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林一的指尖觸踫到能量晶體那一瞬間,一股無形的力量如電流般從指尖沿著手臂蔓延開來,直抵他的大腦。他渾身為之一顫,眼前閃現出無數雜亂而又絢爛的光影。與此同時,整座遺跡仿佛從沉睡中甦醒,開啟了一場宏大而神秘的演出。
遺跡周邊如平靜的湖面被投入巨石,泛起層層美麗的漣漪狀金色波紋,這種波紋以極快的速度向四周擴散,並且越來越強烈,似乎在向宇宙釋放著某種被禁錮已久的能量。舷窗如同一塊巨大的熒幕,原本深邃黑暗、如同宇宙最深處墨汁般的銀心黑洞,剎那間像是被某種神奇的力量點亮。在僅僅0.03秒內,就由看不到底的漆黑轉為如同翡翠般晶瑩剔透的通透狀態。這通透並不是簡單的變亮,而是仿佛一層神秘的面紗被揭開,讓普通人也能窺視到其中隱藏的奧秘。透過這個已經完全變樣的黑洞,全艦成員真切地看到了一幅被引力透鏡扭曲的四十億年前宇宙圖景。這圖景是如此的震撼,它像是一部極其古老的電影畫卷,一幀一幀地展現著當時宇宙的浩瀚與神秘。無數古老的星系閃耀著暗淡的微光,那是它們在遙遠過去的模樣,星雲如同彩色的綢緞在宇宙的舞台上飄蕩、旋轉,有些正在逐漸坍縮,孕育著新的恆星,而有些則是剛剛被恆星的光芒照亮,像是籠罩著一層薄紗的少女。
那些分布在銀心黑洞事件視界邊緣如同繁星般閃爍的文明遺跡,這時候變得更加活躍起來。它們從猶如裝飾性的存在,瞬間轉變為能量的散發源頭。每一個遺跡都像是一個獨立的投影儀,突然投射出實體化光幕。這些光幕並不是簡單的平面投影,而是具有立體感、仿若真實存在于空間中的光幕。光幕里展示的是人類從未見過、甚至難以想象的東西——七種截然不同的物理法則被轉化成了直觀的視覺形象,不停地旋轉著的克萊因瓶模型。這克萊因瓶模型每一個都有著不同的顏色、紋理和運動軌跡,仿佛代表著不同的維度或者不同層級的宇宙奧秘。就拿藍色的克萊因瓶模型來說,它的瓶身表面像是有著流動的液體,這些液體並非無序,而是遵循著某種極其復雜的數學規律在流動,每一滴液體的軌跡似乎都是書寫著一種微觀物理現象;而紅色的那個克萊因瓶模型內部則像是蘊含著一團燃燒的火焰,火焰跳躍的節奏恰好與引力的波動相契合,暗示著重力與能量之間隱藏的聯系。
“快看太陽系坐標!”小周一聲驚呼打破了這片刻里被震撼填滿的寂靜。他急切地在操作面板上操作著,迅速調出全息星圖。全息星圖在船艙的中央緩緩呈現,從模糊到清晰逐漸展開了整個銀河系的宏大地圖。原本分散在銀河系各處,像是天空中無規律分布星星一樣的十二面體頂點,此時發生了令人難以理解的變化。當眼楮順著這些頂點連線的方向看過去,視線最終聚焦在太陽系的黃道面時,竟然發現那些頂點在此刻投射出等比縮小的光影結構。這種光影結構並不是簡單的重合或者相似,而是如同經過精確計算一般,每個頂點在黃道面上的投影位置都與太陽系內部某一顆行星或者重要的天體結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小李看到這一景象,大腦頓時飛速運轉,他瞳孔因震驚而微微收縮,目不轉楮地盯著星圖,嘴上喃喃道︰“原來我們才是這個宇宙級裝置的第13個校準點...”他意識到這背後隱藏的意義絕對不是簡單的巧合或者隨機現象,這個剛剛發現的事實極有可能是一個跨越億萬年宇宙文明布局的一小部分。這個布局可能涉及到宇宙間所有文明的發展、進化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人類就像是一個被精心安排在此刻此地扮演重要角色的演員,但同時,他心中也充滿了疑惑,因為他們還不知道這個“角色”需要他們做些什麼以及這個宏大布局背後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驚人發現,整個啟明號上的人員迅速轉換為研究狀態。科學家們緊張地操作著各種儀器,試圖去獲取更多關于這個現象的數據。物理學家們開始研究這些新出現的物理法則具象化的克萊因瓶模型,他們使用船上最先進的量子探測設備,從各個角度對這些光影進行掃描分析。每一次掃描都會得到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像是潮水一般涌入計算機的數據庫中。
