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張澤謙騰出兩天時間主要接見了副部級領導干部以及下面各市和各廳局級領導干部一把手。
簡單認識了一番後張澤謙也對眾人有了個大概的認識和了解。
初秋的秦安,清晨的薄霧還未完全散去,省委大院里的梧桐葉帶著露水的濕潤,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8月14日。
這天,天剛蒙蒙亮,張澤謙便已洗漱完畢,一身筆挺的深灰色西裝襯得他身形挺拔,臉上帶著慣有的沉穩笑意。
不到八點半,張澤謙便走進了自己的辦公室——窗明幾淨的房間里,書桌上剛沏好的綠茶正冒著裊裊熱氣,陽光透過百葉窗,在紅木桌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張澤謙習慣性地先翻看了一遍今日的工作安排,指尖在“看望慰問正省級老同志”那一行稍作停留。
隨即拿起筆,在旁邊輕輕標注了“注意詢問身體近況,听取發展建議”幾個字。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敲響,三聲節奏均勻的叩門聲,不用看也知道是新秘書徐海峰。
“進來。”張澤謙放下筆,抬頭看向門口。
徐海峰穿著熨帖的白襯衫,手里捧著一個黑色文件夾,腳步輕緩地走進來,站在辦公桌前半步遠的位置,微微躬身︰“書記,您早。”
徐海峰的聲音不高不低,帶著恰到好處的恭敬,“跟您再確認一下,上午十點去看望老領導,組織部張部長和王秘書長已經在樓下候著了,車子也都安排妥當了。”
“路線是先去宋老家里,再到王老家,最後去徐老的住處,每處停留大約二十分鐘。”
張澤謙點點頭,指了指桌角的一個素色禮盒︰“那個是我親自準備給老同志們帶的。”
“里面是咱們秦安本地的新茶和一些滋補品,都是按他們往年的喜好準備的,你讓司機師傅放好。”
“好的書記,我這就去安排。”徐海峰目光掃過禮盒,又補充道。
“另外,老同志們的近期身體情況我也跟他們的家屬確認過了,宋老上周剛做過體檢,各項指標都穩定。”
“王老前陣子膝蓋有點不適,現在已經好多了,就是還是不太敢多走路。”
“徐老每天早上都去公園打太極,精神頭著呢。”
“知道了,”張澤謙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裝袖口。
“那我們九點五十出發吧,別讓老同志們等。”
“好 。”徐海峰應了一聲,輕手輕腳地退了出去,關門時特意放緩了動作,生怕驚擾了室內的安靜。
上午十時整。
三輛黑色轎車緩緩駛出省委大院,沿著綠樹成蔭的長安街平穩前行。
車內,張澤謙與身旁的省委組織部長張惠、省委秘書長王亮輕聲交談著。
“宋老當年主持秦安工業改革的時候,可是頂著不小的壓力,硬生生把幾個老國企盤活了,現在那些廠子還都是咱們省的納稅大戶。”
張惠望著窗外掠過的街景,語氣里滿是敬佩。
“王老家的書房我去過,牆上掛著他當年跑遍全省畫的水利分布圖,密密麻麻的標注,都是心血啊。”
王亮接過話頭︰“徐老更不用說,退下來十年了,還堅持每月寫一篇關于秦安農業發展的調研筆記。”
“去年那篇關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建議,咱們省委專門開了會研究落實,現在成效已經顯出來了。”
張澤謙听得認真,不時點頭︰“老領導們是秦安發展的‘活字典’,他們的經驗和眼光,是咱們最寶貴的財富。”
“今天不光是慰問,更要好好听听他們的想法。”
車子很快抵達宋生老同志的住處,一棟鬧中取靜的老式家屬樓,樓道里擦得干干淨淨,牆上還掛著社區志願者寫的“敬老公約”。
宋老早已站在單元門口等候,雖然頭發花白,但腰桿挺得筆直,看到張澤謙下車,立刻伸出手迎了上來。
“宋老,您怎麼還下樓了,快回屋,外面風大。”張澤謙快步上前,緊緊握住老人的手,掌心的溫度帶著歲月的厚重。
“哈哈,知道你要來,我這心里高興,坐不住啊。”宋老笑著拍了拍張澤謙的手背,引著眾人往屋里走。
“你看我這房子,老是老了點,但住著踏實,社區的同志天天來幫忙打掃,水電有問題一個電話就有人來修,比在職的時候還省心。”
客廳里擺著一套老式的實木沙發,茶幾上放著剛切好的隻果和葡萄。
坐下後,張澤謙先接過宋老家屬遞來的熱茶,又仔細詢問︰“您上次體檢說血糖有點波動,現在調理得怎麼樣了?”
“醫生給的食譜還習慣嗎?”
“好多了好多了,”宋老擺擺手,眼里帶著欣慰,“孩子們天天盯著我忌口,社區醫院的醫生每周都來量血壓,比我自己還上心。”
“倒是你們年輕人,天天忙工作,也得注意身體。”
宋老頓了頓,話鋒轉向工作,“我昨天還看新聞,說咱們省的新能源產業園開工了?”
“這步棋走得好啊,秦安有資源、有技術,就該在新興產業上發力。”
“不過有一點得提醒,環保標準一定要卡嚴,不能為了快發展壞了咱們的綠水青山。”
張澤謙認真記下︰“您說得對,我們已經要求產業園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所有項目都得過環保‘一票否決’關。”
離開宋老家時,宋老執意送到樓下,握著張澤謙的手反復叮囑︰“秦安的老百姓盼發展,但更盼安穩,你們班子年輕有干勁,可別忘了‘穩’字當頭啊。”
隨後,張澤謙一行又來到王英南老同志家中。
王老正坐在客廳的藤椅上看報紙,見眾人進來,連忙要起身,張澤謙趕緊上前按住他︰“王老您坐著,別起身。”
張澤謙注意到老人腿上蓋著薄毯,關切地問︰“膝蓋還是不舒服?醫生說要不要做理療?”
“老毛病了,不礙事的。”王老指著茶幾上的一份文件。
“你看,這是我前幾天整理的關于秦安鄉村振興的一點想法,咱們省山區多,光靠種糧食不行。”
“得搞‘一村一品’,有的村適合種果樹,有的村能搞民宿,政府得幫著找銷路、打品牌。”
張澤謙拿起文件,只見上面用藍色鋼筆寫得密密麻麻,有些地方還畫著修改的符號。
“您這都快成‘鄉村振興顧問’了,”
張澤謙笑著說,“您提的‘品牌化’思路,我們省委正在跟農業農村廳研究,打算下個月在幾個試點村先推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