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看得這麼認真,是本咸濕雜志吧?給我看看。”西裝革履的同伴走近,點完奶茶後拍了下眼鏡男,調侃道。
“阿偉,是你啊!這不是咸濕雜志,是【東方周刊】!”眼鏡男回過神來,笑著解釋。
西裝男疑惑道︰“你剛剛到底在看什麼?眼楮瞪得那麼大。”
“趙雅之和黃元紳的緋聞!”眼鏡男喝了一口茶,曖昧地笑著,“今天《東方周刊》詳細披露了這樁緋聞的全過程。”
“哦?”西裝男來了興趣,探身問道,“上面有沒有提到他們是如何牽扯在一起的?”
眼鏡男推了推眼鏡,興奮地說︰“原來這只是個誤會,全是黃元紳自作多情,一直糾纏趙雅之,還厚顏無恥地寄出了一封又一封的情書。
最後不知道什麼原因,那些情書和禮物竟然送到了別人丈夫手里。”
“真的假的?”
西裝男半信半疑。
眼鏡男拍胸脯保證︰“千真萬確,報紙上有不少證人可以作證。
《東方周刊》還表示,如果報道失實,歡迎黃元紳提出申訴。”
西裝男撓了撓頭,猛拍桌子︰“我就說嘛,阿芝扮演的馮程程那麼溫婉善良,怎麼可能背叛丈夫。
這個黃元紳真是該死!”
……
《東方日報》接連兩天發文,不僅詳細敘述緋聞的來龍去脈,還列舉諸多證據,為趙雅之正名,同時將所有責任推給黃元紳和黃瀚偉。
首日的報道便吸引了眾多讀者,次日的關注度更高,緋聞迅速在全城流傳開來。
短短兩天,《東方日報》憑借兩篇文章成功重塑了趙雅之的形象,而黃元紳則遭到全面抹黑,黃瀚偉也被牽連成欺妻之人。
不過,仍有人對報道持懷疑態度,畢竟《東方日報》素有“粉報”之稱,若報道出自《明報》,可信度無疑會更高。
然而,接下來幾天,當事雙方均未作出回應,黃元紳更是閉門不出,似乎默認了報道中的部分內容。
黃元紳的沉默,最終讓公眾普遍認可了《東方日報》的報道。
當然,黃元紳無話可說,事實如此,【東方日報】的報道幾乎八九不離十。
趙雅之的丈夫黃瀚偉在接連不斷的報道後,懊悔得腸子都青了。
男人確實很賤,之前兩人未發生爭執時,黃瀚偉整天擔心趙雅之在外拋頭露面。
冷靜幾天後,黃瀚偉看到報道,又想挽回趙雅之,畢竟有這樣的妻子是件多麼值得驕傲的事。
接著是【東方日報】的持續攻勢,每日一篇檄文,逐一討伐那些批評趙雅之的媒體。
他們指責這些報紙極不專業,僅憑捕風捉影便抹黑善良女性,給當事人造成極大困擾,純粹為了銷量而不顧辦報原則。
業內人對此只能苦笑——【東方日報】自己不也是只重銷量、不顧底線嗎?
但不可否認,【東方日報】連續一周的報道吸引了無數讀者,銷量從15份激增至17萬份,接近香江報紙最高銷量記錄——18萬份。
一系列報道讓公眾的關注焦點轉移,從緋聞批判轉向女星嫁入豪門的討論,以及對黃元紳和黃瀚偉這兩個“壞男人”的指責,最終變成【東方日報】單挑其他十幾家媒體展開筆戰。
一時之間,香江媒體界熱鬧非凡,卷入戰局的報紙和雜志銷量大增,旁觀者也不甘寂寞,紛紛加入陣營開始互相攻訐。
就在香江媒體混戰之際,一本名為【時尚東方】的雜志悄然問世。
港島半山區一棟豪華別墅中,潘笛生洗漱完畢來到飯廳,見父親潘錦溪正埋首看報。
潘錦溪放下石楠木煙斗敲敲煙灰,對兒子說︰“這次回來,該到公司上班了吧?”
潘家經營鐘表生意,潘錦溪年事已高,自然希望兒子早日接手,積累經驗,待時機成熟再將畢生心血交予他管理。
潘笛生並不領情。
這位公子哥去年自美利堅留學歸國,竟選擇到家族的鐘表店擔任售貨員半年,隨後又轉至一家名牌鐘表珠寶店當學徒。
歷經一年半學徒生涯,潘笛生已能獨立組裝鐘表。
返港後,他頻繁往來于各大鐘表及珠寶商店間,卻始終未提及加入家族企業之事。
面對潘錦溪的詢問,潘笛生坦露心聲︰“父親,我想向您借六百萬港幣,創立一家自己的鐘表珠寶店。”
潘錦溪聞言,怒目圓睜,不滿地說︰“我經營鐘表生意,家中多間店鋪閑置,你不幫忙打理,反而要另起爐灶?你是真糊涂了,還是認為只有自主創業才能展現才華?作為我的兒子,那些店鋪本就是你的!”
潘笛生調整措辭,平靜回應︰“父親,我要開的並非尋常鐘表店,而是高端品牌店。”
潘錦溪輕笑︰“又是這‘高端’理論。
如今香江十萬人才中,能找到一個鐘情名牌的都屬不易。
若開了這家店,不出一個月必關門大吉,絕不會有顧客光顧。”
潘錦溪所言句句屬實。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香江崇尚名牌者寥寥無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以國俊服裝廠旗下品牌為例,除因電影《英雄本色》掀起熱潮外,其余時間僅勉力維持收支平衡。
本地富商更傾向于私人定制服飾。
潘笛生思索片刻,表態道︰“父親,給我一次機會,若失敗,我定回到家族公司安分工作。”
“當真?”
潘錦溪抬眼追問。
潘笛生堅定點頭︰“是的。”
“好,我倒要看看你的鐘表店如何收場!”
潘錦溪笑著答,六百萬雖非小數,但只要能讓潘笛生安心回歸家族事業,便物有所值。
交易談妥,父子皆感欣慰。
潘笛生拿起《東方日報》,這半月來他每日都會翻閱此報。
並非為了追讀連載小說《尋秦記》,而是留意副刊上的廣告信息。
沒錯,正是廣告!
自一周前起,《東方日報》便將整版用于四個大字——【時尚東方】,無任何文章或廣告。
這段時間,《東方日報》銷量激增,引發廣泛關注。
如今這般異常舉動,無疑成為輿論焦點。
起初,眾人以為這是排版失誤,尤其競爭對手借機發文諷刺,稱其不專業。
次日,雖增加了問句“時尚是什麼?”但依舊簡潔至極。
此時,人們意識到並非偶然,而是有意為之。
然而,沒有廣告語、電話號碼或其他說明,僅憑這寥寥數字難以理解其意圖,成本之高令人費解。
越是沉默,公眾的好奇心越盛。
不少人在翻閱報紙時,第一反應便是查看該版塊,期待新內容的加入。
直至第十二天,真相浮出水面——《東方周刊》即將轉型為【時尚東方】,立志成為香港頂尖時尚雜志。
喜歡港片︰洪興最慫,只能送大嫂回家請大家收藏︰()港片︰洪興最慫,只能送大嫂回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