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

第59章 想制造鐵芯銅炮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盛達 本章︰第59章 想制造鐵芯銅炮

    ……“好,這門炮先趁熱鑽孔,其余人繼續鑄炮。”見此炮基本成型,杜寒也松了一口氣,“爐內鋼水還能再鑄一門炮,大家再接再厲,試炮後每人有獎!”

    眾人一听有賞,歡呼不已,就連遠處圍觀的婦孺也跟著喝彩。

    有了初次經驗,第二次鑄炮順手許多,這次杜寒無需多言,第二門炮很快完工。

    眾人這才明白第三個模具的意義︰大炮冷卻後,又鑄了兩個短粗的鋼筒,在高溫狀態下插入主炮尾部。

    這些短粗炮尾在鑄造時已預留孔洞,省去了鑽孔工序。

    爐火熄滅,剩余鋼水被劉漢鑄成鋼條,他認為這種鋼打造的兵器必屬上品。

    大炮完全冷卻後,三個筒子緊密貼合,若不仔細查看,根本看不出是三層疊加,宛如一次成型。

    ……

    劉漢讓人拿來大秤,以曹沖稱象法測得炮身重僅285斤,更令人稱奇的是,兩門炮重量幾乎一致,相差不足一斤。

    從重量可見,同一鐵模鑄炮精度極高。

    整炮光滑無瑕,那些銅炮鐵炮常見的密密麻麻小砂眼一個未留,擦拭油脂後,炮體泛著油亮光澤,炮口更是透著威嚴之氣。

    杜寒命人將炮車推至近前,幾人合力抬來一門巨炮,將其炮耳嵌入炮架上的凹槽,並固定妥當,至此,大炮便初步完成。

    雖稱其為初步,實則杜寒尚有改進之意,若依明代規制,此炮已鑄成,可即刻投入實戰。

    何謂古時造不出良炮?非也!只因未識其法耳。

    既明其理,則不僅是明代,便是春秋亦能為之,區區小事罷了。

    世人常言︰無不可為之事,唯未思及之法。

    此炮實屬跨越時代的杰作,形制簡潔利落,炮架上另設鐵制搖輪,此乃杜寒精心設計的高低裝置,便于迅速調節炮口仰角,與當時以小木塊反復填充的老法相比,無疑是更具智慧的創舉。

    待炮車與運輸車聯結完畢,杜寒頓覺此炮散發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獨特氣息,自造之炮竟領先時人兩百余年。

    “百戶,末將有一疑點︰既然原料一致,成品仍如此模樣,何不打造專用模具,一次鑄成?何必耗費精力鑄三段再套疊?縱使工藝再精良,從炮口依舊能看出並非一體成型。”

    王函繞著大炮審視一番,尤其對炮口多加留意後,向杜寒發問。

    他所提之疑,亦為現場工匠共同的困惑。

    雖炮器外觀尚佳,但薄薄的壁身令經驗豐富的鐵匠心存顧慮。

    然而,眾人礙于身份,不敢貿然詢問,此刻見王函開口,皆豎起耳朵聆听。

    “諸位是否皆持此念?”杜寒環視眾人疑惑的表情,並未立刻作答,而是反問道。

    眾人紛紛點頭,杜寒走到炮旁,輕拍炮管︰“莫非你們認為炮壁越厚越堅固?故而炮體越大,壁身便需更厚,不然便會炸裂?”

    “百戶,此話豈非真理?紅夷大炮的壁身甚厚,約……”劉漢比畫著炮口厚度,“接近四倍于這炮的壁身,我等此炮口徑相近,壁身卻薄得多,實在令人擔憂。”

    “此炮口徑為100厘米,全長3.6米,倍徑比為36。

    此等數據諸位或許不明,無妨,只需牢記即可,粗略而言,約等于‘七九零’十厘米口徑。”

    杜寒決定為下屬講解一番,他一手掌長為22厘米,據此制成簡易尺具,以該尺為準進行測量。

    誤差固然存在,卻不會太大。

    待杜寒講完這些數據,王函尚能應付,之前杜寒曾向他提及過這類計量方式,但其余工匠皆是一臉迷茫,他們用手指不斷比畫,默默將自己熟悉的標準與之對照。

    “劉漢,回頭你制作一根標準尺,長度定為一米,將其分為一百等份,每一等份即為一厘米。

    我會告知你這尺子的具體長度,往後無論我們制作何物,都要以此作為長度基準,其他尺寸一律棄用!外界之事我不干涉,在我的百戶所內,必須如此執行!”

    眾人反應讓杜寒下定決心改革度量衡,他打算先從度著手,若度量衡不統一,標準化生產便無從談起。

    杜寒話音剛落,眾人互相對視,許多人隱約感到不安,但最終無人反對。

    確立度量衡絕非小事,一個小小的百戶官竟敢擅自決定自己的度量體系,輕則視為越權,重則被視為叛逆。

    不過眾人並不覺得杜寒有反心,說是越權也勉強,說是狂妄倒是貼切。

    劉漢並未多想,立刻應允,杜寒繼續說道︰

    “你們一直以為火炮口徑越大、裝藥越多威力越大,實則不然。

    火炮的威力並非單一指標所能決定,而是多個指標共同作用的結果。

    多大口徑的火炮配多長的炮管最適宜,采用何種發射方式都有一定規律,不可憑空臆斷。

    比如我們的火炮,倍徑比36便是最優口徑。”

    眾人似懂非懂,連王函也摸不著頭腦,《神器譜》雖提到過炮管長度與口徑的關系,卻未說明原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百戶大人,我略知一二,只是始終不明所以,還請大人明示。”王函苦思不得其解,最後還是決定詢問杜寒。

    “非常簡單的道理,炮彈由燃燒推進,若燃盡而炮彈仍未射出,則說明炮管過長;若未燃盡炮彈已飛離炮口,則表明炮管過短。

    最佳長度便是燃盡之時,炮彈剛好離開炮口,此時炮彈速度最快,明白了嗎?”

    “明白了,多謝百戶指點,卑職豁然開朗!”

    王函聰慧且具備扎實的火器知識,一點就通,徐鐵匠及劉漢等幾位造炮者亦頻頻點頭,但其他人則顯得有些遲疑,愈听愈覺困惑。

    然而,越是听不懂,眾人對杜寒愈發欽佩,因為听不懂的知識才是真正的學問,明代人亦不例外。

    “百戶大人,力量巨大,這門炮看起來如此單薄,是否穩妥?”見杜寒興致高昂,劉漢膽子也大了起來,鼓起勇氣再次發問。

    “不錯!此問甚佳,與王函方才所問相同。”王函不禁贊嘆。

    “劉漢,且容我問你一事。

    你們為何要打造鐵芯銅炮?”

    “回稟百戶,只為節省銀錢。

    銅價高昂而鐵質易脆,鐵芯銅炮可減少銅用量,威力卻未減太多,還能省下不少銀子。”劉漢答得爽快,這原是他擅長之事,自然熟知其理。

    “可知鐵芯銅炮比純銅炮更為結實?”

    “這……”劉漢愣了片刻,思索後搖頭道,“回稟百戶,小人未曾留意,更未特意比較。”

    “甚是可惜。

    喜歡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第59章 想制造鐵芯銅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第59章 想制造鐵芯銅炮並對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