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安靜了一瞬,所有人都被陳衍的回答驚住了。
    回過神,李世民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你小子,這答案還真是因人而異啊。”
    “朕想過許多答案,唯獨沒料到劉禪,不得不說,子安,跟你聊了一會兒,朕心情好多了。”
    無舌和李君羨表情頗為古怪,悄咪咪地看了眼李承乾,然後飛快低下頭。
    “子安兄......你,你這是何意?”
    李承乾漲紅著臉,破防了。
    “我再怎麼樣,也不至于跟劉禪相比吧?”
    “不行,你換一個!”
    听到這話,李世民眉頭微微皺了一下,不過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在他身上,倒是無人發現。
    “咋地,你小瞧劉禪啊?”陳衍梗著脖子道︰“昔年,劉禪不到五歲,就帶著一個兵,在長阪坡之戰中救出了甘夫人,你能做到嗎?”
    李承乾︰“......”
    李世民︰“......”
    四人被陳衍一句話,齊齊干沉默了。
    是這麼回事嗎?
    哎!
    好像確實是這麼回事哈!
    陳衍似是有些感慨,“你們都覺得劉禪平庸,可我卻覺得他很厲害,是一位相當合格的君主。”
    “倘若西晉名相‘張華’,北齊名將‘斛律光’,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蘭陵王’,他們有劉禪這樣的皇帝,你們信不信他們做夢都能笑醒?”
    “承乾兄,不要被世俗的評價迷了眼,你要自己去看,去研究,去理解,不要听別人怎麼去說。”
    陳衍接著道︰“你真的有去了解過劉禪登基時的處境嗎?”
    “那時的三國英雄輩出,能人異士數不勝數,而劉禪登基的時候,恰好是國力最為虛弱,可謂是天崩開局的情況下,一直盡心盡力地維持局勢,還一邊支持諸葛亮、姜維共計十一次北伐,最後硬生生堅持了三十年才滅國。”
    “你還覺得他不好嗎?”
    一席話,給了李承乾莫大的震撼。
    這些都是他從前沒有想過的。
    可仔細想想,陳衍說的好像確實沒錯。
    難道,大家都誤會劉禪了?
    李世民給了陳衍一個贊賞的目光。
    不錯,劉禪確實是一位被世人誤會已深的帝王。
    當然,只有認真去鑽研過史書,才能發現劉禪到底是怎樣一位帝王。
    接下來,李承乾一直在思考,倒是無人開口。
    不知不覺間,他們便來到了渭河碼頭。
    此刻,渭河碼頭的道路全部被修繕了一遍,以往坑坑窪窪的水窪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堅實平整的地面。
    而渭河之上,各種船只井然有序地駛出駛入,大量工人不停地從貨船上將貨物搬運下來,儼然組成了一幅繁忙興旺、生機勃勃的畫卷。
    站在渭河邊上,李承乾語氣有些低沉︰“子安兄,承乾,受教了。”
    “人啊,活到老,學到老。”陳衍用肩膀頂了一下他,“如果你問我喜歡哪位皇帝,我之所以回答是劉禪,並沒有貶低你的意思。”
    “世人皆言,劉禪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平庸。”
    “然而,我卻覺得,劉禪亦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他知道自己平庸。”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他頓了頓,搖頭道︰“我曾經听一個路人說過一句很有趣的話,不怕二代紈褲敗家,就怕二代奮發向上,想干出一番大事業。”
    此話出口,包括李世民在內,四人皆是一副不解的模樣。
    不怕二代紈褲,反而怕二代想干出一番大事業?
    這怎麼听都不對吧?
    思索片刻,李世民恍然大悟,“隋煬帝!”
    “不錯!”陳衍點頭,“隋煬帝就是典型的想干大事,妄想將幾代人的事一代做完,這不僅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也超出了國力的承受範圍。”
    “最終的結果,自然不必多言。”
    “子安兄,你真的沒有貶低我嗎?”李承乾郁悶了。
    先前,听陳衍說沒有貶低他時,他是相信的。
    但現在陳衍一遍遍地告訴自己,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平庸。
    這誰受得了?
    也就是陳衍了,這話但凡換個人來說,他非得給對方一大耳刮子。
    “你別誤會,我確實沒有貶低你的意思,我只希望你能時時刻刻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知,畢竟你是天下最大的二代。”陳衍解釋道。
    這時,李世民突然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子安不會在這種事上說謊的,他若想貶低你,大概會直接貶低,用不著繞彎子。”
    李承乾︰“......”
    謝謝嗷,有被安慰到。
    “更何況......”李世民道,“你要是真能當劉禪,那朕,亦會感到欣慰。”
    李承乾聞言,望著從前害怕的父皇,一時間愣在了原地。
    李世民收回目光,背著手,遙望廣闊的渭河。
    “子安,這天下,當真沒有長生嗎?”
    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其實已經不抱希望了,只想從陳衍口中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說服自己放棄,別再執著于長生。
    但,陳衍緊隨其後的話語,讓他虎軀一震,眼里爆發出了明亮的光芒。
    “有的,陛下,有的!”
    “真的有嗎?”
    李世民猛地回過頭,聲音不自覺顫抖起來。
    “是有。”
    陳衍先是肯定,不待李世民反應,他便繼續說道︰“我听另外一個路人說過,人真正死亡,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是生理意義上的死亡。當你失去呼吸,心髒停止跳動,此時,宣布你在生理意義上死亡。”
    “第二,是儀式上的死亡。當你入土為安,親友聚于你的墓前,與你作最後的告別。從這一刻起,這世間不再有你的位置。”
    “而最後一次,是精神上的死亡,當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那麼,你也就真正消失在了世界上。”
    李世民眼楮失神,怔怔地看著他。
    陳衍輕吟道︰“陛下,世上無仙,亦無讓人一直活在世間的長生!”
    “我們能做的,唯有以心為筆、以行為墨,在這人世間寫下無法被時光輕易抹去的痕跡。”
    “當我們建造的城牆繼續庇佑子民,當我們推行的制度福澤後代,當我們打下的土地上生活著後來子孫,當我們寫下的詩篇仍被傳唱......”
    “千百年後的百姓,在安居樂業、衣食豐足之時,仍會想起——他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有我們一份功勞。”
    “屆時,我們的精神永存,我們永遠活在後人心里,活在那些無法被時光輕易抹去的痕跡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