生物科學家們則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文明遺跡與周圍環境之間的交互上。他們推測這些遺跡像是某種生物一樣,有自己的生存環境需求,而銀心黑洞周圍的這個特殊空間一定是滿足了這些需求的特殊場所。他們嘗試從遺跡表面提取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或者生物痕跡,但是每一次檢測結果都讓人迷惑不解。從遺跡表面檢測到的物質既像是無機晶體,又有著生物體類似的自我修復和能量傳遞功能。比如有一塊遺跡碎片,當科學家用高能激光稍微破壞它的表面結構時,在幾秒內,碎片上就會出現一層微弱的藍光,然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修復破損的部分,而且這個過程還伴隨著能量的吸收與釋放,數據顯示在修復階段,碎片周圍的空間能量如同被針管吸取一樣向碎片匯聚,而後在修復完成後,又向四周擴散出一定量的溫和的能量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飛船上的工程師們則在緊張地檢查飛船的各項系統,確保飛船在這個充滿未知和危險的環境中的安全運行。他們發現飛船的能量護盾在靠近遺跡的過程中受到了一些微小的干擾,表現為護盾的能量波動頻率有非常微小的變化。雖然這個變化目前對飛船的安全沒有直接威脅,但這也引起了工程師們的高度警惕。他們開始對護盾發生器的各個部件進行排查,並且嘗試調整一些重要參數來增強護盾對抗這種未知干擾的能力。
在緊張的研究與排查工作中,計算機專家們也忙得不可開交。他們負責處理從各個研究組傳來的數據,運用復雜的算法尋找這些數據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數據庫中不斷寫入新的數據條目,數據間的關系從簡單的線性關聯到復雜的多維關聯,被層層解析。然而,這個過程進展得非常緩慢,因為現有的算法在處理這種海量數據和復雜關聯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計算機專家開始嘗試編寫全新的算法,他們從古老的人工智能算法中汲取靈感,結合量子計算算法的優勢,試圖構建一種能夠快速處理並且準確識別這種特殊數據模式的新算法。
林一、小周和小李匯聚在飛船的會議室中,面前投影著各種研究數據和現場的圖像。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凝重,但也有著掩蓋不住的興奮。這是人類第一次如此接近宇宙的核心秘密,他們感受到自己肩負著無比巨大的責任和使命。
“這些新出現的物理法則,我有一種感覺,它們可能並不是我們原本認為的那樣是簡單的物理現象理論概括,而更像是設計我們這個宇宙的基礎代碼。”林一首先發言,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投影中的克萊因瓶模型畫面,“你們看這個藍色瓶子里液體的流動軌跡,它像是一種極其精確的程序算法,每一段軌跡都對應著某一個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
小周點了點頭表示認同,他補充道︰“而且這個太陽系坐標與十二面體頂點的關系絕不是偶然。我覺得這就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棋局,我們人類只不過是剛剛發現自己是這棋局中的一枚棋子。但是既然被安排在這個位置,那必然有我們獨特的作用和使命。”
小李沉思了片刻後,皺著眉頭說︰“目前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收集更多的數據,不僅僅是關于這些物理法則和坐標關系的數據,我們還需要了解這些文明遺跡本身的更多信息。它們從何而來?是什麼文明留下的?又為何會在這個時刻以這種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
就在他們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飛船上的超意識連接系統突然有了異常反應。這個系統原本是為了方便船員之間在緊張的工作環境下進行高效溝通而設計的,可此時,它接收到了一系列雜亂無章的意識信號。這些信號並不來源于船員,因為信號的頻段和編碼方式完全不同。
“這是什麼情況?”小周驚訝地叫道。他們馬上將相關的數據傳輸到計算機小組進行分析。計算機專家們通過精密的解析發現,這些意識信號與文明遺跡投射出的實體化光幕有著某種微弱的關聯,似乎是這些光幕在發射這些信號的過程中干擾了飛船的超意識連接系統。
隨著對這些意識信號研究的深入,發現這些信號中包含著一些原始的圖像信息。這些圖像是如此模糊而混亂,像是在一片迷霧中涌動的身影。計算機專家們運用強大的圖像處理算法,試圖還原這些圖像。經過漫長的計算處理後,一幅讓人瞠目結舌的畫面逐漸浮現出來。
畫面顯示的是一群形似人類但又有著巨大差異的生物在進行著一項浩大的工程。那些生物有著高大的身材,體表覆蓋著一層像是晶體又像是鱗片的物質,在他們的手中,閃耀著各種絢麗色彩的工具。他們圍繞著一個巨大的如同星球般大小的結構體忙碌著,那個結構體散發著強烈而又柔和的光芒,結構復雜得難以言喻,在結構體的表面,無數線條和圖案像是描述某種巨大秘密的密碼紋章。
