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打量著眼前這位自稱省報記者的年輕人孫偉。
    他約莫二十七八歲,穿著洗得發白的勞動布上衣,鼻梁上架著副黑框眼鏡,笑容熱情,措辭嚴謹,符合這個時代對文化人的一切想象。
    但陳建華歷經生死考驗錘煉出的直覺,卻從那過分熱切的眼神和一絲不易察覺的審視中,捕捉到了別樣的東西。
    “陳廠長,您太謙虛了!”
    孫偉笑著打開筆記本,鋼筆尖已經蓄勢待發︰
    “洛一食品廠起死回生,本身就是改革開放、搞活經濟大潮下的典型範例!”
    “您帶領全廠職工勇斗歹徒、智破假貨案的事跡,更是充滿了正能量,省報領導非常重視,特意派我來做深度報道,希望能將您的成功經驗推廣全省啊!”
    話說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杜輝在一旁听得與有榮焉,臉上放光。陳建華心中卻愈發警惕。
    國安剛剛介入,假貨案背後牽扯的敵特線索尚在嚴密偵查階段,省報的動作未免太快了些。
    而且,對方著重強調勇斗歹徒、智破假貨案,看似褒揚,實則可能是在刻意引導,試圖將公眾視線牢牢鎖定在已被端掉的紅星廠上,從而忽略更深層次的東西。
    “孫記者過獎了。”
    陳建華神色平靜,抬手示意對方坐下,親自倒了杯白開水遞過去︰
    “我們廠能有點起色,全靠上級領導支持和全廠職工共同努力,我個人的作用微乎其微,實在沒什麼好寫的,至于打擊假冒偽劣,那是任何一家負責任的企業都會做的本分,更不值得大書特書。”
    他話鋒一轉,語氣沉穩而堅定︰“如果孫記者真想報道,不妨多看看我們車間里老師傅們鑽研技術的勁頭,工人們加班加點抓生產的熱情,還有我們供銷科的同志為了開拓市場,磨破了多少雙鞋。這些,才是洛一廠真正的根基。”
    孫偉臉上的笑容微微一僵,顯然沒料到陳建華會如此低調,甚至有意回避高光時刻。
    他推了推眼鏡,堅持道︰“陳廠長,您的事跡本身就極具代表性,二者並不矛盾嘛。”
    “您看,能不能安排個時間,我們詳細聊聊那天晚上您是如何發現假貨線索,又是如何與不法分子周旋的,細節越詳細越好,讀者就愛看這個。”
    這近乎直白的打探,讓陳建華心底冷笑一聲。果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天晚上啊,”
    陳建華故作沉吟,仿佛在努力回憶︰
    “其實就是湊巧,廠里保衛科的同志例行巡查,發現運輸車輛有些異常,匯報上來,我們順藤摸瓜而已。”
    “具體的辦案過程,涉及公安部門偵查紀律,我就不便多說了,孫記者若感興趣,可以按程序向市局宣傳科申請采訪。”
    他輕描淡寫,將功勞推給保衛科,並用公安紀律這塊盾牌,穩穩地擋回了孫偉的試探。
    孫偉還不死心,又旁敲側擊地問了幾個關于廠區安保、生產計劃的問題,甚至試圖打听新生產線的安裝位置和投產時間。
    陳建華或是用商業機密搪塞,或是用全廠統一安排模糊應對,回答得密不透風,讓孫偉幾乎無從下筆。
    最終,孫偉只得悻悻然地合上筆記本,臉上維持著職業笑容︰
    “感謝陳廠長接受采訪,您真是太樸實了,我再去車間轉轉,收集些工人同志的素材。”
    “當然歡迎,杜主任,你陪孫記者去車間看看,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
    陳建華特意叮囑杜輝,眼神交匯間,杜輝似乎領會了什麼,鄭重地點了點頭。
    送走記者,陳建華臉色瞬間沉下。他立刻拿起內部電話,接通保衛科︰
    “大力,省報來了個記者叫孫偉,現在由老杜陪著在車間采訪,你派兩個機靈的生面孔,暗中留意他的舉動,特別是他對哪些區域、哪些設備特別感興趣,記下來,隨時向我匯報。”
    他幾乎可以肯定,這個孫偉,絕不僅僅是記者那麼簡單。
    其背後,很可能就站著那條被驚擾的娃娃魚,或者其他潛伏的敵特勢力。
    他們假借采訪之名,一是打探消息,評估洛一廠及陳建華本人掌握的秘密究竟有多少!
    二來,很可能也是在為下一步的破壞行動踩點!
    壓力如山襲來。
    明面上,要抓生產、促效益,兌現對幾百號工人的承諾,暗地里,要時刻提防冷箭,與看不見的敵人周旋。
    但陳建華的眼神卻越發銳利。
    他拿起桌上關于新生產線安裝進度的報告,目光落在蒸汽鍋爐、高溫殺菌釜等關鍵設備上。
    這些設備若是安裝調試時出點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想從根子上毀了我?沒那麼容易!”
    他冷哼一聲,抓起安全帽,大步走向車間。
    他的戰場,就在這里。無論是機器轟鳴的生產線,還是看似平靜的采訪,都是不見硝煙的較量。
    車間里,新生產線的安裝正在技術骨干的帶領下緊鑼密鼓地進行。
    孫記者在杜輝的陪同下,這里看看,那里問問,顯得對工業生產充滿好奇。
    然而,隱藏在鏡片後的目光,卻一次次掃過廠區的布局、原料倉庫的位置、以及那正在安裝的、散發著金屬冷光的新設備。
    陳建華走到安裝現場,親自檢查每一個接口,核對每一項參數。
    工人們看到廠長如此細致,干勁更足,同時也更加小心翼翼。
    “廠長,您放心,咱們嚴格按照規程操作,絕對出不了差錯!”
    老師傅拍著胸脯保證。
    陳建華點頭,拍了拍老師的肩膀︰“辛苦了,進度要趕,但安全、質量永遠是第一位!這新生產線,是咱們廠打翻身仗的希望!”
    他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遍周圍,工人們紛紛點頭,眼神充滿期待和決心。
    遠處,孫偉看著被工人簇擁著、神情專注而堅定的陳建華,眼神閃爍了幾下,最終在筆記本上草草劃了幾筆。
    傍晚,孫偉婉拒了廠里留飯的邀請,聲稱要回去整理素材,匆匆離去。
    趙大力派去的人回來匯報!
    孫偉離開食品廠後,並未直接回招待所或報社駐市辦事處,而是在市區繞了幾圈,最後在人民廣場邊的郵局打了個長途電話,通話時間約三分鐘,內容不詳。
    陳建華听完匯報,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窗外漸沉的夕陽和廠區亮起的燈火。
    山雨欲來風滿樓。
    新生產線投產在即,暗處的敵人絕不會坐視洛一廠真正壯大。
    孫偉的出現,絕對不是意外!
