是苦澀,“到頭來,連你也棄我而去了?”
袁紹心中一陣悲涼,潁川荀家,乃是他極力拉攏的世家大族。
而荀諶,在他還是渤海太守之時,便獻計謀取冀州,讓他兵不血刃地得到了這片最富饒的大州。
之後,荀諶更是不遺余力地為他出謀劃策,東奔西走,為穩定冀州作出了巨大貢獻。
怎麼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棄他而去呢?
哼!到頭來,荀諶也不過是個沽名釣譽的小人而已。
一見自己落難,就迫不及待地和自己劃清界限了嗎?
想到這里,袁紹心中充滿了憤懣。
日後,若是孤發達了,定要讓你荀家好看!
直到現在,袁紹依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一直將過失歸咎于他人。
“公則,”袁紹忽然開口,聲音沙啞而低沉,“河北可有消息傳來?”
郭圖渾身一顫,連忙出列,躬身說道︰“啟稟主公,朝廷水軍封鎖黃河,書信斷絕。駐守白馬的張合、高覽兩將……不敵劉昆大軍,已撤了回來。”
駐守白馬南岸渡口的張合、高覽兩將,率領的兩萬大軍,被長安朝廷大軍擊敗。
張合、高覽不愧是河北“四庭柱”中的兩位良將,在遭遇強敵攻擊時,雖寡不敵眾,但一番苦戰後,仍不得已撤退。
然而,他們兩將指揮得當,進退有法,依然保存了大部分兵力,順利地與袁紹主力匯合了。
“劉昆賊軍現在何處?”袁紹緊鎖眉頭,沉聲問道。
“距濮陽城外不過十里立下了營寨,”郭圖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隨著郭圖的述說,袁紹的臉色越來越陰沉,一顆心也越來越沉入了谷底。
河北估計是已經沒了!自己已經成了孤軍。
不知道困守黎陽的大兒子袁譚和南皮的二兒子袁熙如何了,是不是早已城破身死?還是在繼續頑強地抵御朝廷大軍的圍攻?
他越發地懊悔了起來,自己為何沒有听那田 驢的話!為何沒有听沮授那番泣血的勸阻!
袁紹有心想將大牢里的田豐、沮授放出來,問問他們如今有什麼辦法,能渡過眼前難關。
可他的驕傲心又作祟了,堂堂四世三公的大公子,竟然要低聲下氣地去求兩名階下囚?
哼!這讓孤的臉面往哪擱啊!
袁紹的手指猛地攥緊扶手,指節因用力過度而泛白。
都到了這個時候,袁紹還是不願意拉下面子。
逢紀眼珠一轉,出列道︰“主公,我軍尚有十萬精兵,不如撤往鄄城,再與孔融聯合,共抗劉昆!”
“啪!”袁紹猛地一拍桌案,怒喝道︰“放肆!孤四世三公,豈能向孔融那腐儒低頭!”
逢紀被嚇得後退半步,悻悻退下。
陳琳越眾而出,拱手道︰“主公,屬下願親赴敵營,說服劉昆退兵!”
袁紹心中一動,卻仍拉不下臉面。
郭圖見狀,立刻附和︰“孔璋此計甚妙!主公不妨一試。”
辛毗卻冷冷道︰“主公,劉昆此番大舉用兵,從幽州、並州、遼州調兵遣將,所圖甚大!此刻敵眾我寡,要是他提出些難為主公的條件,那……”
話未說完,帳內已是一片死寂。
他雖然沒有完全說出來,但要表達的意思卻顯而易見!
這種局勢下,想要佔盡優勢的劉昆退兵?何其艱難啊!
顏良怒目圓睜,猛然出列,朝袁紹一拱手,大聲道︰“主公!良願率軍死戰!豈能因畏懼劉昆而束手就擒?”
文丑霍然起身,附和道︰“末將願隨顏將軍一同出戰!”
張合和高覽對視一眼,也拱手道︰“我等雖敗退而回,但仍有戰心!請主公下令,末將願為先鋒!”
袁紹望著這些仍然忠心耿耿的將領,心中五味雜陳。
他忽然想起荀諶曾經說過的話︰“主公麾下鞠義、顏良、文丑勇冠三軍,可為鋒利之刃。”
鞠義當初用八百先登死士在界橋一戰大破公孫瓚麾下著名的“白馬義從”,更是打得數萬大軍望風而逃。
只可惜,此人居功自傲,狂妄自大,竟然對他出言不遜。
加上鞠義之前就有叛主之舉,為了不重蹈覆轍,袁紹便設計將之除去。
顏良文丑自長安參加“大漢第一屆文武大會”回來之後,被人告知與劉昆有不清不楚的關系。
于是,袁紹就再沒有相信過他們倆了,領軍的時候還不忘用辛毗、辛評兩兄弟節制。
一旦發現顏良文丑有異動,就會被辛毗、辛評兩兄弟拿下。
導致顏良文丑在攻打昌邑城的時候,被辛氏兄弟掣肘,根本無法發揮出全部戰力。
但以今天看來,無論是郭圖還是逢紀,甚至辛毗等文臣,都傾向于與劉昆言和。
而顏良文丑、張合高覽等軍中將領則存了誓死一戰的心,願意為了他的大業流盡最後一滴血。
自己……是否已經錯過了一切?
帳外,風聲嗚咽,仿佛在為袁氏的頹勢哀鳴。
袁紹緩緩站起身,目光掃過眾人,那四世三公的汝陽袁氏的驕傲仍在,他不會屈服于任何人的。
“傳令,”他終于開口,聲音低沉而堅定,“整軍備戰,明日與劉昆決一死戰!”
顏良、文丑、張合等軍中將領轟然應諾,眼中燃起熾烈的戰意。
而帳內的文臣們,則紛紛低頭,不敢直視主公的眼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