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攻打高麗同時在的大雍南方,大宋的土地上此時一片安詳。汴京城里,繁華依舊。街道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店鋪林立,吆喝聲此起彼伏。
勾欄瓦肆中,說書先生正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前朝的英雄故事,台下的听眾們听得如痴如醉,不時爆發出陣陣喝彩聲。酒樓里,食客們推杯換盞,享受著精致的美食。歌女們輕歌曼舞,曼妙的身姿和婉轉的歌聲讓人心醉神迷。
在酒樓的一角,一位富家公子眼神痴迷地盯著台上翩翩起舞的歌女,手中折扇早已停了擺動。隨著歌女一個優美的旋身,水袖輕揚,那公子猛地回過神來,大聲叫好︰“妙啊!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見!來,賞!”說罷,他身旁的侍從立刻會意,掏出一錠沉甸甸的銀子,拋向歌女。
歌女輕盈地接住銀子,盈盈下拜,嬌聲道︰“多謝郎君厚愛。”聲音婉轉,如黃鶯出谷,听得那郎君更是心花怒放。
周圍的食客們見狀,紛紛側目。有人羨慕那郎君出手闊綽,也有人撇嘴,覺得這不過是紈褲子弟的尋常做派。
這時,正中央一位約三十出頭的男子,身著錦袍,氣度不凡,他微微皺眉,問了一句︰“剛才打賞舞女是誰家的子弟?如此張揚。” 身旁一位小廝趕忙湊近,低聲回道回郎君的話,那是樞密副使文彥博家的公子文承佑。仗著父親位高權重,行事向來高調。”
“原來是文彥博兒子。”錦袍男子喃喃自語。
這邊錦袍男子正暗自思索,卻听得文承佑又在高聲叫嚷︰“這舞看了,曲也听了,姑娘不如隨本少爺回府,往後定叫你享盡榮華,不必在此拋頭露面賣藝求生。”
婉娘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驚恐地往後退了幾步,忙不迭搖頭︰“郎君厚愛,小女子心領了。小女子賣藝不賣身,還望郎君莫要為難。”
文承佑卻不依不饒,上前一步便欲拉扯婉娘,嘴里嘟囔著︰“你這女子,莫要不識好歹,多少人巴望著攀附本少爺,你卻推三阻四。”
錦袍男子見狀,心中騰地升起一股怒意,幾步上前,穩穩抓住文承佑的手臂,神色冷峻道︰“強扭的瓜不甜,還請你放尊重些。”
錦袍男子神色從容,微微拱手,卻並未自報家門,只淡聲道︰“路見不平,便想管上一管。文公子,在這光天化日之下,強搶民女,似乎有失風度吧。”
文承佑眉頭一皺,心中雖有顧忌,嘴上卻不肯服軟︰“強搶民女?休要血口噴人。我與這姑娘情投意合,不過是想帶她回府,成就一段佳話。倒是你,無端插手,壞我好事,是何居心?”
錦袍男子冷笑一聲,目光掃過文承佑,又看向躲在身後瑟瑟發抖的婉娘,道︰“情投意合?文郎君睜眼說瞎話的本事倒是不小。姑娘驚恐之色溢于言表,何來情投意合之說?”
周圍食客們听聞,忍不住低聲附和,只是聲音細微,生怕被文承佑听到。
文承佑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惱羞成怒卻又不好發作,強忍著氣道︰“哼,那依你之見,此事該如何了斷?”
錦袍男子道︰“很簡單,文郎君向姑娘賠個不是,從此莫要再糾纏,此事便作罷。”
文承佑听對方這麼說,瞪大了眼楮,怒極反笑︰“你可知我父親乃樞密副使。”
錦袍男子神色平靜,並未被文承佑的話震懾,淡聲道︰“我知道。”
文承佑見對方如此淡定,心中愈發好奇,同時也隱隱覺得不安,眼前這人連自己老爹樞密副使都不放在眼里,身份必定不簡單。他強壓下怒火,冷哼一聲問道︰“哼,既然知道,還敢這般阻攔我。你到底是何人?報上名來!”
錦袍男子並未自報家門,只是神色淡然地掃了文承佑一眼,說道︰“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天子腳下,任何恃強凌弱的行為都不該被縱容。文郎君,你身為樞密副使之子,理當謹言慎行,維護朝廷官員的體面,而不是在這酒樓對一弱女子糾纏不休。”
文承佑被說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心中又氣又惱,但又摸不透對方底細,不敢貿然發作。他咬了咬牙,惡狠狠地說道︰“好,你有種!你不說,本少爺自會去查。今日暫且放過這女子,可你給我記住,這筆賬咱們沒完!”言罷,帶著家丁氣沖沖地離開了酒樓。
酒樓內的氣氛這才緩和下來,食客們紛紛對錦袍男子投來敬佩又好奇的目光。婉娘滿心感激,盈盈下拜道︰“公子仗義相助,小女子感激不盡。只是文承佑睚眥必報,郎君此舉定會為自己招來麻煩,這可如何是好?”
錦袍男子微微抬手,示意婉娘起身,溫和地說道︰“姑娘不必擔憂,我既出手,便不懼他的報復。”
婉娘還是擔心,她秀眉緊蹙,眼中滿是憂慮︰“公子,文承佑心狠手辣,又有他父親做靠山,只怕會不擇手段。您為了小女子得罪他,實在讓小女子惶恐不安。”
錦袍男子看著婉娘楚楚可憐的模樣,心中愈發堅定要護她周全,輕聲說道︰“姑娘,你無需過于掛懷。我並非毫無防備之人。你放心,在這汴京城里,他也不能肆意妄為。
婉娘微微點頭,感激地說道︰“公子如此仗義,小女子實在不知該如何報答。只是文承佑行事乖張,還望郎君千萬小心。”
錦袍男子微笑著寬慰道︰“姑娘但放寬心,我自會留意。天色也不早了,姑娘先回住處好好休息,改日我再差人來看望姑娘。”
婉娘福身行禮,“多謝郎君,小女子告退。”說罷,蓮步輕移,緩緩離去。
待婉娘身影消失在視線中,錦袍男子收起溫和神色,對著一旁的隨從低聲吩咐︰“傳文彥博進宮,就說朕有要事相商。朕倒要問問他,究竟是怎麼教導兒子的!”
原來,這錦袍男子正是大宋皇帝趙禎。他此次微服出行,本是想體察民情,卻不想撞見文承佑這般惡行。
隨從領命,迅速前往文府傳旨。不多時,文彥博便急匆匆進宮,在御書房見到了趙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