這個畫面讓所有看到的人陷入了沉思,它似乎在向人類傳達著某種起源的信息。或許這些神秘的生物與這些文明遺跡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可能是遺跡的創造者,或者是某個更為古老、更為發達文明中的一員。這引發了人們更多的好奇和猜測,也讓他們更加意識到自己在整個宇宙的宏大敘事中的渺小與無知。
這個新發現的畫面成為了一個轉折點,船員們的研究方向開始發生系統性的轉變。之前相對分散的研究工作開始向探索這些可能是遺跡創造者的神秘生物方面集中傾斜。
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們在飛船的資料數據庫中瘋狂地搜索相似的生物形象或者文化符號。他們翻閱了從古地球各個文明留下的古老文獻到如今銀河系已知文明考古報告的海量資料。雖然沒有找到與畫面中生物完全匹配的形象記錄,但他們發現了一些在古老傳說中可能存在的關聯。比如在古老的瑪雅文明傳說中,有提到過一種從天而降的高大閃光者,他們帶來了神奇的知識並且幫助瑪雅人建立了當時在地球上堪稱先進的文明架構。還有在銀河系邊緣一個不知名小星球文明的古老壁畫上,發現了一些類似晶體結構的圖案,盡管畫風粗糙簡易,但從形狀和結構來看,與畫面中神秘生物體表覆蓋物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語言學家們則開始嘗試對這些意識信號中的一些簡單頻率和節奏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構建起一種翻譯這些信號的方法,以便能從這些原始的信號中獲取更多直接準確的信息。他們從人類已經掌握的各種語言體系的語音頻率特點出發,比對這些信號中的頻率特性。同時,他們還從一些自然現象中的聲音信號頻率中尋找靈感,比如脈沖星發出的脈沖信號頻率、恆星風中粒子踫撞的音頻頻率等。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雖然遭遇了無數的困難和阻礙,但是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他們發現一些高頻波段的信號重復出現的頻率與數學中的質數規律有某種相似性,這看似是一個小小的線索,但卻給他們下一步的研究帶來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與此同時,啟明號上的外交團隊也開始忙碌起來,盡管還不確定是否需要和這些神秘生物進行交流,但他們必須做好準備。他們重新審視並完善人類現有的外交準則與文化禮儀體系,從最基本的視覺與听覺信號交互方式到更為復雜的概念與思想傳達模式。他們還模擬了在不同場景下可能與這些神秘生物進行交互的情景對話,從友好交流到遇到危險防御性交流的各種情況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演練。
然而,就在大家充滿期待而又緊張有序地沿著這個新方向探索的時候,飛船周圍的環境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原本平靜的空間中突然出現了一陣微弱的空間漣漪,這些漣漪從遙遠的宇宙深處向飛船所在之處緩緩擴散。這種漣漪帶有一種神秘的能量,當漣漪穿過飛船護盾時,護盾的能量讀數瞬間出現了劇烈的波動,警報聲在船艙內驟然響起。
護盾發出警報的一瞬間,各項應急措施立刻啟動。工程技術人員快速奔向護盾發生器控制室,試圖穩定護盾的能量輸出。科學家們也紛紛將注意力從手頭的研究數據上轉移到護盾的狀況以及外部的突發情況上。
外星文明研究組的專家們緊急分析這些空間漣漪的來源和性質。通過對漣漪攜帶能量的頻譜分析與傳播方向測繪,他們發現這股漣漪來自于銀心黑洞的另一側,那是一個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極度危險並且充滿未知的區域。而且,這股漣漪背後蘊含的能量呈現出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能量類型,這種能量如同一團亂麻般相互交織纏繞,沒有規律之下卻似乎有一種更大的秩序在隱藏其中。
“我們必須盡快找出應對措施,這種能量要是突破護盾,後果不堪設想。”林一臉色凝重地說道。他來到飛船的中控室,和工程師們一起商討對策。經過一番緊急討論之後,他們決定嘗試一種冒險的方案︰將飛船的引力波發射器與護盾發生器連接起來,利用引力波調節護盾的能量場結構,以此來增強護盾對這股未知能量的抵御能力。
在工程師們緊張地實施這個方案的時候,研究人員發現這股空間漣漪在靠近飛船的過程中,似乎觸發了文明遺跡的一些變化。那些投射著物理法則的實體實體
喜歡紫川之系統傳奇請大家收藏︰()紫川之系統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